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论农地流转监管主体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已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但由于农地流转不仅关系到农村的稳定,更是与整个社会共同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该文主要是基于农地流转监管主体的现状,及监管主体困境产生的动因出发,以"主体—权力—责任"为研究范式,从监管主体定位、权利配置、责任追究三个方面建立政府、集体组织、中介服务组织及农户"四位一体"监管主体模式,以完善我国农地流转监管机制,规范农地流转行为,维护农地流转秩序。  相似文献   

2.
采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为主要分析框架,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对农户如何才能稳定农地流转进行回答。从流转双方的目标函数分析获悉,农地收回成本是决定农户是否流转,以及是否稳定流转的关键因素。但是流转双方在此问题上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即流入方信息多而流出方信息少。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农户的逆向选择行为,进而阻碍农户农地流转的稳定以及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目前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破解此困境主要有三种举措,分别是企业与农户签订书面契约、政府担保以及流转与用工捆绑。在对三种主要办法的用途与效果讨论的基础上,提炼出普遍意义上的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建议,分别是加强农户与企业事前沟通、构建农户与企业信任关系和完善相应司法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构建背景下,农地大规模流转成为必然,其核心问题是价格。以黑龙江省克山县西城村为例,基于Akerlof经典理论,探究信息不对称下的农地流转市场交易边界、均衡条件及其逆向选择问题。结果表明,政府参与农地流转在激发农户农地流转积极性、提高农地流转效率、促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信息不对称市场环境下,政府定价对农地流转市场的干预和扭曲作用日益凸显,导致农地流转实际价格低于市场机制运行下的应然价格,引发逆向选择市场行为,农地流转市场陷入“柠檬”困境,价格倒逼机制导致农地质量下降成为趋势,产生具有恶性传导效应的市场效率损失。提出利用外来资本及价格信号显示机制,构建公开市场条件下的农地流转价格体系将有助于推动农地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流转中环境问题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流转背景下,农地流转促进了农民固化资产的流动和土地流转经营主体利益的最大化,但在利益最大化的背后,农地流转方式、利用行为也使土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为防范农地环境损害达到不可逆状态,既需要国家将农村环境保护作为原则性规定,也需要将环境保护的权责具体明确在相关法律中,发挥普遍性规定的效用.尤其是在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中,遵循绿色原则,坚持生态效益与农村经济效益统一,才能实现绿水青山兼顾经济发展的目标.因此,在立法上,需要增设环境规制制度,完善农用土地保护与利用奖惩制度;在执法上,健全土地流转环境监管机制,明确准入程序,建立以人民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协作体系;在司法上,完善环境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生态环境预防监督机制,建设企业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促进农地流转合法有序地进行,运用法学和社会学理论,分析了当前国内农地流转在思想观念、基本制度、运行机制和流转动力等方面所面临的多重障碍。分析表明:从宏观规制方面坚守农地流转的基本原则,完善农民权益保护层面的利益协调,建立健全农地流转市场,安排好农地流转配套机制,这些都有利于进一步构建高效、规范的农地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6.
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能够为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建设及政府监管制度的建构提供经验借鉴的国家为研究对象,考察其有特色的政府对农地市场监管方式,并从中得出几点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农地流转是解决农地家庭承包制与集约化农业生产之间矛盾的必然手段,法律制度是确保农地流转的基本保障。然而,相关法律在调整农地流转时却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完善:一是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对土地投资入股的方式与风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性质、农地流转的登记与农地流转的监管制度进行完善;二是完善《信托法》,增加土地信托的规定;三是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成员的出资方式、合作社的法人性质、合作社及其成员的法律责任等问题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9.
论农地流转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质量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又以在土地利用中与之相关的法律作为保障。本文着重探讨的是我国农用土地 (即农地 )在流转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立一系列保障农地流转的法律制度构想 ,从而达到既能开发土地、提高土地产出 ,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11.
信息不对称问题是管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针对目前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合项目的生命周期分析了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对科研项目管理的影响,并提出了一整套的方法来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科研项目管理问题,有助于提升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重构关联方交易会计规范的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在界定关联方交易性质为发达市场经济中"节约交易费用"的必然选择之基础上,剖析了关联方交易所引起的"双刃剑"后果,指出遏止关联方交易、回避公允价值并不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所在,并提出了重构关联方交易会计规范的一种设想。  相似文献   

13.
信息不对称对人们的语言交流有重大影响,这首先表现在信息不对称会促动人们进行语言交流,以打破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其次,由于利益冲突和利己主义的存在,人们会利用信息优势在语言交际中传递不利于对方的信息,从而有可能损害对方的利益,造成语言交际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4.
分析土地流转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照料方式的影响。总体来看,中国农村老年人照料状况不容乐观,需要照料的老年人中,超过2成无人照料。土地流转、子女外出务工、经济贫困以及代际关系疏离都会显著降低农村老年人家庭照料的可能性。土地流转与子女就业、代际关系交织互动地影响农村老年人照料方式,但土地流转与经济收入的相互促进作用对老年人照料方式没有显著影响。全部子女务农或代际关系疏离的土地流转老人社会照料的可能性显著更高。实地调研资料也显示,不少农村地区已经在探索“以地养老”的社会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5.
信息不对称与人的经济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不对称及其经济效应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本文依据信息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理论,从现实经济生活出发,系统地阐述了信息不对称的内涵,论证了信息不对称的必然性,探讨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交易双方的经济行为,提出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卖方(或代理方)违规败德行为的函数式,最后讨论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经济后果,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发展,一些运营困难的企业对内部职工实施了"买断工龄"的政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对"买断工龄"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后果进行量化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考虑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保险契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非对称信息下保险市场的运行状态,将投保人分为高、中、低三种风险类型。据此,采用博弈模型分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约束下保险契约的订立问题,得到以下结论: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行为的结果会相互叠加,市场行为监管政策的调整除了要加强理赔管理、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外,对部分投保人蓄意骗保及大部分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浓等情况同样需要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8.
非对称信息下的金融合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市场上信息常常是非对称的 ,这使现存的金融交易效率发生损失 ,直至交易消失。在此情形下 ,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监管当局应运而生 ,它们能部分解决非对称信息引发的委托 -代理问题 ,但也使金融市场上信息非对称格局变得更加复杂 ,于是 ,相应的抵押、担保、使用限制、声誉控制、经理持股、绩效工资等合约得以产生。中国金融改革实质是合约的安排与调整过程 ,所有者到位 ,完善市场 ,健全机构 ,加快创新 ,加强监督是其主题  相似文献   

19.
现实生活中相当一些经济组织、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会计造假,并造成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现象已成为困扰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虽然社会上和学术界也多方呼吁,但效果并不明显。本文想就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三个定律,包括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作些分析,并试图在进行会计信息失真法律规制上做些探讨,以解决这一困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顽症。  相似文献   

20.
交易费用、风险规避与农地金融切入点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合约理论,比较了农地金融三个可能的切入点:保障型耕地、发展型耕地与"四荒"地。所对应三种合约所面临的交易费用及风险规避需要,得出"四荒"地合约包含的交易费用最低,又最大化的体现了合约方风险规避的需要,成为最优的合约选择;发展型耕地合约仅次于"四荒"地,是次优但可行的合约选择;保障型合约是最不经济的合约选择,因此在现阶段,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应将"四荒"地或发展型耕地作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