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中国文化的“早期近代性(EarlyModernity也译为“早期现代性”)问题,近年来欧美学者讨论得颇为热烈、深入,反观我国史学界,则还关注不够。2002年12月13日,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江汉论坛》杂志社邀请明清历史与文化领域的有关专家学者,以“明末清初文化近代性”为专题,联合举办了一次学术沙龙,对明末清初文化近代性诸问题进行了讨论,希望这一讨论对于推动中国文化“早期近代性”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文化的“早期近代性(EarlyModernity也译为“早期现代性”)问题,近年来欧美学者讨论得颇为热烈、深入,反观我国史学界,则还关注不够。2002年12月13日,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江汉论坛》杂志社邀请明清历史与文化领域的有关专家学者,以“明末清初文化近代性”为专题,联合举办了一次学术沙龙,对明末清初文化近代性诸问题进行了讨论,希望这一讨论对于推动中国文化“早期近代性”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2006,(6)
本刊讯为推动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深入发展,加强中外交流繁荣学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河北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鲁东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共同举办了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于2006年8月21日-23日在山东烟台鲁东大学召开。来自海内外的近80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以“中国近代思想上的民族主义”为主题,共收到论文近60篇。与会学者围绕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来源、内涵、类型、演变、传统民族主义与近代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文化的“早期近代性(EarlyModernity也译为“早期现代性”)问题,近年来欧美学者讨论得颇为热烈、深入,反观我国史学界,则还关注不够。2002年12月13日,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江汉论坛》杂志社邀请明清历史与文化领域的有关专家学者,以“明末清初文化近代性”为专题,联合举办了一次学术沙龙,对明末清初文化近代性诸问题进行了讨论,希望这一讨论对于推动中国文化“早期近代性”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文化的“早期近代性(EarlyModernity也译为“早期现代性”)问题,近年来欧美学者讨论得颇为热烈、深入,反观我国史学界,则还关注不够。2002年12月13日,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江汉论坛》杂志社邀请明清历史与文化领域的有关专家学者,以“明末清初文化近代性”为专题,联合举办了一次学术沙龙,对明末清初文化近代性诸问题进行了讨论,希望这一讨论对于推动中国文化“早期近代性”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公羽 《东岳论丛》2006,27(6):250-251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鲁东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和河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21日至23日在山东烟台举行,国内外8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提交论文60多篇.会议以"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为研讨主题,在这个主题下,围绕民族主义思潮的概念定义、学理渊源、发展脉络、层次类型、思想内涵、个案对象、价值评判、研究方法以及民族主义与其他思潮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周兴梁由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举办的“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0月18—21日在广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学者,和来自日本、韩国、越南、澳大利亚、美国等国的学者...  相似文献   

8.
岭南近代文化特点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为了促进岭南近代文化研究的深入,华南师大岭南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于今年7月6日在广州举行了岭南近代文化特点研讨会.代表们围绕研讨的主题,发表了不少新的学术见解.现分两方面综述如下.一、岭南近代文化的总体特征岭南近代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而复杂.多数学者在分析岭南近代文化总体特征的时候,主要是从该文化的基本内容入手,因此在观点上不无相似之处.但由于各人掌握的资料、研究的程度、侧重的角度、表达的方式乃至对文化本身定义的理解均不尽一致,所以相互之间仍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9.
晚清文化保守思潮与"近代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文化保守思潮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的文化走向,这主要表现在其对"近代文化"--新学构建所起的作用上.为使中国文化重新焕发活力,文化保守者们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改造,结果恰恰起到了突破传统藩篱的作用;其引进西学、中体西用的文化活动和思路客观上规定了"近代文化"的大致格局;而其具体的学术实践则促进了儒学、哲学、史学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8月24—26日,"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第五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北襄阳召开。本次研讨会以"社会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为主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与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联合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协办。会议共收到76篇论文,来自中、日、意等国的近百位学者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共同探讨社会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多个方面,对20多年来新兴的社会文化史进行总结、反省与展望。会议论文涵盖了社会文化史理论与方法、新概念与学  相似文献   

11.
会党是中国社会秘密结社之一,在中国近代革命斗争史上起过重大作用,为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复旦大学历史系、华东师大历史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等五个单位发起,上海市史学会和上海师大历史系于10月19日至24日在上海联合主办了首届近代中国会党问题学术讨论会。现将大会收到全国各地学者的论文及发言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俞祖华 《中州学刊》2004,1(1):102-105
晚清赴日外交官、清末政治流亡者与近代留日学者,对中日民族性格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比较,指出了中国保守而日本喜新、中国排外而日本善于学习外来文化、中国崇文而日本尚武、中国人不认真而日本人认真等特点,构成了近代中日比较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田吉方 《江汉论坛》2003,(4):124-125
“中日文化近代转型比较”这一课题一直都倍受学者关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中日文化近代转型中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最近,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冯天瑜先生的《“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一书,作者选取了1862年日本“‘千岁丸’航行上海”这一历史个案,来分析中日两国近代转型的差异及其原因,可谓独具匠心。此著最大的特点是作者从文化比较的角度,通过分析日本藩士们在上海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考察在西方文明冲击下,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与离异心理。作者指出,“千岁丸”上海行,虽然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偶然现象,但它背后…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文化深层结构论、文化相对论和哲学释义学方法引进了文化史研究,国际上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也对国内的“文化热”产生着一定的影响,由此而来的对中国近代的反传统思潮、特别是对“五四”的反思亦成为文化史的热门话题,这无疑有助于深化文化史的研究.但问题亦随之而来:一、中国近代、特别是“五四”时期的启蒙者是不是“最传统的反传统者”?他们以近代西方文化作参照系来反省传统文化,是不是一种片面和浅薄的表现?二,从释义学方法能否得出近代启蒙者根本不可能正确理解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结论?三,应以何种态度来看待西方学者的东方探寻?以上三个问题都涉及对中国近代文化自觉的史的认识和论的评价问题,本文拟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外国旅行家、传教士、学者,纷纷进入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考察少数民族古朴神奇的宗教文化.新时期国外学者的西南少数民族宗教调查研究,更显示西南少数民族宗教是成果频出的国际显学.本文评述近代以来国外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认为外国学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值得中国民族宗教研究者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一、近代中国民众宗教意识存在的客观性 在海内外很多学者的论著中,常常是以“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等来认识以至揭示中国社会文化非宗教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社会与秘密结社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社会与秘密结社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 12 月 19—21 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中国会党史研究会等单位主办。中国以及美、日、韩等国的学者 80 余人与会,围绕转型期的中国近代社会与秘密结社、秘密会党、秘密教门等问题进行讨论。一、关于社会转型与秘密结社华强、华伟(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认为,近代社会以来,参加秘密结社人数众多、名目繁杂,是因为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生一系列巨变转型之故。秘密结社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对社会产生过积极作用,但对社会的负…  相似文献   

18.
西方汉学家魏特夫(Karl August Wittfogel)与近代中国学术界颇有渊源.他广交中国学者,其著作在我国学术界也甚有影响.然而,他的治学方法(以社会科学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中国历史),虽在中国赢得了部分信徒,但各派学者对他的批评并不少见,且中国主流学界并不认可他的成果.魏特夫在近代中国学术界的情形,若比较兰克、伯希和、白鸟库吉等人,便能说明外来理论学说为什么需要在本土的文化传统中寻找结合点,始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盲目接受西方某种研究历史的"范式",而不考量本土文化因素,这种尝试鲜少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正> 由江西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社科院经济所、《历史研究》杂志社、全国工商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讨论会”于1988年11月5日至9日在江西南昌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专家、学者就许多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择要综述如下。近代中国是否存在官僚资本和官僚资产阶级,这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过去关于官僚资本(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民族资产阶级)的划分是不科学的,所谓的民族资本应与外国资本对应,而不是与官僚资本对应。在民族资本中,可以划分为国家资本和民间资本两个部分,因此在近代中国,不存在官僚资本及官僚资产阶级。有的学者则坚持近代中国存在着官僚资本及官僚资产阶级。上述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在这次会议上展开了进一步交锋。有的学者认为,所谓的官僚资本,其实特指国民党时期形成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但它  相似文献   

20.
王先明 《河北学刊》2001,21(3):68-73
将近代中国的"新学"等同于西学,是学术界习以为常的认识.本文认为,西学即"新学"的说法,并不符合近代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实际.因此,本文着重从"新学即西学说"的形成过程、新学的指属范围、新旧之争的历史内容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对近代新学的民族定位问题提出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