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1995年12月至2010年12月的货币供应量及Mi/M0的比率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央行历次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政策,分析了货币供应量比率的发展变化趋势,从一方面证明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其次,文章利用时间序列分解法对Mi/M0比率进行分解,求出其季节波动、长期趋势与周期波动,整个季节指数表现为上凸型曲线,且M2/M0比M1/M0的波动性更大。从长期趋势因素看,M2/M0上升趋势较之更明显,也说明广义货币的派生速度强于狭义货币。最后利用分解指标对2011年的Mi/M0比率进行了预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货币供给模型入手,首先理论分析我国股票市场如何通过通货比率、超额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存款结构比和基础货币这5条途径影响货币供给,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证检验.最后得出结论,股票市场的存在使得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强,央行控制货币供给的能力减弱,因此我国的货币政策不宜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这一新的视角分析转型期中国货币供给内生决定机制。货币当局所采取的不同资产负债管理方式,不但直接影响基础货币形成过程,而且改变公众的现金持有比率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间接影响货币乘数。本文通过求解持有现金偏好和准备金需求的效用损失最小化函数,提出了货币当局资产负债结构影响货币乘数的微观机理。基于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相对于利率因素的较弱影响,以对外净资产持续上升和央行票据陡然增加为主要特征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对货币乘数和货币供给形成过程影响显著。为缓解货币当局所承载的过度压力,货币政策调控应逐渐从以资产负债为主的数量型调整方式向以基准利率为主的价格型调整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4.
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度增长,对我国的货币供给造成的较大影响.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分别对外汇储备与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M1、M2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外汇储备通过对基础货币施加影响将对市场货币供给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机理及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2008年6月间.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十九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解决流动性过剩以及由此引起的信贷扩张、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等问题,保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防止经济过热,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文章从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角度对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预期调控目标与实际实施效果之间的差距,格兰杰因果性检验也证实了我国存款准备金数量变动与贷款量变动、广义货币存量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影子银行体系的扩张削弱了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效果。基于影子银行资金运作模式以及有限理性假设下的投资者偏好理论,从货币的流向入手,结合改进的货币乘数方程分析了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影子银行通过对现金漏损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比率的影响间接进行信用创造;有限理性视角下,投资者存在偏好反转的可能,从而影子银行能够通过影响投资者资产配置决策改变货币乘数,进而弱化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分析发现,影子银行体系的扩张对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货币乘数等货币政策中介变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进而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据此,提出扩大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范围、加快完善利率市场化制度、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和稳定投资者信心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货币乘数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货币乘数的经济定义模型 ,找出影响货币乘数的几个因素 :人均可支配收入、法定准备金利率、定期存款利率、活期存款利率 ,根据动态建模思想 ,应用 Johansen协整检验 ,发现它们与货币乘数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并由此建立了长期协整模型和短期误差校正模型  相似文献   

8.
文章将要素价格完全内生化,并通过引入“货币乘数”和“消费价格指数”,构建了扩展的静态金融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货币发行规模变化和存款准备金水平的改变对我国宏观经济、各产业部门和价格水平的影响.结论表明:从货币角度看,价格水平变化并不单一地依赖于货币总量的改变,准备金对货币市场调控效果远强于货币发行,而无论何种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释放的货币与银行信贷资金增加余额不成比例,银行惜贷现象仍较为严重;从产业角度看,增加货币供给会提高劳动要素报酬而降低资本要素支付,无论采取宽松或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农业相较于其他产业,对货币的弹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2005年至2010上半年间,我国货币供给速度(尤其M1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货币供给过快对物价产生冲击,而货币政策的相机性使得通货膨胀率成为货币供给的Granger原因,两者相互影响呈现出发散的“螺旋“关系。基于货币交易方程的实证模型表明,金融危机及之后时期我国经济体存在较高的通胀惯性,并且高速的M1供给显著的抬升了CPI水平,但M2货币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具有负相关关系。因此,在中长期内保持货币供给的平稳性有助于维持物价水平稳定,而短期内则可以通过降低M1供给,刺激M2货币增加,抑制较高的通货膨胀风险。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货币供给状况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根据1988年以来的历史统计数据,论述了我国货币供给的总体特征,进而从基本模型M=KB展开,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货币供给的货币因素及经济因素,最后对货币供给与经济关系进行论述和评价,从而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