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许多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批判强调任何历史描述都带有虚构的特点,但这绝不表示,历史研究拒绝理性的操作方法或者放弃对客观性的追求.宏观历史学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科学考察活动是合理的.在进行科学分析的时候,我们面对的会是真实的发展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后殖民主义电影批评由于其本质上的文化冷战思维色彩、本土主义立场与西方中心化潜在观念的天然矛盾与混乱、文化民族主义色彩的制约以及全面解构后的失语与缺席,使得它在中国当代电影的民族化与世界化过程中逐渐丧失了诠释的理性和建构的力度.由此,超越后殖民,强化国际竞争力,方为中国当代电影的自强之道. 相似文献
3.
后殖民主义继文化形态学派和后现代主义之后对西欧中心论学说进行了更为全面的清算。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后殖民主义提出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对中国史学有特殊的意义和启示。中国史学应摒除研究中的西方中心论,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历史经验,从中国内部寻求中国史的基本线索,并以世界眼光来审视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4.
后殖民主义理论要害是在文化、知识和精神领域里。它与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知识分子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深深地影响了当代中国文化。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一些中国学者开始宣扬民族主义,强调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也反映出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应超越于民族主义的文化阶级取向,采取文化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5.
在对后殖民主义理论及其相关概念进行清理的前提下,提出本土化批评实践的可能途径,它包括在文化多元立场的基础上建立中西对话关系、跨语际实践的有益尝试、"本土中的全球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后殖民主义是一个辩证性的概念,它既指向过去的殖民史,又立足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政治现实.这种沟通过去与现在的独特立场,给予后殖民主义以极大的理论能量和实践潜力.后殖民主义对殖民历史的回顾不是简单地重估,而是将一种批判性视域引入当今社会语境,以便为寻求公平正义以及对边缘群体和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理解做出知识上的努力,并提供抵抗霸权与宰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后殖民主义:差异辨析与儿童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德诺克&#;麦吉里兹加 《重庆社会科学》2006,(7):40-44
本文把后殖民主义和若干相关概念进行了比照和辨析,得出后殖民的主题主要是权力、种族和变化。它的主要特征有两方面:一是从被殖民者的角度出发;一是关注种族和政治在殖民背景下的关系。随后根据拉康的镜像理论,探讨了把后殖民文学和儿童文学进行类比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由于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冲突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中国现代性建设没有完成.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当代反现代性学术思潮对现代性的批判就缺乏合理性.当代反现代性学术思潮主要为后殖民主义和国学思潮.后殖民主义认为中国的启蒙主义运动是西方殖民主义话语的产物,国学思潮认为儒家代表的中国文化可以弥补甚至取代现代文明,它们都具有反现代性的倾向.为了建设现代文化和现代学术,必须批判这两种学术思潮. 相似文献
9.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危机和主体性重建已成为当前学术界颇为瞩目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语境和多元文化批判的视野 ,对具有现代性的中国哲学学科范式的建构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指出在欧洲中心主义的强力笼罩和无形支配下 ,现代的中国哲学叙事充斥着对西方的简单仿照和被动迎合的内容 ,在形式上也完全西方化了 ,因之严重地丧失了“自我”。要走出中国哲学自身的合法性危机 ,首先需要清算欧洲中心主义的影响 ,全面检讨近百年来中国哲学观念化和体系化建设过程中的得与失 ,只有清理出学科化和制度化结构当中的根本症结 ,中国哲学主体性的重建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与海外中国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和海外中国学本不在同一层面,却因同样需要不断吸取全人类的最新智慧、需要"实证"及"解读"历史现象而存在诸多共同点,并因中国研究而融入中国历史学.二、将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将中国大陆的历史学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将某些流派及范式视为海外中国学的基本潮流及范式并试图将其奉为判断学术价值的标准,都是片面的.三、中国历史学与中国历史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学术研究必须与国际"接轨",却不能和中国"脱轨".四、当前中国历史学研究已经出现并将持续如下三个动向:拓展视野,开辟新的领域;博采众长,创建新的学科;强行突破,在传统领域攻占新的制高点.在这个过程中,国学为体、马学为基、西学为用的基本格局也逐渐明朗.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讨论既非历史纵览,亦非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社会学研究,而是在这些术语旨在捕捉的全球关系正急速消失之际,去反思它们在激进转型之时可能意味着什么。尽管这些变化何去何从或许尚不可言明,但却 相似文献
12.
后殖民理论旅行到中国后催生了中国后殖民批评.作为中国后殖民批评的一支,文论失语症命题表达了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原创性缺失的焦虑,其关于文学理论建设的具体论断值得进一步思考.在本土经验和文学现象的基础上,在文学批评实践和哲学美学观念更新的双向推动下,当前中国文学理论方可获得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3.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义德的"旅行理论"阐述了理论运动进程中被借用、接受和改造的历史脉络.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发轫于西方的政治与文化环境,通过其著作的引进与翻译开始在中国的理论旅行,并经历了理论的接纳与研究、驳难与本土化、挖掘与运用等一系列过程.从权力关系介入对译本的研究,从翻译的政治考察翻译活动的本质,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为我国翻译研究打开了崭新的视角,也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15.
知识权力与后殖民主义文化霸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殖民主义文化霸权是当今第三世界国家共同面对的一种文化殖民现象。本文通过对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诠释 ,阐述了东方在东西方文化交往关系中的边缘性和西方文化霸权对东方文化的渗透 ,提出了只有知识权力才是颠覆文化霸权的构想 ,指明了对待西方文化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6.
后殖民主义从西方传入中国,成为反现代性的理论武器.它指认"五四"以来的启蒙思潮接受了西方殖民主义的话语,虚构了一种落后的传统文化和愚昧的国民性.后殖民主义反对西方中心主义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把中西文化对立起来,否认中国现代启蒙运动的历史合理性,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偏颇.特别是在中国现代性未完成的历史条件下,后殖民主义具有更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必须坚持现代性的方向和文化间性的立场,开展对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兴起,后殖民主义理论不断涌现,首当其冲的要属赛义德的"东方主义"。该理论较为详尽的讨论东方"自我东方化"的现象,无情的批判了西方文化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要研究一切社会文本和文化文本,为全球化提供一种多元的而非一元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我国的本土意识与后殖民主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全球化语境下后殖民主义和本土意识的实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国内外的有关观点和看法等。通过讨论,特别是通过对区鉷教授的“本土意识”和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的分析,我们认为后殖民主义和本土意识不应该是敌对的,而应该是一种理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意义上的殖民体系已瓦解,而后进入一个新的殖民时期——文化殖民即后殖民主义时期。在这种语境下,翻译作为文化信息传播的一种工具,我们应对这一术语的既定含义做出新的理解和阐释,从而更有效地发挥翻译的功能,为翻译学这一新兴的尚不成熟的边缘学科的理论构建提供有益的补充,并为我国的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主流历史学期刊学术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编制的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 I)在2004-2006年的历史学学术期刊的定量数据,对这些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次数、被引速率等期刊指标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从而进一步对历史学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及其发展变化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