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实现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有机结合——德育过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是培育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品质、提升主体性人格的教育活动.人的品德是外在引导与内在转化有机结合的产物,因而德育是一个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过程.德育实践只有从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结合的方位切入,才富有实效.  相似文献   

2.
对教师德性伦理性质的探寻,实际上是探求教师德育的可能性.从德性的哲学历史来说,德性是做人的根基.教师德性的伦理性质就是从道德哲学的角度审视教师行为所必须的德性及其伦理内涵和伦理规约,以人性的善与恶的根本来激发教师的“教育良知”.教师德育应从教师德性的塑造、教师权力的控制、道德关怀的养成、教师自我的伦理反省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总体上积极健康向上但是一些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出现复杂性自我矛盾性和低层次性问题,个别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偏差严重高等学校德育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工作其适应性调整重点应该是关注和培育大学生思想道德知行的自我统一,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协调发展提供支撑;把对教育主体的道德说教转变为引导教育主体追求道德生活实践的内在自觉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应该是加强德育师资德育课程和德育环境工作建设  相似文献   

4.
儒家德性伦理与中国休闲伦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儒家德性伦理对于中国休闲伦理建设的积极意义在于:将中国休闲伦理体系的构建和休闲文明建设的基点置于人的主体素质的升华、人的主体意识的自觉和人的自我伦理鉴别及抵御能力的提高上,其所提供的基本理念植根于人性的德性优化建构与人生审美境界提升上.儒家德性伦理不但为中国休闲伦理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文化智慧及实践方略,而且在休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伦理规约和道德实践的功效,具体体现在激发人心向善的道德情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与休闲品质以及引导道德自律和构建心灵和谐.  相似文献   

5.
高校德育实践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一定教育情境中以德识传授、德性养成、德行践履为目标的意义互动。由于传统独白的施教方式失落了受教者的主体性与德育的价值性、教育的人本性与道德的发展性,高校德育实践陷入了受教者对施教者及其规训的"失语"困境。因此,立足德育对话的理论基础,从平等、差异、共生的德育展望出发,在德育主体之间建构观照生活世界、贯穿价值叙事的"对话场域"是高校德育实践走出"失语"困境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文化实践活动,其主题元素、设计环节和题材背景、线下交互等形成了特殊的大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性价值,具有重要的隐性德育功能。网络游戏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信息时代和大众传媒时代开展大众德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其教育示范与情感体验功能为游戏育德提供了可能。通过开展网络游戏德育实践应积极发掘网络游戏的价值主题,加强网络游戏监管以充分发挥网络游戏的正面德育作用,并通过组建队伍引导网络游戏者参与德育实践,为各方主体参与网络游戏育德搭建平台并提供服务,实现网络游戏育德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7.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偏重教育而忽视自我教育,背离了德育规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应高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尊重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新构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实践机制,包括价值认同机制、目标引导机制、活动体验机制、价值反馈机制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大学生就业观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建构科学理性的就业观,对大学生顺利走进职业生活乃至成就人生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工作者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大学生的就业需求,着力引导大学生把就业主观意向与社会客观需求结合起来,从就业目标、就业价值及就业实践等层面来建构起科学理性的就业观:在就业目标层面上,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在就业价值层面上,坚持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在就业实践层面上,坚持理性择业与自主创业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社会建构论认为,人的"自我"(即德性教育的主体)是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与他人互动的产物,是人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自主建构的.德性主体性的建构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德性的本质就是在社会文化实践和话语中建构的,建构论中的"自我"观充分体现了此观点.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来看,"德性主体性"这种特征实质上是由情境(从社会和文化两个角度分析)、话语和"教育"(知识观与学习观的角度分析)建构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自媒体流行对大学生群体发展的积极导向和负面影响,探索现代新媒体技术下充分利用自媒体流行趋势和流行机制,加强主流价值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提升师生媒介素养,丰富内容体系,形成道德共识等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和体系建构的策略模式,以期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开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德性是在教育活动与交往中形成和发展的,生生交往是大学生德性发展的背景和条件。生生德育交往具有平等性、渗透性、渐进性、隐蔽性。高校德育要发挥促进大学生德性发展完善的功能,就必须在重视师生交往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生生交往,从而建立走进生活、交往与实践肾密结合的德育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现代视野下的主体性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发展人,而实现人的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培养人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主体性道德教育就是培育和发展人的道德主体性,即以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人的道德人格完善、思想境界提升、行为习惯养成,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主体性德育正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的逐步确立和社会发展的强烈呼唤中成为当代德育的重要课题。学校教育倡导并实践主体性德育就是要澄清并还原德育的主体地位,把德育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德育的实施逻辑向学生倾斜,把德育的内容向学生移近。让德育从天理回到人心,让德育从天上回到人间。  相似文献   

13.
教练技术的外延和内涵都与大学生生涯辅导吻合,两者过程相通、指向一致。结合大学生生涯辅导日常实践,建构“5R”个体生涯辅导教练模型。按照该模型,引导大学生重新聚焦,实现自我定位;承认现实,实现自我澄清;认清关系,实现自我评估;掌握资源,实现自我探索;承担责任,实现自我决策。五步推进大学生个体生涯辅导,以此提升大学生生涯辅导质量,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德性是在教育活动与交往中形成和发展的,生生交往是大学生德性发展的背景和条件.生生德育交往具有平等性、渗透性、渐进性、隐蔽性.高校德育要发挥促进大学生德性发展完善的功能,就必须在重视师生交往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生生交往,从而建立走进生活、交往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德育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陆九渊的“简易工夫、剥落、优游读书”思想,并通过“简易工夫”,重视学生的自我道德修养;“剥落”,提倡学生的道德实践;“优游读书”,关注学生的德性涵养三个方面的论述,指出这些德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教育和引导高校学生加强自我道德修养,铸造和涵养高校学生的理想人格,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容易令当代大学生产生多元价值选择的困惑,高校德育不仅要加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教育,更要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而要培养大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明确价值判断标准是前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关键,价值教育生活情景化、实践化则是有效措施.这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只有明确了价值判断的标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有...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德育低效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仅仅通过从德育模式、方法和途径等方面进行努力,而试图达到德育目标的做法无异于舍本求末.对德育理念的反思和厘定,并以其价值追求贯穿于德育实践体系才是根本之道.最后提出提高德育效能的途径:人的发展是永恒主题;德育要素旨在和谐发展;德性养成重在循序渐进;道德教育贵在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生存教育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适应社会生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通过对大学生生存教育中德育的途径进行探索和研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校园实践、加强校外生存训练、进行创业教育等,给予“中国梦”以生存理论与价值引导,对改变目前大学生生存能力缺乏的现状,有效提高大学生生存教育的德育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实践主体性德育就是要着力培养德育"主体"的主体性.因而,它的关键在于科学认识和建构主体性德育的过程体系.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理清德育的"主体"范畴,在此基础上深化认识和丰富主体性德育的内涵和特点.继而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观下,建构"认知-实践-完善和提升"的德育过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生态德育的理论架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生态德育是对人际德育的继承、发展和超越 ,它既是一种崭新的德育观 ,又是一种新教育活动。以其存在特性和价值特性综合分析 ,生态德育具有多方面的理论特征 :价值取向上的超越性特征 ;教育过程中的引导性特征 ;德性养成上的类主体特征 ;内容传播上的丰富性特征。生态德育的理论目标可集中表述为养成受教育者的生态智慧、生态意识和生态能力。生态德育的内容架构是 :环境道德教育 ;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伦理教育 ;人际关爱教育 ;生态道德体验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