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肇烽火     
一、地下党人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为进一步巩固侵华后方基地,不断向东北调兵遣将加强对抗日游击区的控制和讨伐。此间,进驻在北安省东部山岳无人地带的北满省委和抗联第三路军根据当时斗争形势变化.为摆脱敌人疯狂聚歼的困境,准备把党组织和军队活动中心从下江转移到“三肇”平原。同年9月.便派地下交通员刘海深入这一带调查日伪军驻防、土匪活动和当地民情。1938年初又派王殿元(王胖子)来肇州。两人从调查中了解到“三肇”地区临近松花江,两岩有密林和苇塘,自然植物丰盛,夏季开展游击战,遇到敌人讨伐可利用沿岸池塘地形地物…  相似文献   

2.
三肇烽火     
六、营救书记支队从丰乐出来在庄稼地里隐蔽这天,万里无云,骄阳似火.战士们由于昨晚吃些糕点,加之天气炎热,都感到口干舌燥.领导正想进屯找人取水.这时岗哨却从地北边带来两个小青年,一个叫张德昌,一个叫彦兆有.早饭后他俩从家出来随便到屯头闲走,发现屯南大片高梁地边有很多新辟的脚印,就好奇地说起“胡子L事.张德昌沿着脚印往地里边走边说:“老人最近都讲有‘红胡子’,不知啥样,这脚印可能是他们踩的,咱们往前看看.”说完边打着高梁玛米边向地里走去,可进地不远就被隐蔽在地头执行巡逻任务的战士当嫌疑分子抓住.后来…  相似文献   

3.
三、建立密室徐泽民和刘海、高云峰进山,在根据地办公室休息两天就见到了许亨植和冯仲云。许、冯先让徐泽民他们阅读和研究一下有关文献及人民开放读本等书籍,然后和他们共同讨论了“三肇”游击战术和游击任务。当时按照军政机构改编的原则,省委任命徐泽民为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参谋兼“三肇”地区工作员,在龙江工委领导下,从事助理员工作。徐泽民在山里讨论完“三肇”地区平原游击计划之后,便和工作员徐长海、杨宏杰及刘海、高云峰、李德玉、袁在义返回肇州,同时还携带一封领导交给龙江工委的秘密信件。徐泽民来到西土城屯时,张文廉不…  相似文献   

4.
四、支队进村1940年8月21日,第三法军指挥部根据北满省委决定,命令十二支队越青纱帐起之机赴“三江”平原开展灵活机动的武装个争.支队长戴洪滨富有军事才能.曾任过抗联第六军军长.支队政治委员许亨值(鲜族人)原是第三法军总参谋长,左眼球切除后,经常戴到国镜.两人接到命令后,在徐泽民引导下,率74人从铁力县南山出发,法经庆安、绥化和呼兰等地奔赴“三肇”地区。在行军途中,战士们身背粮食和枪弹,跋山涉水神速前进.一住到处散发抗日传单.走到绥化县境时,天就下起而来,只好到就近的小屯休息.第二天早晨急忙去永安村找个…  相似文献   

5.
五、夜袭丰乐支队来到托古村万线大庙,放洪滨和许事让去龙江工委所在地张白氏家找高育良人泽民开舍,商量如何在该地区开展游击活动.会上,高青良、你泽民两人主张先打丰乐.理由是丰乐距托古村校近,镇内有满洲银行、当铺和大烟馆,是全县最富有的镇,如能成功,可解决当前格弹不足和经费困难问题.支队领导听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决定第一仗打丰乐.接着又研究了战前各项准备工作.散会后,大家分头下去召开有关人员会议进行落实。为了摸清敌情。取得首战大捷,徐津民责成丰乐救国会员李向柏等人去调查了解日伪军驻防和王备情况.李向相结…  相似文献   

6.
中共龙江工作委员会(也称三肇地区工作委员会),成立于1940年2月,在领导三肇地区群众抗日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共北满省委曾指出:“肇县委曾在群众中起着巨大的政治影响和实际作用,特别在配合游击运动方面更是起着显著的作用。”龙江工委的成立1939年初,在松花江下游的北满抗联各主力部队相继转入松嫩地区。在新的形势下,中共北满省委提出了深入敌人腹地,广泛开展平原游击战争;深入农村,积极开展地方群众工作,将抗日游击运动与民众运动配合起来,争取局部形势高涨的新方针。决定派人  相似文献   

7.
一、僧肇的生平及佛学思想背景僧肇(384-414年),我国东晋著名僧人,著名法师鸠摩罗什的弟子。据梁慧皎《高僧传》记载:"释僧肇,京兆人,家贫以佣书为业,遂因缮写,乃历观经史备尽坟籍。爱好玄微,每以庄老为心要。赏读老  相似文献   

8.
《中文信息》2007,(12):130-130
在肇兴,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泥人节。肇兴泥人节,侗语称为“多玛道神”,即打泥巴仗和黄牛打斗,已有500多年历史。活动在距离肇兴乡所在地约4公里的夏桥村举行,在丰收之后举行,有庆丰收之意。但其文化内涵不仅于此,独特之处是用泥土取乐。尽情表达人们对泥土的崇拜。  相似文献   

9.
魏晋时期,玄佛合流导致六家七宗局面的形成.僧肇深感六家七宗对"有无"的理解有悖于佛教的中观思想,故而以"不真空"立论,批判和纠正玄佛合流中出现的偏差.他站在佛教的立场上,从假有性空的缘起论、名实无当的名实论等方面论证非有非无的中观思想,并运用这一思想来达到融通佛教出世入世的意蕴,从而为佛教与当时社会协调搭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在山环水绕的徽州(古歙州,新安郡),绿树丛中,矗立着一座座粉墙黛瓦檐牙高啄的楼房。这其中,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黟县西递和宏村村落。这些引世人瞩目的古民居,能历经沧桑健在,时时听人解说:徽州地处偏僻.没有遭受战争破坏……  相似文献   

11.
僧肇的<不真空论>论述的是"空"这一本体论问题.关于"空"的涵义,僧肇的原义是"不真,故空".这个"空"并不是作为抽象概念的死的规定,而是存在着的事物的一种活的本质、本性,它是"有"和"无"的有机统一.这个"空"体现、展现在人生解脱问题上就是对"死"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和透悟;而要真正理解"死",就要契悟于时间的"现在"这一瞬间点中,即在瞬间永恒化.总之,僧肇的"空"论在哲学本体论和人生论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僧肇是魏晋时期一位重要的佛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是《肇论》,言简意赅,其佛学理论水平达到了较为精巧圆滑的程度。现在仅就其中的《般若无知论》略作分析。一、《般若无知论》的主旨《般若无知论》在《肇论》中有相对独立的地位。《物不迁论》、《不真空论》所论证的是万物不动,世界虚无。《般若无知论》则是论证“般若”即佛教最高的智慧,为无所知、无所见。《高僧传》说,僧肇随鸠摩罗什之后“所悟益多”,他所著《般若无知论》,深受鸠摩罗什的称赞,曾誉为“解空第一”。高僧慧远也叹为“未尝有也”。可见,此论具  相似文献   

13.
僧肇以无为世界之本,主张万物体用非一非异、有与无相即不二。万物体用不二的基础是道家的自然主义思想。从建构本体论的方法上看,僧肇既继承了印度中观理论,也吸收了道家的否定思维方式。僧肇以万物之动与静的关系揭示了现实生活与人生理想的统一,由此认定有一不朽的灵魂存在,它不生不死。这显然受到了庄子的不死不生的神人观的影响。僧肇将认识世界的工具分为两类,一类是惑取之知,一类便是般若。认识整体的世界需要般若。他对般若的推崇和对知识的鄙弃与先秦道家的绝圣弃智的知识论无疑是一脉相承的。对于道,人们既需要名号、言象来表达,于是有智取所知、意有所随;又不能拘于此,于是便有道超名外、得意忘言  相似文献   

14.
<正> 僧肇为什么能接受老庄思想去发展佛教呢?首先是因为僧肇在少年时就受到了老庄思想的影响。据《高僧传》卷六《僧肇传》记载,僧肇少年时即通经史,尤喜老庄。由于他“每以庄老为心要,尝读老子《道德章》,乃  相似文献   

15.
涅槃是佛教中一个核心概念,佛教修行实践的最高目标就是证得涅槃.中国佛教学者历来都重视涅槃问题,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涅槃概念作了阐释,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东晋佛教学者憎肇的涅槃观是综合般若学涅槃观念与老庄玄学圣人境界理论的结果,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一个杰出的理论创造.  相似文献   

16.
满族肇兴时期所受蒙古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东北,以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自古以来便成为渔猎、农耕、游牧民族生息繁衍、往来融通的理想场所.不同的文化荟萃于此,相互濡染滋养,进而陶治、孕育出一个个雄强健伟的民族.在东北地区渔猎、游牧、农耕三大文化相互濡染的问题上,以往论者 或偏重于对南部汉族农耕文化影响的说明,而疏于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彼此启迪发凡的考察.实际上,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东北诸少数民族间的文化交流现象,无论就时间还是就空间意义上讲,均异常丰富、异常复杂.限于篇幅,本文仅撷取满族肇兴时期所受蒙古文化影响这一片断,略作说明,以为全豹之一窥.  相似文献   

17.
蔡宗齐 《中国学术》2000,(2):186-201
从时间和地理上来说,现代西方解构哲学同大乘佛学相差得都很远。前者是六十年代由法国哲学家雅克&#183;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由他的“超思维”中发展出来。后者则是由龙树(约100—200年)在印度创立,由僧肇(384—414年)在中国奠基,六世纪到十五世纪盛行于朝鲜,  相似文献   

18.
晚清广州邮政三足鼎立,传统民信局?各国开设的“客邮”和大清邮政并存,但邮政管理统一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肇兴于中外交涉频繁?战火连绵的晚清广州电报业,极大地提高了通信效率,得到了迅速发展?近代邮政在广州商民生活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伴随电报的开设而兴办的电报学堂是广州早期现代化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广州近代邮政电报的开设情况及其特点,有利于较为全面地了解近代邮政电报的兴办对晚清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国防以及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15日出版。由中共大庆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纂的反映大庆地区抗日斗争和日本侵略者暴行的史料汇编《抗战烽火照千秋》(1931.9.18-1945.8.15),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是一个很好的纪念。日本帝国主义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的“七七”事变到1945年的“八一五”期间,在中国土地上进行了长期的、罪孽深重的侵略战争。在这次日本侵华战争中,黑龙江省是遭受日寇涂炭最为严重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2021,(2)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举是西汉中前期的重要文化事件,对于汉代帝国政治文化体系的建构产生了一系列深刻影响。独尊儒术在学术层面终结了诸家并立的既有格局,使思想文化的统一成为可能。除此之外,儒学精神下察举机制的兴起,逐渐取代了汉初群臣多军吏的局面,推动了帝国官僚职业化的历史进程,成为两汉时期仕进机制探索的重要成就。太学兴建,使得儒学以及以儒学为基础展开的诸多制作具备了长期持续的制度基础。不过,儒学精神引领下的西汉帝国政治在运行过程中儒家与法家之间的矛盾并未因儒术取得独尊地位而有所缓和,二者之争反而表现出日益激烈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