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百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客观发展规律,指出了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承担这个伟大历史使命.而无产阶级要实现这一伟大历史使命,其首要条件是要有一个以革命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从理论上总结国际工人运动的经验,并且把他们总结出的伟大革命理论用于指导革命斗争实践,使之紧密地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了“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是第一个以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在无产阶级政党史上有着极其光荣而重要的地位.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之际,深入探讨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建党的理论和经验,其意义是非常重大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2.
一、大胆地试验“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论 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曾根据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条件作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至少在若干主要的较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的论断。但是列宁根据自己对世界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出现的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认识,于1915年8月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崭新论断,号召无产阶级政党抓住时机进行革  相似文献   

3.
中国从半封建斗殖民地社会,跨越了发达资本主义时期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向往世界大同的文化传统,为中国选择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而帝国主义侵略,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相继失败,使中国人民认识了资本主义不符合中国国情的道理;十月革命起到了榜样的作用,而苏东剧变和俄罗斯的经济衰退则更加坚定了中国人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而更为直接的现实的原因是,中国自身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发展,造就了无产阶级队伍;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又使人们掌握了强大的思想武器;阶级斗争的尖锐化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造就了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这就使中国必然地选择和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党际关系包括共产党之间及与一些国家的工人党、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民主政党直至世界各国政党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以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为指导,确定同各国政党关系的准则。中国共产党按照自已提出的“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已经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280多个政党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友好关系,大大扩大了我们党与各国政党联系的范围,增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是我国历史经验的总结。十月革命以来,无产阶级在一国取得政权已经有70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起来的各个无产阶级执政的国家,也经历了40多年的征程。这些国家在各自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都取得了不同的成就。但是,在理论上如何估计各社会主义国家在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在实践中如何根据这种估计来确立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规划社会主义建设的兰图,对各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来说仍然是一个至关重要有待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是我国历史经验的总结。十月革命以来,无产阶级在一国取得政权已经有70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起来的各个无产阶级执政的国家,也经历了40多年的征程。这些国家在各自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都取得了不同的成就。但是,在理论上如何估计各社会主义国家在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在实践中如何根据这种估计来确立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规划社会主义建设的兰图,对各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来说仍然是一个至关重要有待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中的政党与民间组织关系主要有:竞争关系表现在二者具有相似的社会功能;合作关系。通常出现在现代民主国家,这种关系的确立是以强大的政党和强大的民间组织为前提;冲突关系主要出现在处于从专制向民主转型的威权国家,政党通过各种方式禁止新兴民间组织的存在;依赖关系分为双向依赖和单向依赖。双向依赖主要在早期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政党和民间组织互相依靠。单向依赖有民间组织对政党的依赖,这类关系主要存在于传统社会主义国家,还有政党对民间组织的依赖,这类关系主要存在于一些中央权威较弱和政党整合力较差的第三世界国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为建立区别于资产阶级政党的无产阶级政党而奋斗一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始人,并为建设无产阶级政党提出了基本思想:指出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组织,是以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纲领,既发扬民主又实行集中的组织,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础。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作用,提高到有关党的先锋队性质的高度来认识,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政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150年前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两个必然”的结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信仰和最终追求,而不是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人的近期工作任务。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两个必然”而奋斗,首要的问题是对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有当代水平的认识,力戒犯“左”倾幼稚病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论现实社会主义与发达资本主义的对应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是对抗性的。公有制与私有制、共同富裕与两极分化、无产阶级和人民的政权与资产阶级的政权、无产阶级政党制度与资产阶级政党制度、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与个人利己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等等,都是根本对立和对抗性的。矛盾解决的根本方法是一方“吃掉”另一方,最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发展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半途夭折”和“寿终正寝”两种形式,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通过资本主义的“半途夭折”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生产关系赖以存在的生产力的起点和饱和点形成了生产关系的区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区间是前后交错在一起的;在这个交错区内社会现象极其复杂,只有根据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用联系的观点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从宏观历史高度,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方面的发展事实进行理性思考,才能科学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虽然没有也不可能回答当今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每一个重大课题,但是作为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相关理论,无疑为今天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今天科学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提供了理论源泉和行动指南。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理论源头。今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探索,正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继承与延续、坚持与发展、守正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较强的持续性,是中国道路的固态化呈现、中国理论的制度化表达、中国文化的正式化沉淀,因而成为辨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直接的标志和最鲜明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方向层面以中国共产党为“中轴结构”实现对一切工作的有效领导;二是在立场层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三是在方略层面坚持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四是结构层次层面的延展性。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对于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结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本质以及人类制度文明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坚持群众路线的思想,是列宁在领导苏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对于无产阶级政党“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路线,怎样坚持群众路线”的这一基本问题的思考所形成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其中包括群众路线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意义和无产阶级政党坚持群众路线的目标选择以及无产阶级政党坚持群众路线的方法路径。深入研究列宁的这些思想,以期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及重要的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 而是在领导新民主义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步确立的。坚持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同各个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和策略,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专政, 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建设等理论, 都是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基本理论依据。宪法规定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规定四项基本原则是一切党派和法律所必须遵循的前提, 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合法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安德烈·高兹的生态批判理论呈现出较为严密而深刻的内在逻辑,即以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批判为逻辑起点,剖析了其在经济理性层面与资本主义的内在一致性,对以生态理性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进行了重新定义;以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为逻辑主线,从生态学视角对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科学技术、经济理性和异化消费进行了批判,揭示了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以“非工人?非阶级”和新社会运动为逻辑中介,分析了传统革命主体的消亡,探寻了新的革命主体;以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建构为逻辑旨归,在批判生态资本主义的基础上,阐发了建构生态社会主义的路径。厘清高兹生态批判理论的内在逻辑,对于系统梳理其思想体系和总体把握整个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价值。但从根本上来说,高兹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仍未超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其建构的生态社会主义仍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17.
河北大学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和学生特点的党员教育新模式,在预备党员和大一新生中全力实施“筑基工程”。“筑基工程”是该校“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细化和深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落地生根的创新举措,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非常重视主义在政党中的作用,他认为主义是一种信仰,一种力量,这种信仰可以使得天下仁人志士同趋于一主义,共同致力,而这种主义又可以聚天下英才建立一个党。主义立足于党只是第一步,在立足于党之后,主义还要立足于民,使得百姓支持这种主义,达到使党立于民之中,并最终实现以党治国即以党的主义治国,以期最终完全实现主义。而在这所有过程中,主义必须贯穿始终,以主义立党,以党实现主义。  相似文献   

19.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着眼于人类社会发展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倡议与创新性思想体系。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应对当前全球风险挑战的需要,更与世界历史从封闭、孤立走向开放、联合的规律性趋势相一致,是世界历史向更高阶段发展过程中一个可能的“过渡阶段”。在“过渡阶段”中,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种制度间关系是现阶段历史发展的焦点所在,并集中表现为两制国家间关系。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正是对两制关系内在对立性的超越,在差异性与整体性的有机统一中推动世界历史不断前进,促进社会主义蓬勃发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自信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高度认同和坚定不移的信心。这种信心来源于对民主和社会主义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对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科学比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当前,需要在理论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在思想上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在实践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来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