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姚雪垠不但积极推动中国当代红学界的思想解放,而且致力于扭转中国当代"红学"的发展方向,反对《红楼梦》研究重思想轻艺术的倾向。在促进"红学"的研究方法"转轨"的基础上,辩证地把握了《红楼梦》这部伟大小说,既分析和研究了《红楼梦》在艺术上的辉煌成就,也分析它的不足之处。姚雪垠在推动中国当代"红学"的发展时没有停留在"红学"上,而是要求"红学""探索产生一个伟大作家或伟大作品的若干规律"。姚雪垠还提出了宏伟的红学史观,这种红学史观是姚雪垠的"大文学史"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时至今日的红学研究经历了前红学、旧红学、新红学和当代红学的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众多的不同流派和学科分支。《红楼梦》是小说,是长篇小说,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不用文学的研究方法而用经学的研究方法,这是历史的错位。《红楼梦》一切都写得明明白白,根本没有什么不解的谜的存在。把《红楼梦》看作小说,按小说的特点去研究。从理论系统说,它属于现代文艺学。文艺学的红学将红学研究从经学研究的迷途引向正途,极大地拓宽了红学研究的范围,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了现代红学,从而使红学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红学研究的新视角与新阐释──《跨时代的超越──〈红楼梦〉叙事艺术新论》读后胡邦炜李庆信的红学专著《新论》出版后,即以一册见赠。翻读一过,获益非浅。我认为此书的研究视角和阐释方式,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红学研究领域,象《新论》这样采用“现代化”的全...  相似文献   

4.
三、反思:红学为何反《红楼梦》?综述20世纪“红学”的历史分歧,可以看到一个特别令人寻味的现象,即“红学”就其总倾向而言,是反120回的《红楼梦》,而支持80回的《石头记》的。首先提出这一命题的是俞平伯。他写于1978—1979年间的《乐知儿语说红楼》一组文章中提出:“一切红学都是反《红楼梦》的”。俞平伯所指的“红学”,包括他本人的红学著作。他对于自己亲身参加这一场反对《红楼梦》的论争所取的立足点,深感悲愧与忏悔。早期的俞平伯继承胡适的观点,并为之发扬,他在《红楼梦研究》里曾经认定,后40回是高鹗的“狗尾续貂…  相似文献   

5.
对红学的回顾与展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梦溪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编辑出版的《二十一世纪》(1994年12月号)发表题为《红学与百年中国》的论文,对百年红学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回顾百年红学,他认为有六个方面值得注意:第一、中国现代学术研究是以《红...  相似文献   

6.
文章将刘再复、王蒙、刘心武和周汝昌4人的红学研究个案作比较,进而探讨《红楼梦》和红学研究的大问题,呼吁对《红楼梦》生命的阅读与灵魂的阅读,提倡红学研究应该将考据、义理、辞章也就是史、哲、文互相结合,是对21世纪第一个10年红学演变一种角度的观照,对未来红学发展方向的企盼。  相似文献   

7.
李秀敏 《船山学刊》2012,(3):171-175
刘再复先生的红学研究,立足于文本,运用悟证之法,援引中西文学、美学、宗教哲学理论,多角度、多层次深入揭示《红楼梦》的内涵,这既是对红学研究前贤开创的红学研究脉络新延伸,也是对红学研究传统的一次新的学术重建,从而拓展红学研究的新路径,建构红学研究的新格局。本文兹就其研究著述加以梳理与评估,既可凸显其红学研究的贡献与现实意义,亦可通过指其谬误为红学研究者提供相应借鉴。  相似文献   

8.
刘梦溪在《内蒙古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上发表的文章《红学五题》中的第五节《马克思主义与红学》,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通常有一种说法,从一九五四年批评俞平伯先生的《红楼梦研究》以后,开始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红楼梦》。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我认为是对的。因为在一九五四年之前,《红楼梦》研究的主导的观点和方法,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国内两本“红学史”专著,一本是郭豫适的《红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年全国《红楼梦》学术讨论会之后,我又有幸参加几次全国和地方的红学讨论会,亲眼看到我国广大红学研究者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研究曹雪芹与《红楼梦》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和良好成绩。对近年来红学研究中出现的这种新气象、新形势,我想,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古诗来形容,或许是较为恰当的。故借此为题,作一些简要的回顾,供同志们研究。一、红学的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红学” ,与“莎学”、“浮学”一样 ,在世界美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与价值。从胡适“红学”范式开始 ,便延续着反 1 2 0回的《红楼梦》的基本思想。“红学”的真正意义 ,应以主题学为骨干 ,涵盖作者学与版本学。曹雪芹是 1 2 0回《红楼梦》的真正作者。高鹗续书说不能成立。王国维的“红学”范式 ,是新红学的创始模式。美学批评学、文艺心理学、史学索隐学、文学考证学等学问为“红学”的研究拓展了无限的空间 ,形成了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繁荣显学文化。《红楼梦》从“真事隐去”说 ,说是南京梦 ;从“假语村言”说 ,即是北京梦。 2 1世纪的红学 ,不是反对《红楼梦》 ,而是支持《红楼梦》的  相似文献   

11.
在二百多年的《红楼梦》研究历史中,索隐红学与考证红学是影响较大、份量较重的两个研究流派。怎样理解这两派各自发展的内在理路、二者的互动关系,及它们各自在红学史源流中的消涨?这是本文立论的出发点。如果将“红学”视为有关《红楼梦》的所有理解与解释活动的汇集...  相似文献   

12.
一、“红学”的内涵:也可说,什么叫“红学”。我们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研究《红楼梦》的科学。也可以说:是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研究《红楼梦》,才称其为“红学。”这是我个人的认识,也是我研究《红楼梦》几十年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吴宓(1894-1978),陕西经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和文化名人。在比较文学领域,他被认为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开创者①。他写于1919年的论文(红楼梦)新辩》,“从比较中探讨《红楼梦》的精神与价值,为红学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在吴先生之前,中国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曾用西方小说理论和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从事过任何一部作品的评论。”②吴富一生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和沟通中西文明,所以他对文学在其.中的作用,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吴宓论述文学的功用,主要见于《文学与人生没《吴宓诗及其诗话》二书和论文《(红楼梦晰谈》中。笔者据此对吴…  相似文献   

14.
许建平 《社会科学》2004,(11):105-113
新红学创建期,俞平伯研究《红楼梦》的方法既非史料考证,也非理论评论,而是由他最终完成的文本分析法。这一方法模式具有三个特点三种贡献。传统的认为俞平伯属于考证派、新红学研究史是由考证与评论两种研究模式交构而成的历史观点,应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15.
在红学史上,从18世纪中叶脂砚斋评点《红楼梦》到20世纪20年代“新红学”诞生前的《红楼梦》研究,学界统称“旧红学”。由“旧红学”到“新红学”的变革,《红楼梦》“甲戌本”的发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是1927年,胡适偶然购得一部仅残存 16回的《红楼梦》早期稿本过录本,书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因为第一回楔子中称此本经“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故称“甲戌本”。这个抄本的发现在学界引起了轰动,之所以如此,  相似文献   

16.
第七次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批判弄虚作假的少数人所谓“脂本系伪作”和“丰润曹渊作《红楼梦》”等谬论冯其庸会长呼吁报刊不要助长这种“非学术非道德的喧闹”李希凡回顾了对《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在严厉打击市场假冒伪劣商品的浪潮中,经过五天的热烈讨论,于8月底在山东莱阳闭幕的第七次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上,也开展了批判少数人胡编滥造假材料以欺世盗名,搞乱红学研究明论争。一、大会号召:涤荡红学研究中的歪风,刻不容缓中国红学会冯其庸会长在开幕词中严正指出:“虽然在‘文革”后的这20年,红学已经成为一门世界性…  相似文献   

17.
朱明 《理论界》2002,(6):65-65
关于《曹学》,刘梦溪先生在《红学》中做了详细的介绍。论述了《曹学》的缘起、发展及新材料暴露出来的矛盾。大部分《红学》专家也都将《曹学》作为《红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去研究论证。曹雪芹的名字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曹学》热一浪高过一浪。目前,对《曹学》的研究,可以说已达到极盛时期。 我感到在最热的时候应冷静下来,考虑为什么《曹学》“越研究越糊涂”。不能不考虑是否走错了路,迷了径。不然,《曹学》界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分歧?分歧的各派队伍之大、级别之高、斗争之激烈,可以说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是空前的。从清朝到现在,不知有多少专家学者研究《曹学》,不能说研究的时间不长;全国、全世界的《红学》专家和爱好者,都在研究《曹学》,不能说范围不广;为了研究《曹学》,把皇室档  相似文献   

18.
由对《红楼梦》的研究而形成的“红学”已历经百年。如今“红学”已发展成为与“敦煌学”、“甲骨文”地位相当的中国三大显学之一。多年来,红学领域争论不已,热点纷呈。《红楼梦》的原型问题就是多年来争论的热点之一。这也很自然,因为搞清作品的原型(模特、蓝本)是...  相似文献   

19.
曾冬梅 《理论界》2008,(5):145-147
翻译前积累材料、掌握必要信息是译者圆满完成翻译任务的保证。对红学研究是霍克思译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本文从霍克思序言中提到的几位红学专家入手,浅析他们的研究理论对霍克思翻译《红楼梦》的影响。霍克思翻译与研究相结合,把红学研究与小说内容融会贯通,敢于灵活地处理译文,用地道的英文译出《红楼梦》。霍克思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红楼研究者。  相似文献   

20.
研究《红楼梦》时间背景,是“红学”研究的首要问题。时间背景弄不准,张冠李戴,就会“越研究越糊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