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世涛 《学习与探索》2012,(9):129-132,1
西方审美现代性与理性现代性既依赖又对立,是现代性内部的自我协调、校正和补充。审美现代性从现代性中分化出来,它在批判理性现代性的过程中以其独特的审美方式发挥了超越性的救赎作用,但其局限也不容忽视。概括归结西方审美现代性的概念、分期、特征、超越功能及其局限,有助于深入地认识西方审美现代性。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性的总体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春时 《求是学刊》2003,30(1):44-47
现代性有感性、理性和反思—超越等三个层面。感性现代性是被解放的享乐欲望 ,理性现代性是理性精神 ,包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反思—超越层面的现代性包括艺术、哲学以及宗教等 ,是对感性现代性和理性现代性的批判。中国现代性的历史 ,存在着感性现代性没有充分发育、理性现代性缺乏科学精神和对个体价值的肯定 ,以及反思—超越的现代性即哲学、审美以及宗教的缺失等根本性的缺陷。这些问题 ,在当前的改革开放中必须解决  相似文献   

3.
当代审美文化理论中的“现代性”话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审美文化理论中的“现代性”话题王德胜一、“现代性”的启蒙话语“现代性”(Modernity)的问题,从始至终都是与启蒙、理性、主体性等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这么说,所谓“现代性”的问题,其实正是启蒙、理性、主体性等所遭遇的自身意义与价值问题。而所有这...  相似文献   

4.
德意志审美现代性话语是近代以来德意志历史发展的自我显现,由德意志自然、历史、社会、思想共构的德意志文化生态,统摄着德意志审美现代性话语的历史命运,也现实地决定着德意志审美现代性话语的本质特征。德意志由文化立族,新教精神是德意志的民族意识、思想观念、文化理解、生活经验的灵魂。由市民社会孕育、养成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文化制度等德意志市民文化生态情境,极大地决定了德意志审美现代性话语的形态。德意志启蒙思想中的感性确立与美的独立、理性主义调整与价值理性的生成、艺术公共性的建立三大思想情致,是德意志文化生态的构成元素。  相似文献   

5.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从康德美学的基本原则出发,以抽象的人性论为基础,提出了具有现代性意味的美育思想。他认为,美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审美的王国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美育的特殊使命就在于通过美消除理性对感性的压抑,恢复感性的权利,促进人性中对立要素之间的和谐。席勒对人性分裂的分析,对人的生存的关注、对人的感性的重视等审美现代性话语,至今仍具有鲜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视野中的现代都市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都市文学的发展与现代性诉求的嬗变具有密切的逻辑关联。以群体意识为核心的前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共同"在场"营造了多元对抗的文化 审美格局,三者的不同矛盾形式与消长的规律,内在地决定了现代都市文学由萌生到分化再到成熟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7.
论审美现代性的三重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求是学刊》2006,33(1):102-106
晚近国内学界关于现代性的讨论很是热烈。一方面,不少现代性的研究文献被译介过来,颇有启发;另一方面,透过现代性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诸多社会文化问题,在不少方面多有推进。现代性作为一个核心概念,为我们思考社会文化的变迁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角度,它就像一个宏大的历史叙事,不可避免地触及到诸多迫切而又复杂的问题。按照霍尔的说法,现代性是一个多重建构的历史过程,它至少包含了四个重要的层面:政治现代性、经济现代性、社会现代性和文化现代性。但在霍尔的现代性结构中,文化现代性只限于世俗文化、现代知识和认同等问题,艺术作为一个重要的维度显然被忽略了。这里集中刊出的三篇论文,从不同角度涉及到文化现代性问题,尤其是审美现代性。从现代性的发展历程来看,审美作为一个重要层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缺少这一维度,我们对现代性的理解将是片面的。法国学者瓦岱说过,现代性就像拼图游戏或者迷宫一样,是一个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的历史空间。这个历史空间遭遇了许多造访者,人们在其中寻找特定方向,拼出他们所看到的现代性“历史空间”。这里刊出的三篇文章,也可以看作是三张“拼图”,从三个不同角度来审视审美现代性问题。《审美现代性的三重张力》,从卡林内斯库的一个论断入手,解析了审美现代性所包含的复杂三重张力,那就是审美现代性与传统之间的紧张关系,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之间的对立,以及审美现代性自身的矛盾。这三重张力构成了审美现代性自身的进程和面貌。第一重张力揭示了从传统向现代的深刻变迁;第二重张力揭示了现代性本身复杂性,它蕴含了多重社会、文化的指向;第三重张力则是彰显出审美现代性内在的矛盾。透过这三个角度,可以说相当程度上展示了审美现代性的辩证逻辑。《现代性视野中的艺术体制与艺术家》一文,则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以及现代性所导致的现代艺术体制,来考察艺术活动的主体——艺术家。康德以来的哲学美学常常强调艺术家的天才、个性和主体性,但是如果从现代社会理论角度来审视,就会发现任何天才艺术家其实都是现代艺术体制中的一个元素,要受到艺术体制的制约。游离于体制之外并依赖于个人天才而获得成功的艺术家不过是一个神话。文章特别强调,随着现代性的发展,艺术家在现代艺术体制中也有不同的角色和功能。《返归生活的先锋派》一文,探讨了审美现代性的一个难题,那就是在现代主义艺术强调自主性的主潮之外,先锋派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具有反其道而行之地强调艺术返归生活的文化冲动。透过这一冲动,我们可以把握到审美现代性的内在矛盾。先锋派艺术与现代主义艺术之间的不同文化指向,可以说是从另一个角度解说了第一篇文章所讨论的审美现代性的自身矛盾张力。  相似文献   

8.
殷曼楟 《求是学刊》2006,33(1):110-113
晚近国内学界关于现代性的讨论很是热烈。一方面,不少现代性的研究文献被译介过来,颇有启发;另一方面,透过现代性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诸多社会文化问题,在不少方面多有推进。现代性作为一个核心概念,为我们思考社会文化的变迁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角度,它就像一个宏大的历史叙事,不可避免地触及到诸多迫切而又复杂的问题。按照霍尔的说法,现代性是一个多重建构的历史过程,它至少包含了四个重要的层面:政治现代性、经济现代性、社会现代性和文化现代性。但在霍尔的现代性结构中,文化现代性只限于世俗文化、现代知识和认同等问题,艺术作为一个重要的维度显然被忽略了。这里集中刊出的三篇论文,从不同角度涉及到文化现代性问题,尤其是审美现代性。从现代性的发展历程来看,审美作为一个重要层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缺少这一维度,我们对现代性的理解将是片面的。法国学者瓦岱说过,现代性就像拼图游戏或者迷宫一样,是一个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的历史空间。这个历史空间遭遇了许多造访者,人们在其中寻找特定方向,拼出他们所看到的现代性“历史空间”。这里刊出的三篇文章,也可以看作是三张“拼图”,从三个不同角度来审视审美现代性问题。《审美现代性的三重张力》,从卡林内斯库的一个论断入手,解析了审美现代性所包含的复杂三重张力,那就是审美现代性与传统之间的紧张关系,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之间的对立,以及审美现代性自身的矛盾。这三重张力构成了审美现代性自身的进程和面貌。第一重张力揭示了从传统向现代的深刻变迁;第二重张力揭示了现代性本身复杂性,它蕴含了多重社会、文化的指向;第三重张力则是彰显出审美现代性内在的矛盾。透过这三个角度,可以说相当程度上展示了审美现代性的辩证逻辑。《现代性视野中的艺术体制与艺术家》一文,则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以及现代性所导致的现代艺术体制,来考察艺术活动的主体——艺术家。康德以来的哲学美学常常强调艺术家的天才、个性和主体性,但是如果从现代社会理论角度来审视,就会发现任何天才艺术家其实都是现代艺术体制中的一个元素,要受到艺术体制的制约。游离于体制之外并依赖于个人天才而获得成功的艺术家不过是一个神话。文章特别强调,随着现代性的发展,艺术家在现代艺术体制中也有不同的角色和功能。《返归生活的先锋派》一文,探讨了审美现代性的一个难题,那就是在现代主义艺术强调自主性的主潮之外,先锋派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具有反其道而行之地强调艺术返归生活的文化冲动。透过这一冲动,我们可以把握到审美现代性的内在矛盾。先锋派艺术与现代主义艺术之间的不同文化指向,可以说是从另一个角度解说了第一篇文章所讨论的审美现代性的自身矛盾张力。  相似文献   

9.
周韵 《求是学刊》2006,33(1):107-110
晚近国内学界关于现代性的讨论很是热烈。一方面,不少现代性的研究文献被译介过来,颇有启发;另一方面,透过现代性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诸多社会文化问题,在不少方面多有推进。现代性作为一个核心概念,为我们思考社会文化的变迁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角度,它就像一个宏大的历史叙事,不可避免地触及到诸多迫切而又复杂的问题。按照霍尔的说法,现代性是一个多重建构的历史过程,它至少包含了四个重要的层面:政治现代性、经济现代性、社会现代性和文化现代性。但在霍尔的现代性结构中,文化现代性只限于世俗文化、现代知识和认同等问题,艺术作为一个重要的维度显然被忽略了。这里集中刊出的三篇论文,从不同角度涉及到文化现代性问题,尤其是审美现代性。从现代性的发展历程来看,审美作为一个重要层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缺少这一维度,我们对现代性的理解将是片面的。法国学者瓦岱说过,现代性就像拼图游戏或者迷宫一样,是一个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的历史空间。这个历史空间遭遇了许多造访者,人们在其中寻找特定方向,拼出他们所看到的现代性“历史空间”。这里刊出的三篇文章,也可以看作是三张“拼图”,从三个不同角度来审视审美现代性问题。《审美现代性的三重张力》,从卡林内斯库的一个论断入手,解析了审美现代性所包含的复杂三重张力,那就是审美现代性与传统之间的紧张关系,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之间的对立,以及审美现代性自身的矛盾。这三重张力构成了审美现代性自身的进程和面貌。第一重张力揭示了从传统向现代的深刻变迁;第二重张力揭示了现代性本身复杂性,它蕴含了多重社会、文化的指向;第三重张力则是彰显出审美现代性内在的矛盾。透过这三个角度,可以说相当程度上展示了审美现代性的辩证逻辑。《现代性视野中的艺术体制与艺术家》一文,则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以及现代性所导致的现代艺术体制,来考察艺术活动的主体——艺术家。康德以来的哲学美学常常强调艺术家的天才、个性和主体性,但是如果从现代社会理论角度来审视,就会发现任何天才艺术家其实都是现代艺术体制中的一个元素,要受到艺术体制的制约。游离于体制之外并依赖于个人天才而获得成功的艺术家不过是一个神话。文章特别强调,随着现代性的发展,艺术家在现代艺术体制中也有不同的角色和功能。《返归生活的先锋派》一文,探讨了审美现代性的一个难题,那就是在现代主义艺术强调自主性的主潮之外,先锋派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具有反其道而行之地强调艺术返归生活的文化冲动。透过这一冲动,我们可以把握到审美现代性的内在矛盾。先锋派艺术与现代主义艺术之间的不同文化指向,可以说是从另一个角度解说了第一篇文章所讨论的审美现代性的自身矛盾张力。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是一个多元与复杂的概念,至少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开拓对它的理解,也相应地存在对后现代反思的三个视角:作为历史意识的现代性把现代性理解为一种不可逆转的、线性进步的、受普遍规律支配的且具有终极目标的历史过程与时间感.这种现代性忽视了差异的存在,对应的后现代主义则突出了空间因素的价值,肯定历史的特珠性与偶然性.作为启蒙的现代性确立了进步、理性、普遍性与主体性等原则,痴迷于客现性、精确性、明晰性、统一性与绝对性.在后现代主义批评中,启蒙现代性不仅没有给人类带来自由与解放,反而变成了披上进步与真理外衣的压迫与控制.而作为审美的现代性是对前两种现代性的反叛,渴望模糊性、多样性、混乱、瞬间、短暂与相对性等价值,凭借与日常生活经验的分化,追求救赎、拒绝平庸与体验瞬间.后现代主义艺术则呈现为去分化、无深度、无中心、无根据、游戏、模拟等特征.现代性的内在繁杂性,不仅要求反思视角的多样化,而且本身也构成思考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的重要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1.
黄红生 《探求》2007,23(3):23-27
理性启蒙、市场自由、货币交换、世界交往等现代性内在地包含着走向现代性所承诺的价值目标的反面的潜在趋势。避免这种趋势也就是避免西方社会现代化的代价,成为中国社会研究现代性辩证法的直接导向。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遵循现代性辩证规律,把握现代性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建构中国的现代理念,解决市场分化与社会整合、贫困与富裕的矛盾,能够自觉地促进现代性在理性与价值之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寻绎新时期以来历史小说审美表现的运演及其走向 ,对新时期历史小说审美表现的现代性轨迹进行全面梳理 ,可探寻出其演变过程中出现的两大极化现象 :“形而上”理性话语偏至和“形而下”欲望叙事偏至 ;并进而发现新历史小说中缺乏美学理想烛照的别一叙事样态———审丑  相似文献   

13.
启蒙运动具有多维面相,其中最典型且差异最为显著的两支是法国启蒙运动和苏格兰启蒙运动.法国启蒙运动崇尚"建构理性",旨在建构自由、平等、博爱的乌托邦社会,从而呈现出与传统断裂、空想冒进的现代性精神.苏榕兰启蒙运动肯定"常识理性",主张建立自由、文明、有秩序的商业社会,故呈现出历史延续、审慎中道的现代性精神.因此,苏格兰启蒙理性的这种现代性异于法国启蒙运动所造就的现代性,对于规避后者的危机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形而上学是现代性建构的思想前提。这一“控制论式思维”也是现代性发生危机的根源。控制主体理性、控制中介工具和控制客体秩序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三维一体”的现代性控制图式。从主体性控制向主体间性控制图式的转换,是与早期现代性向晚期现代性阶段发展相对应的,反映出作为现代性思想前提的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的内在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付洪泉 《求是学刊》2007,34(5):16-20
由于现代性的多维度性,对现代性的讨论可以采用不同的话语形式。哈贝马斯区分了现代性的社会学话语、美学话语、哲学话语等话语形式,虽然他对美学现代性持一定的认同态度,但是其对现代性的考察仍然固守在主体理性的维度上,通过改造近代以来的主体性哲学传统挽救现代社会的规范形式。从哈贝马斯对现代性三种话语形式的区分,及其从主体理性出发对现代社会规范形式的挽救中,我们可以得出现代性研究的方法论选择。现代性的多维度性决定了现代性研究不能采取"本质主义"和"多元主义"的方法,而应采取"视角主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现代性的危机在较为正统的社会学分析中,人们把“现代性”与现代化看作是同时的和一致的。现代性或现代化是以在启蒙运动中形成的下述信念为基础的,即理性的力量是普遍的和必然的,所有社会都能够而且将会由于这种力量而变迁,理性与合理性既是知识的标准,也是道德的权威。在启蒙思想家们那里居支配地位的是笛卡儿所说的孤独的思想者范式——这一基于理性  相似文献   

17.
李庆本 《求是学刊》2003,30(6):98-103
本文试图突破将中国等同于传统、将西方等同于现代的学术范式,以中国近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为主要考察对象,从浪漫主义与审美现代性的密切关联入手,揭示了审美现代性在汉语语境中产生的文化渊源、具体内涵、历史意义。以此说明审美现代性问题不仅仅是西方独特的文化现象,而且也是内在于中国美学发展的历程之中的。而在考察中国审美现代性问题的时候,就不应该仅从西方着眼,还应该考虑到中国文学自身因素,不仅要看到中国浪漫主义作家所受到的外国文化的影响,还应该注意到本民族文化的传承性在现代作家身上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所表现出的文化姿态。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与现代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概念的界定入手,以传统社会、现代社会和中间型社会为框架,对现代性与现代化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传统社会历经全面变迁而获取现代性的过程,而以社会的理性化、政治的民主化、经济的产业化、文化的世俗化及现代人格的形成为标志的现代性,则是现代化的结晶。现代性的诱惑、挑战、压力及人所具有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双重本性,使现代化既带来文明和进步,又孕育着危机和动乱。因此,既要向现代性挺进,又要克服现代化的负面效应,就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9.
杨向荣 《阅江学刊》2016,(4):94-101
在齐美尔的审美思想中,印象主义式的现代性审美体验源于对碎片的关注,齐美尔对现代性都市风格的探讨也源于他对现代性碎片的敏锐感觉。齐美尔认为,要体验和把握都市现代性,必须借助于对现代生活碎片的感知和体悟,努力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并从中体悟日常景观的审美内蕴。  相似文献   

20.
张曙光 《学习与探索》2006,3(1):136-143
人的自我中心与理性是现代性的两个主要推动力和特征,也是后现代着力批判的对象."人的自我中心"与现代"理性"具有种种复杂关系,这种关系造成了现代理性的种种问题和矛盾.理性只有重新获得德性维度和反省能力,才能在促使人的自我中心的发展之后,与感性和信仰一道,超越人的自我中心.而个人生活的重新社会化同时也是新的生活共同体的建立,则是现代性问题的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