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了一群奔赴城市谋求发展而主动选择独居生活的"空巢青年"。这是生活方式多样化的表现,也是整个社会共同体自由发展的体现。但需要注意的是,"空巢青年"同时也承受着精神上、心理上和身体上的压力,难免会出现人际关系冷漠、集体意识淡薄、精神生活空虚、加重社会养老负担等问题。应通过自我心理疏导、社会舆论理解、社会实践的丰富和国家政策的向导等方面的引导,以改善"空巢青年"的生存环境,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不少媒体刊登类似《中国空巢青年催生"孤独经济",可望超日本》、《中国"佛系"青年喜欢独来独往催生孤独经济》、《养蛙游戏霸屏,背后是"孤独经济"的兴起》的社会报道。报道指出,目前国内青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孤独寂寞"感,正在催生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孤独经济",许多商家正试图利用"空巢青年"的生活方式赚钱。这种"空巢青年",有着怎样的心理状态和生存状态?今年1月份,一家职场社交平台发布的一份《孤独经济》  相似文献   

3.
"躺平"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表层特质是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做什么,只管自己躺平,是一种以"低欲望"为媒介表征,以"自嘲"的话语姿态寻求自我解压的生活方式。"躺平"现象实质上是一场由边缘青年群体掀起的反抗"内卷化"时代焦虑的青年亚文化运动。以"躺平"现象的媒介表征及其自我实践作为研究路径,发现"阶层跃升"不畅和消费主义泛滥是我国社会语境下"躺平"现象的根本诱因,青年群体通过参照极简主义的模式践行"躺平",抵抗"内卷"。因此,为避免"躺平"浪潮带来的消极社会影响,既要发挥主流文化对青年亚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又要提升大众媒介塑造正向价值的功能。此外,青年群体自身更是关键,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认识历史和反思现实的过程中正视生活中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黄永玲 《社区》2012,(6):17-18
重庆市江津区珞璜社区是典型的乡镇社区,老城镇居民、农转非人员、企业改制失业下岗人员、残疾人和空巢老人多,周边又是工业园区,流动人口复杂。这样一个"大合唱"社区,如何为残疾人和空巢老人服务好,是社会救助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残疾青年鼓起生活的勇气社区有一名因车祸导致双下肢瘫痪的青年,名叫彭洪伟。当他得知自己永  相似文献   

5.
儿孙满堂,承欢膝下,是普天下众多百姓的期盼。但在当今时代,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无论在我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空巢老人"比例明显增加,"空巢现象"使奋斗一生的"银发族"晚年生活倍感孤独,生出了许多令人扼腕的故事。面对这一挑战,世界各国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以缓解"空巢现象"带来的社会压力。  相似文献   

6.
空巢青年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新群体,空巢青年群体的研究对个体精进、社会发展、国家强盛都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以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为基础,构建“个体行动——社会结构——结构二重性”的分析框架,通过个体行动的例行化、区域化与社会结构中资源(配置型资源与权威性资源)的缺失、规则(支配型规则与表意型规则)的缺失以及相互作用解释空巢青年孤独现象的形成逻辑,并在此基础上从磨砺内力增强个体行动能力、借助外力强化社会关联及社会工作介入的相互接力促进个体行动和社会结构的正向互动三个方面尝试性提出调适孤独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空巢老人人身和财产等安全问题是其生产生活中的现实危险与隐患问题,有着迫切的安全保障需求。通过对山东省部分地市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的实地调查,真实地展示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安全状况、新型农村社区安全保障服务供给状况。从政府公共服务、社区自我服务、商业化便民利民服务三方面探究了新型农村社区在保障农村空巢老人人身和财产安全方面的成效与问题。指出应将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统筹考虑;应从社区自我供给、政府供给、社会供给三方面共同提供空巢老人安全保障服务,同时应提高服务供给的专业化、市场化、智能化水平以切实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安全,建构起多元参与、协同共治的供给机制以充分满足农村空巢老人急需的安全保障需求。 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基线数据,将养老需求和代际支持结合起来考虑,对空巢老人和与子女同住的老人、以及空巢老人群体内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空巢老人相比,有老人同住的子女家庭在经济支持和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的养老负担更重;低龄空巢老人、城市空巢老人以及老年夫妻户是自我养老的相对优势群体;高龄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以及独居老人普遍面临养老需求大但代际支持弱的困境,并且这一困境呈现整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致力于提高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在此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空巢老人的照顾工作.空巢老人容易在家庭、身体、情感、政府与非政府部门的补贴等方面存在问题.要完善空巢老人的社会照顾,须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空巢老人及家庭自我调适;第二,社区机构帮扶;第三,政府部门资助支持;第四,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0.
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诉求及抚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其情感需求问题亦日益凸显。以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农村空巢老人为调研对象,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普遍情绪欠佳、情感诉求强烈、渴望丰富多彩的生活、渴望子女陪伴、渴望受到尊重。针对空巢老人的情感需求,提出从政府、社会第三方、乡镇(村)及空巢老人自身四个角度来构建“政府主导、地方响应、社会协同、法律保障、自我适应”的立体化情感抚慰策略体系,使空巢老人不“空心”。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形势下,青年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认识出现了二律背反。青年必须将理想与现实看作一个统一体,清楚地认识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才能通过完善自我概念、理想教育和现实教育相结合、理想教育和挫折教育相结合、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等手段,使青年能够正确地界定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相似文献   

12.
对湖南、河南、河北、陕西、黑龙江五省18个自然村的部分农村空巢老人进行的问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经济拮据,缺乏满足感;起居无依,缺乏依赖感;情感孤独,缺乏快乐感;缺医少药,缺乏健康感.在此基础上,从个人、家庭、社会等视角审视了我国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即农村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自我和社会养老能力不够理想,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农村老人文体娱乐活动不够丰富等.其观点和结论可为进一步解决我国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提供理论上的新视角和实践上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农村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日益增多的农村核心家庭造成了更多农村空巢家庭的出现,且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致使空巢老人城乡倒置局面的形成,并产生了很多农村空巢家庭问题,其中也包括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表达问题。通过田野调查法对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表达进行调查,并且对老人们的话语进行分析,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有着强烈的情感表达,但满足度比较低,造成其情感的"消极化"、"失范化"、"隐秘化"、"空洞化"。随着空巢老人的增加以及情感问题的日益突出,需要国家、社会及其个人多种力量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社区》2008,(20)
"两个鸟儿喂大一窝小鸟,小鸟翅膀硬了,慢慢地都飞了,但窝和老鸟还在。"伴随着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走出家庭,以往出现在老年人群的"空巢现象"正呈现"中年化"趋势,专家称之为"中年空巢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以改革开放以来四个阶段的划分为依据,着重从青年的生理、知识、行业、职业及事迹形象等五个维度分析《中国青年》杂志中所报道的人物,从而反映改革开放到入世初期这一"无互联网时代"~((1))中国青年典型形象的变迁过程和特点。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无互联网时代",中国青年的典型形象转变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契合;其职业形象由工农等单一形象向多元形象转变;其事迹形象以"工作成就型"为主体,"个性自我型"逐渐突出。  相似文献   

16.
近期,“躺平”一词经媒介舆论场创造,以亚文化现象的新形式发酵传播,呈现出青年消极厌世的群体画像及社会心态,实现了从符号到现象的样态转变、从现实到虚拟空间的场域转变,表现出独特的反商业收编特征。“躺平青年”通过自我表达和群体归属的双重认同,实现“躺平族”身份建构,其消极态度尽显现代犬儒主义情结,使“躺平”亚文化在抵抗主流文化的尝试中显得相对温和。透视“躺平”亚文化,其导致当代“躺平青年”劳动价值观偏离、自我身份建构出现偏差,虽个体及社会焦虑借助“躺平”现象得到了抒发,但其消极避世的错误价值观同样是主流意识形态收编的对象。因此,主流文化应积极实现对“躺平”亚文化的收编,并致力于培育新时代有“志气、骨气和底气”的青年,促进青年与“躺平”的和解。  相似文献   

17.
“躺平”是青年群体在面对激烈竞争、阶层固化以及内心贫乏等情况下,采取的一种独特反抗方式。这一群体的价值观存在偏移、奋斗精神缺失、圈层文化突出并且偏好精神消费。造成“躺平”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内卷,“空心病”则是滋生“躺平”的思想性土壤,而资本逻辑是这一切背后的根源。针对“躺平”现象不能听之任之,就青年个人而言,要勇担时代使命,通过客观自我认知,坚定理想目标,在历练中成长。就社会而言,要加强公共领域价值引导,营造劳动本位的外部环境,让青年一代在奋斗中成就自我。  相似文献   

18.
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使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状态部分出现信仰世俗化、价值功利化、精神世界不断"宅"化等异化现象。社会的主流思想日益碎片化,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趋势,新媒体填充着青年一代,这使处于价值观确立期的当代青年学生的主体选择趋向盲目。进入新时代,唯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塑信仰,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主体自觉性,方能重构当代青年学生被撕碎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青年毛泽东的自我奋斗精神是在自我探索、勇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顺应了时代洪流,经受了实践检验。青年毛泽东坚定的信念、卓越的胆识、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独特的人格魅力给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以深刻启示。从时代背景、思想文化渊源、社会实践以及现实意义等方面对青年毛泽东的自我奋斗精神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韩雪 《国际公关》2023,(22):133-135
当代青年精神文化生活往往高度依赖网络,青年群体网络圈层化已成为一种显著现象。兴趣情感同质化、圈层语言个性化、圈圈之间区隔化是青年网络圈层化的表征。网络圈层化存在使青年认知窄化、行为固化等问题,圈层内部易形成“信息茧房”,圈层之间的认知分化易导致冲突,为社会共识的凝聚带来阻碍。因此,引导者需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青年群体要主动打破自我与外界的隔阂,多领域需携手突破圈层界限,促进各圈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