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2.
民间信仰是在历史长河中,由民众自发形成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在我国广大农村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通过社会资本的理论视角进行研究,对民间信仰及其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出发点在于尽力对以往研究进行深化,从而加深对乡村治理问题本身的把握,以期对优化乡村治理模式提出更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乡村居民之间普遍的信任、互惠规范和通过乡村组织所建立起来的致密的社会参与网络构成了乡村社会资本,它们既是乡村治理的基础,又是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资源。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乡村大力培育社会资本,以提高乡村治理绩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无论从神明对象看,还是从仪式、载体看,道教对台湾民间信仰都具有重大影响。道教已融入台湾民间信仰生活之中。这既是华族社会移民习俗延续的结果,也是中华民族包容文化的精神结晶。以道教为大宗的台湾民间信仰,表现出浓烈的寻根意识,成为民间社会相互联系的文化纽带,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稳定社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加快资本形成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 ,而民族地区资本形成的关键在于促进民间资金向社会资本的转化。本文从发展经济学角度思考了这一转化的重要意义 ,并以阿坝州民间资金向社会资本转化的实践经验为启示 ,提出了民族地区民间资金向社会资本转化的一些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内在要求.以社会信任、参与网络和互惠规范为核心要素的社会资本作为内嵌于社会关系中的重要资源,与社会治理共同体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联,是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因素.在社会转型期,社会资本日益式微,主要表现为社会信任缺失、参与网络赢弱和互惠规范断裂,对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构成现实制约.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需要坚持党建引领、重塑社会信任、拓展参与网络以及加强互惠规范,积累社会资本存量,提升社会资本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借助社会资本的核心——信任这个桥梁,阐述了政府部门如何通过有效途径进行社会资本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说明了政府可以通过健全法制、稳定社会预期以及构建信息传递机制来促进社会信任关系的形成,进而提高社会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8.
企业集群是一个有较强生命力和创新力的经济组织形式,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越来越引起各方关注.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的企业集群,主要依托于当地的文化环境.充分发挥集群的竞争优势,提升区域竞争力,就必须对文化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文化创新的路径.然而,企业集群文化的发展远远滞后于经济的发展,集群内普遍缺乏文化氛围的推动支撑.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考察了企业集群发展的社会关系网络,提出企业集群的持续发展应通过培育共有的集群文化,形成共同的文化根脉.  相似文献   

9.
10.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时下大学生的社会资本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与他人的信任关系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与他人之间的共识范围过于狭小;与他人的联系没有形成网状的社会结构。大学生要提升社会资本,一是要增强社会资本培育意识;二是要主动投入到各种有助于自己“重叠身份”的形成的活动中去;三是要着力于良好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文化资本与农村转移人员的社会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几十年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得农村转移人员与城市市民在文化资本的分配上是不公平的,早期文化资本的贫乏及城市生存处境又使得农村转移人员难以累积新的、更多的文化资本,由此导致农村转移人员在城市的边缘性地位。教育是提高文化资本的重要途径,通过大力开展教育培训,以提高农村转移人员的文化资本,进而提升其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期,即由共同体本位的社会转变为个人本位的社会,这个过程离不开小共同体的发展.近代以来,大共同体本位下形成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剧烈冲击而发生嬗变,小共同体所形成的农村社会秩序也发生了变迁.从传统文化的三个层面即技术、制度、观念与农村社会秩序的经济、家族、礼治的对应关系中分析传统文化嬗变对农村社会秩序变迁的影响,得出凡是能发扬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或承载人性伟大的传统文化都拥有顽强生命力的结论.由这类文化培养的民间精英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将使传统文化获得新生和农村社会秩序得到重建.  相似文献   

13.
道家文化由于其形而上的哲学式论述一直以来就很受西方人的推捧,道家文化中以"道"为中心展开的对于宇宙、社会与人关系的存在观念对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影响至深,道家文化也因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文化中关于理想人格、无为观念、道法自然等人生与政治的思想同社会工作的一些价值观、理论、方法与知识有着很多的契合点,对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也能做出一些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有关农村文化公共服务文献的学术反思与闽南某村的个案调查,发现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也是一种福利资本。文化福利资本具生产性、投资性,也是一种生产力;它可以促进农村社区经济增长、和谐稳定和社区民主。发展文化福利资本需要提升文化福利治理水平,关键要处理好各级政府部门与农村第三部门的关系。各级政府部门主要承担出台优惠政策、提供财政支持、给予工作指导等职能;农村第三部门主要承担发现文化福利需求、生产文化福利产品、评估福利效果、反馈福利绩效等职能。  相似文献   

15.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结构性变迁中,社区才能真正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场域,才能呈现出社会性和联系性,但当前的现实是社区更多地表现为地域性和原子性,这主要根源于社会资本和社区文化的缺失,增加社会资本积累和建构社区文化存量是社区回归其本真样态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本对农村老人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将社会资本划分为结构型社会资本和认知型社会资本两类,对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影响健康变量的情况下,结构型社会资本和认知型社会资本均对农村老人健康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结构型和认知型社会资本通过影响农村老人的身体活动和积极心态进而影响老人的健康评价;积极心态在社会资本影响老人健康过程中发挥的中介效应大于身体活动。为充分发挥社会资本这一非制度性因素对老人健康的促进作用,需进一步提升农村老人社会资本的积累,注重农村地区信任、互惠和互助等认知型社会资本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为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农村人力资本培育刻不容缓。文章在对当前农村人力资本培育模式和培育效果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分步骤分阶段进行人力资本培育,以实现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村庄非农化、社会资本与农民家庭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焦于社会资本影响农民收入的微观和宏观机制,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数据构建“家庭—村庄”两个层次的交互模型,考察了不同生产情景下社会资本效用的差异性以及村庄非农化过程对其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微观层面,家庭社会网络规模的扩张能够同时提高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而社会网络结构异质性的提高只有利于非农收入的增长;并且随着村庄非农化程度的提高,社会网络的效应对于农业收入逐步减弱,而对于非农收入的影响则逐步增强。在宏观层面,村庄社会融合程度的提高仅有利于农民农业收入的增长,但随着非农化进程的推进,村庄集体社会资本在农业生产中所凸显的优势将会逐渐削弱。这预示着,中国农村非农经济的迅猛发展正逐步改变乡村社会资本的经济意涵。  相似文献   

19.
普遍信任的缺失与培育:社会资本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我国社会转型中存在的信任危机,本文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借助国外有关社会资本与信任方面的研究成果,尤其是科尔曼、普特南和福山等人理论观点,从社会关系网络、民众参与、社会规范等方面来分析普遍信任缺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社会转型期培育普遍信任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