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论媒介文化与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传播媒介承载着人类文化的内容,一直是文化传播、交流的工具与手段。媒介不仅传播着文化,而且还在不断地“创造”文化。新文化与旧的文化产生冲突,在冲突的过程中逐渐达到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使新旧文化得以创新式发展。本研究讨论了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媒介文化的内涵及表现形态,分析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带来的文化影响,探讨现代教育必须面向现代社会、接轨现代科技,亟须把大众传媒知识及其文化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范畴,提出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实施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
媒介化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生活方式的技术性颠覆、思维方式媒介化诱变和价值构建的媒介化趋变。媒介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媒介教育、引导他们学会媒介化生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媒介化生存语境下,大学生媒介教育的关键是媒介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媒介认知观,培育大学生的媒介理性;培养大学生的媒介实践观,引导其媒介行为回归"应然";加强媒介伦理教育、增强媒介行为自律。  相似文献   

3.
2007年度儿童媒介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大众媒介作为提供信息的主要渠道,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方面,青少年所在的学校、家庭等周围环境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各种媒介的渗透和包围,另一方面,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也和媒介有密切联系。怎样最大程度地发挥媒介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成为国家、社会和媒介研究者的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守正创新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的基本遵循,爱国、爱党与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是爱国主义教育守正的核心内容.在内容创新层面,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坚持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教育为价值归旨,遵循爱国主义教育由"爱祖国"向"爱国家"教育的辩证演进;在路径创新上,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增强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厚植文化底蕴,以文化自信滋育青少年的爱国精神家园,弘扬家国情怀,激发青少年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5.
网络媒体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有着不可估量的深刻影响,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是素质教育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从培养青少年区分媒介再现与社会真实的能力等方面,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的自我内化.  相似文献   

6.
"媒介素养要从青少年抓起"掩盖了我国大多数成人没有媒介意识、还不会利用媒介的现实,也偏离了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趋势,它潜含着的是一种成人文化的强权,也掩饰了成人在现代社会中已经落后于媒介社会的发展的窘境。媒介素养教育应当在成人媒介素养培养和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培养方面予以并重。  相似文献   

7.
网络媒体与青少年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媒介的相继出现,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提供信息资源,帮助青少年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青少年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并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具现实意义。但网络媒体由于网络自身的缺陷,也给青少年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为此,应加强监督和引导,诸如制定政策,强化法制化管理;改善网络媒介内容,坚持正确方向;教育青少年自觉遵守网络行为规范等,以推动青少年社会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不良亚文化是存在于青少年群体中,与校园主文化相矛盾和冲突,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并可能阻碍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文化现象。目前青少年群体中常见的不良亚文化有消费攀比等享乐亚文化;暴力亚文化;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诱发的虚幻亚文化;思想颓废、抑郁悲观、信仰迷失等心理疾患亚文化和课桌、墙壁或厕所涂鸦、手机短信等不雅信息亚文化。就其产生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部分。要使青少年群体中的不良亚文化问题得到有效矫治,可以采取加强德育的实效性,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坚持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净化社会环境;正确引导、加强青少年文化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梳理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和内涵,提炼了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综述了中国大陆对建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主要从学校、媒介和社会这三个层面分析了这些研究.主要目的在于为中国大陆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建构提供一定理论分析基础,为更加有的放矢地推行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成为未来研究可资对比和展开对话的文献平台.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作为一种技术赋权下的文化商品与文化载体,已经成为现代文化消费的重要形式,塑造和影响了年轻一代的社会化过程。在对“00后”流动青少年文化消费现状开展调查后发现,流动青少年的文化消费呈现科技和网络依赖,但教育发展型文化消费水平较低;新媒体逐渐成为流动青少年文化资本培育的重要途径;家长对子女使用新媒体缺乏有效的教育与引导。可以创设文化消费公共机制,通过公共服务支持与公益赋权,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增进原生家庭文化资本、家校社协同共育、公共文化数字化阵地建设等策略,促进流动青少年在教育发展型文化消费、主体文化资本与高雅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友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重要内容,如何将友善价值观教育在不同社会群体中落细、落小、落实,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研究工程。只有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等特征,坚持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不断加强宣传教育,让友善观内化于心;坚持强化实践锻炼,使友善观外化于行;建立长效机制,让友善观教育固化于制来加强青少年友善价值观教育,才能促使青少年认知认同友善价值观,并成为友善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知识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时代和国情的要求,在当代,尤其具有现实迫切性.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媒介素养:一种正在兴起的教育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影响不断加大的背景下,20世纪早中期西方一些国家首先提出媒介素养教育的话题.本文清厘了媒介素养的概念,并具体分析了所包含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概述其在一些国家的实践和推广.由于在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已经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基础,本文还将两者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青少年宗教信仰日益呈现发展的态势,特别在西部地区。陇县青少年宗教信仰现状研究表明,在中国社会转型期,民俗传统文化、家庭因素、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社会上各种宗教活动、经济发展落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对青少年宗教信仰起到重要影响。对此,要加大教育力度,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构建和谐的社会—家庭—学校氛围,加强对宗教场所,尤其是民间宗教场所的管理,合理布局学校网点,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新媒介环境下,媒介“应用”是青少年与新媒介关系的重要表征,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也因此有了新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超越保护主义是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选择;以个人本位为价值取向的体验学习是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恰当的方法选择;依托学校教育模式,提高媒介素养教育的地位,加快媒介素养课程建设,正确组织体验学习活动,是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正确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内容的论述,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确立了目标和方向。结合青少年品德形成规律,从"大教育"观出发,我们提出:发挥教育合力,实现家庭、学校、社区教育的一体化;强调贴近实际,以增强对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代青年的国家认同感因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形成了不同的特点.数据结果表明: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否受过高等教育、传统媒介的使用频率对青年的国家认同感有显著影响.其中,家庭人均年收入、受教育水平、传统媒介使用频率与青年的国家认同感呈负相关关系;家庭人均年收入越高、受过高等教育、传统媒介使用频率越高的青年,对国家认同的要求更加严苛.此外,在经济、社会结构和文化这3个因素中,文化因素对青年国家认同感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影视文化中的消极因素是当代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影视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影响了当代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和道德观.要有效预防和控制当代青少年犯罪就必须消除影视文化的"负面效应".大力弘扬时代的主旋律,严格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科学制定<影视文化法>,积极加强影视文化的评论,努力形成"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19.
"饭圈文化"作为青年亚文化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易使青少年偏离主流文化、盲目崇拜偶像、被动跟随群体,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必须聚合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偶像之力,相互配合、共同破解"饭圈文化"影响下青少年价值观教育难题,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新媒介文化是新兴的文化形态,与大学生自组织极具关联性,有助于大学生自组织实现文化自治,能促成他们的休闲娱乐与社会参与。新媒介文化视阈中加强大学生自组织管理的实现路径有:一是加强高校大学生媒介德育工作,二是提倡健康积极的媒介休闲娱乐观,三是营造和谐多元的校园媒介环境,四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媒介消费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