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荒林的随笔《天生女性主义》和《澳门之美》,体现出中国女性主义学者对于女性主义的理解、研究视角和具体应用。以这两本书为对象的分析解读,可以看出其女性主 义思考的若干特色。  相似文献   

2.
陶丽·莫伊(TorilMoi)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女权批评家,其思想主要表现为对女性主义理论 政治性的诉求,以及对法国女性主义理论的批判。在对波伏娃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她转向了对具身的存在的 关注,为理解波伏娃思想翻开了新的篇章,使后现代主义浪潮中争论不休的性别问题在情境化的身体观中迎 刃而解。由此,她在女性主义批评上完成了从政治性到身体性的过渡,使女性主义理论获得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这里,我首先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为何女作家这个议题在1990年前后从女性主义理论日程上消失?为何我们现在又需要重新考虑这个议题?然后,就"我不是女作家"这一宣言,我着手对女作家这一议题进行新的分析。我会把这一宣言当作一个言语行为,并在西蒙.德.波伏娃理解的性别主义这一背景下进行分析,揭示出此宣言是一种特定情形下的应激反应,这种情形即试图迫使女性作家遵从符合女性气质的规范,同时也揭示出波伏娃的理论阐明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里的策略。最后,我指出了为何我们今天仍然希望女性进行写作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刊邀请著名女性主义学者荒林主持“中国女性主义研究”专栏,二月推出第一辑后,获得了相当反响,现选发与第一辑构成响应的第二辑学术专栏,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主持人荒林的话】首辑“中国女性主义研究”专栏推出石潇纯《和谐女性主义与性别关系的重构》、赵莉《博客:假想的女性主义传播新基地》、张京《“人民网”数据库2005年度性别议题新闻报道的传播监测报告》(上)和《网络时代的女性产品——再谈“芙蓉姐姐现象”》后,关于和谐女性主义话题、网络前沿和视觉媒介时代生活与性别的关系,引起了读者的浓厚兴趣,凌菁、梁瑛《网络媒介与女性话语的建构》回应了赵莉文章观点,提出网络空间是话语建设的竞争场所,女性话语建构有困境但更有机会;而张京《“人民网”数据库2005年度性别议题新闻报道的传播监测报告》(下)继续传媒环境观察,对于女性在主流报刊中的边缘位置作出分析;吕宏《电视剧中的母亲身份观念解读》,不仅从我们熟悉的电视视觉文本剖析性别构成,更深入探讨女性在收看电视剧这样的日常家庭生活方式中获得什么样的性别主体感受,指出,电视剧作为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的一个构成部分,给中国人的家庭生活上了隐性的一课。视觉和数字化的时代,为我们打破地域、种族、性别和文化的藩篱提供可能性与契机,但开始重新定义传统和习俗中的很多东西,我们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和困难呢?各辑“中国女性主义研究”专栏与我主编的《中国女性主义》学术丛刊一样,将秉持民主平等和对话的学术原则,追求创新和高品位学术理念,期待您来参与和批评,欢迎您的思想加盟。联系网址http://www.alleyeshot.com邮箱alleyeshot@263.net  相似文献   

5.
本刊邀请著名女性主义学者荒林主持“中国女性主义研究”专栏,二月推出第一辑后,获得了相当反响,现选发与第一辑构成响应的第二辑学术专栏,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主持人荒林的话】首辑“中国女性主义研究”专栏推出石潇纯《和谐女性主义与性别关系的重构》、赵莉《博客:假想的女性主义传播新基地》、张京《“人民网”数据库2005年度性别议题新闻报道的传播监测报告》(上)和《网络时代的女性产品——再谈“芙蓉姐姐现象”》后,关于和谐女性主义话题、网络前沿和视觉媒介时代生活与性别的关系,引起了读者的浓厚兴趣,凌菁、梁瑛《网络媒介与女性话语的建构》回应了赵莉文章观点,提出网络空间是话语建设的竞争场所,女性话语建构有困境但更有机会;而张京《“人民网”数据库2005年度性别议题新闻报道的传播监测报告》(下)继续传媒环境观察,对于女性在主流报刊中的边缘位置作出分析;吕宏《电视剧中的母亲身份观念解读》,不仅从我们熟悉的电视视觉文本剖析性别构成,更深入探讨女性在收看电视剧这样的日常家庭生活方式中获得什么样的性别主体感受,指出,电视剧作为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的一个构成部分,给中国人的家庭生活上了隐性的一课。视觉和数字化的时代,为我们打破地域、种族、性别和文化的藩篱提供可能性与契机,但开始重新定义传统和习俗中的很多东西,我们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和困难呢?各辑“中国女性主义研究”专栏与我主编的《中国女性主义》学术丛刊一样,将秉持民主平等和对话的学术原则,追求创新和高品位学术理念,期待您来参与和批评,欢迎您的思想加盟。联系网址http://www.alleyeshot.com邮箱alleyeshot@263.net  相似文献   

6.
本刊邀请著名女性主义学者荒林主持“中国女性主义研究”专栏,二月推出第一辑后,获得了相当反响,现选发与第一辑构成响应的第二辑学术专栏,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主持人荒林的话】首辑“中国女性主义研究”专栏推出石潇纯《和谐女性主义与性别关系的重构》、赵莉《博客:假想的女性主义传播新基地》、张京《“人民网”数据库2005年度性别议题新闻报道的传播监测报告》(上)和《网络时代的女性产品——再谈“芙蓉姐姐现象”》后,关于和谐女性主义话题、网络前沿和视觉媒介时代生活与性别的关系,引起了读者的浓厚兴趣,凌菁、梁瑛《网络媒介与女性话语的建构》回应了赵莉文章观点,提出网络空间是话语建设的竞争场所,女性话语建构有困境但更有机会;而张京《“人民网”数据库2005年度性别议题新闻报道的传播监测报告》(下)继续传媒环境观察,对于女性在主流报刊中的边缘位置作出分析;吕宏《电视剧中的母亲身份观念解读》,不仅从我们熟悉的电视视觉文本剖析性别构成,更深入探讨女性在收看电视剧这样的日常家庭生活方式中获得什么样的性别主体感受,指出,电视剧作为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的一个构成部分,给中国人的家庭生活上了隐性的一课。视觉和数字化的时代,为我们打破地域、种族、性别和文化的藩篱提供可能性与契机,但开始重新定义传统和习俗中的很多东西,我们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和困难呢?各辑“中国女性主义研究”专栏与我主编的《中国女性主义》学术丛刊一样,将秉持民主平等和对话的学术原则,追求创新和高品位学术理念,期待您来参与和批评,欢迎您的思想加盟。联系网址http://www.alleyeshot.com邮箱alleyeshot@263.net  相似文献   

7.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现代西方女性主义的先驱,她大胆而深刻的女性主义思想极大的影响了世界。她透过纷纭复杂的妇女现象揭示出妇女境况的社会本质。她的许多理论对今天中国的妇女运动也有很大启发。她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实践着她对妇女解放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享誉全世界的法国著名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是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权主义者。她的存在主义的女权理论,对西方的思想和习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的《第二性》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女性的最全面,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被称为西方妇女的“圣经”。《第二性》中的女性主义思想和文学理论对全世界的妇女运动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波伏娃提出的女人不同于男人的问题,特别是“女人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社会造就的”著名哲学命题,使得她作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和奠基人物,其地位更是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及其实践是在女性主义思想高度活跃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性别语言"是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探讨了女性主义译者对这种"性别语言"进行的操控并就其可行性展开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结论:女性主义译者对"性别语言"的操纵对女性主义思想的传播及女性主义意识的唤醒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这种实践的意义不大,会给读者阅读带来很大困难,而且她们的终极目标得以实现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西方文论对女性主义批评兴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的原因,国内的相关研究论述大多集中于讨论两位女性主义先驱弗吉尼亚.伍尔芙与西蒙.德.波伏娃的思想启蒙与女权主义运动的直接影响,20世纪西方文论的整体发展趋势与特点对女性主义批评兴起也具有影响。20世纪西方文论与传统的文学理论相比,无论是作为理论出发点的哲学思想还是指导具体批评实践的批评方法都发生了很大改变。新兴的三大理论趋势——对非理性力量的认同、对读者的授权以及政治批评的介入——成为女性主义批评兴起的重要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1.
荒林诗集《北京,仁慈的城》,从独特的角度,用诗化的语言记录了诗人与北京的交谈,这是充满了不同于农耕时代生存体验的全新的城市书写,体现了在城市化过程中一 位女性主义诗人的心理历程。其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与对当下城市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达到了较完满的统一,而写作方法上对知性写作的引入与熟练的把握,对当下女性诗歌中的 无节制的情欲宣泄与无难度的生活流写作亦是一种纠偏。  相似文献   

12.
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批评(Feminist Criticism)和女性主义神学(Feminist Theology)作为"弱势的性别群体"话语,二者关联密切。前者通过阅读与写作的革命来实现"妇女解放"的诉求;后者则以神学方式来表达"妇女解放"的主旨。二者共同的美好愿景即是:奋力消融性别歧视这一习焉不察的"人造顽石";执著追求男女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与"女性艺术"在中西两种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差异性,决定了"女性主义"与"女性艺术"于中国文化语境中的特殊性界定.引论"女性主义"与"艺术"在中国实现的可能性空间,有助于中国当代女性艺术摆脱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走出女性主义的悖逆之境.  相似文献   

14.
在9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陈染以女性的自我言说展现了女性独特的生存状态。她受法国女性主义先驱人物西蒙娜·德·波伏娃存在主义女性观的影响,用存在主义烛照女性生存之路。纵观其创作文本中通过隐含的数字0、1等意象反复演绎出的孤独、生死等形而上的思考恰是对女性作为“他者”地位与自我拯救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反对性别本质主义的道路上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模糊两性差异,强调两性之共同人性及承认两性差异,强调女性的特殊性。在长期的论争与批评实践中,西方的学者更多地选择了前者,而中国的学者更易于接受后者。其差异的原因:一是西方的二元对立与中国的阴阳调和对女性主义批评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二是中国传统的"孝亲"观对女性主义批评的影响;三是中西文明发展逻辑的差异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文化落差的影响)。另外,除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中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不同背景也是其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考察<戴家奶奶>中的百衲被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含义,书中的百衲被体现了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强调差异性,同时倡导整体性.在书中,百衲被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它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起来,是黑人在现实生活中克服种种困难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7.
小说<磨砺>中的女主人公罗萨蒙德是在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知识女性的代表.<磨砺>中的男性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事业上都被边缘化,成为女性的"第二性"与"他者",这种倾向表现出作者对女性的一种期待,是女性获得平等途径的一种有意义的探索,但这一做法显然带有早期女性主义者追求女性绝对独立的偏激,而我们所倡导的是建立在两性和谐共存基础上的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18.
强调文学接受是卡勒诗学的核心,肯定女性主义阅读理论是其结构主义文论的独特之处。卡勒认为,文学有明显的社会功能,文学性主要取决于文学接受。从主体建构的层面来看,卡勒的"作为妇女的阅读"概念,很有意义,对我们建设中国本土化文论,不无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主义视野中的"身体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格意义上的"身体写作"与女性主义理论密切相关;中国当下的"身体写作"误解了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精神,与女性主义理论本身一样有着致命的缺陷;"身体写作"附和着消费主义的时代,在文学精神上有待超越和突破.  相似文献   

20.
"他者"是客体、次要和从属的同义语,是波伏娃著名女性主义文论《第二性》的立论基础,是对女性社会地位的精准描述。《觉醒》和《双鱼星座》作为世界女性文学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品,在揭示女性"他者"地位方面,虽然存在表象上的差异,但本质的相似性和历史的承继性是不可否认的。社会进步中两性关系的改善毋庸质疑,然而,社会学数据支撑的文本分析表明,今日女性"他者"地位的本质,采取了更为隐性的形式,女性争取平等权益的斗争也更呈现新的复杂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