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迁徙权、平等权和受教育权三大宪法权利共同构成的公民迁徙平等受教育权是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实质。我国现行有美政策制度有违宪法的精神,不利于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益的实现。作为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利的义务主体,国家应建立流动公民平等受教育权保障机制,以落实宪法责任。  相似文献   

2.
我国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存在较大城乡差距,人口流动规模加大并以家庭迁移为主要流动模式,教育资源配置是固化、不流动的。从城市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经费来源及国内人口迁移情况来看,流入地政府落实两为主政策存在财政支持不力、财权不对等的问题。当前需通过提高义务教育经费拨付层次,使经费和人口流动尽量保持一致,以此来保障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从受教育权的性质看,义务教育主要是国家的义务,从国际法的视野着眼,义务教育也是国家的义务。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强化了国家承担的义务,主要包括:保障义务教育经费的义务,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义务,实施素质教育的义务,保障师资的义务和教育督导的义务等。  相似文献   

4.
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关键是改革目前基础教育经费的拨款方式。笔者认为,应借鉴发源于西方国家的教育券制度,让生源流入地政府、流出地政府以及中央政府三方共同承担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成本的理论模型。教育券——作为对现行义务教育财政拨款体制的补充,能弥补基础教育经费拨款方式对流动学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真空,从制度上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具有法定的公共产品属性,为其提供经费是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要建立中央财政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明确流出地政府与流入地政府职责,试行"教育券"等机制来保障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  相似文献   

6.
关闭不达标的打工子弟学校的事件,从宪法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涉及国家、学生父母、学校的教育权的配置和定性,涉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的享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的实现,国家应负最终责任。国家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利用财政转移支付中“差额补助”计算法的设计思想,结合我国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各流入城市之间的实际,构建对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量化分析的数学模型,并据此对全国十个主要流入地城市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在十个城市中,无论经济发达与否,都可获得基本转移,其数额与综合权重系数有密切关系。地方政府能否获得差额转移支付与地方教育发达程度有很大关系。此外,对于流动儿童规模大,且跨省流动比例高的城市,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数额较大,这也与中央财政重点对跨省流动进行转移支付的思路是吻合的。因此,国家应尽快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统筹考虑大量流动人口跨地区、跨省向城市集中的趋势,对流入地城市进行流动儿童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才能够达到提高公共财政利用效率和鼓励地方政府积极进行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投资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绝对权利属性及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教育权具有绝对权利属性。国家要积极保障受教育权的实现,积极促进受教育权的实现,同时国家教育的积极作为应以不侵犯受教育权为限,对侵犯受教育权的各类现象应当引起足够重视。要保障义务教育主体的受教育权应坚持平等原则、补偿原则、公开原则并遵守国际法义务。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是公民与国家双方的义务;义务教育实施的关键是国家,实施方式为强迫教育、免费教育;义务教育追求的是公民受教育权的平等;重新理解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0.
北京、上海、广州无论在城市规模、城市发展、城市人口背景、流动儿童数量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但是,在解决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方面,相似的城市背景和相似的人口规模背景不仅没有促成相似的政策结果,反而出现了北京、上海、广州之间不同的教育模式.为什么同样的中央政策在具有相似背景的城市中产生出了不同的政策效果呢?这个问题需要首先考察过去10多年中,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对中央政策的解读与执行.文章从两为主作为解决流动儿童教育的政策框架出发,将从各地履行农民工子女教育流入地责任的主要体现(包括政府责任及经费投入)与各地入学模式(包括公立学校的可及性及民办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等4个方面对3个城市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显示了3个城市在落实中央流动儿童教育政策上的异同,以及各自在解决流动儿童教育上的作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结合地级及以上城市特征数据,以义务教育阶段子女随迁作为义务教育可及性的代理变量,研究了义务教育可及性对农民工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义务教育可及性显著促进了农民工的居留意愿;社会融入是义务教育可及性影响农民工居留意愿的一个重要机制;义务教育可及性对农民工居留意愿的影响在有小学阶段子女、低学历和跨省流动农民工群体中更大;相对于超大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义务教育可及性对在大城市居留的农民工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实施二十年的反思与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我国义务教育走过的20年历程,问题与成绩并存。国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取了重大政策补偿、制度创新等措施。为保证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针对投入不足、经费分担不合理、办学条件不配套、学校发展不均衡、义务教育责任主体不清等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已经修改,一部反映公平与正义的新法正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3.
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儿童的义务教育与儿童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城市农民工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就城市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出现了阻滞,具体表现为农民工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比例不高,学杂费用偏高,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水平低。学界普遍认为,阻滞的原因在于政策设计的缺陷,政策执行遭遇制度和体制障碍,政策资源不足以及利益冲突;为提高政策执行效果,必须要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以县为主"的教育投入体制,推行"教育券"制度,建立在居住地就近入学的制度,建立全国性电子学籍信息系统。对于本问题的研究,现有文献在研究方法、研究角度与研究规范性方面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缺失问题日益严重。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会造成各种社会问题。从政府公共政策的角度,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心理教育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基本自由,是一个国家公民的宪法权利,国家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义务主体,这是国际法有关受教育权立法的基本精神。而我国现行宪法对受教育权性质的规定则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观,其表述存在着语义与逻辑上的固有缺陷,其立法精神也与国际法不符,不利于我国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因而有必要对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基础进行重新审视,以便对现行宪法和法律法规做进一步的修改,使公民的受教育权利能够得到更好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由于乡镇的财力单薄,管理水平偏低,管理心态失衡,乡镇政府难以有效管理本乡镇义务教育。改革义务教育乡镇管理体制,必须废除监护人直接支付的筹资方式,实行税收统筹分拨的筹资方式,建立省、县、乡三级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从经济上保证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社会流动结构不断变化、农民流动模式发生变迁而衍生出的一个社会问题.作者以昆明市盘龙区、呈贡区等区域的农民工子女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对昆明市进城农民工子女当前教育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提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改善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环境、调动全社会力量支持农民工子女教育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以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