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句法和语用角度分析了"V—N"与"用N V"格式,探讨了它们的差异和区别。现代汉语中类似于"踢—脚"、"切—刀"的"V—N"格式可以转化为"用脚踢(—下)"、"用刀切(—下)"的"用N V"的格式。但是这种转换是单项的,两者存在许多相异之处:格式对句法成分、相关句式都有特定要求;语用上存在着工具义隐现与否、语体风格的差异以及有无焦点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N+V着+A"内部结构关系很复杂,存在几种不同的句法结构关系。已有的研究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程度的关注,但以往对"N+V着+A"的研究都集中在对其中组成部分"V着+A"的研究。文章对前人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已经取得的成果,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中的动词(V)经常充当名词(N)的定语,组成一种“V的N”偏正构造。然而这种偏正构造至今没有得到比较详尽的分析,这显然不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使用它。本文拟根据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对“V的N”做一初步的分类描写。 1 首先,根据V与N是否还有组合成其他构造的可能性,可将“V的N 分成两大类。A类中V与N除了可以组成偏正构造外,还可以组成其他构造(主谓构造或述宾构造);B类中V与N只有偏正构造一种组合的可能性。比较:  相似文献   

4.
“N的V”短语的句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句法的角度对“N的V”进行考察与分析,指出“N的V”是定中结构的偏正短语,其整体功能性质与中心语“V”保持一致,都处于一种从动词向名词方向转化的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语法界关于"N的V"结构研究的基础上,认为"N的V"是名词化结构,它是由动态的过程小句中嵌入结构助词"的"形成的,是嵌入"之"的古汉语主谓句的继承。由于"的"的嵌入,使动态的陈述句变成了静态的限制结构,在认知上提高了"N"的显著度,突显了"V"的外延义。整个结构在表达层面由陈述变为了指称,"V"的语法性质也因"N"和"的"的限制而发生了变化。"V"处于由动词向名词转换的过程中。"V"之所以具有动词性和名词性的双重特点,是因为"N的V"是由"N之V"和"X1的X2"在认知上概念整合的结果。同时,"N的V"属于以"V"为核心的向心结构。  相似文献   

6.
由动词(广义的动词,包括形容词。记作“V”。)作中心语,名词(广义的名词,包括代词。记作“N”。)作定语的“N的V”结构(“他的来”),在语法界被普遍认定为名词性结构。例如朱德熙在《关于动词形容词“名物化”的问题》和《关于向心结构的定义》等文中一再重申这个观点。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也认为,“动  相似文献   

7.
体词性的"N的V"短语有别于一般的体词性偏正短语,这使得人们对"N的V"短语当中的"的"也存在诸多争议。认真考察"的"在"N的V"短语中的表现,我们发现"的"在"N的V"短语中的主要功能是表示强调。  相似文献   

8.
汉语“N 所 V”结构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所+V”是古今汉语中常见的句法结构。目前,汉语语法学界对该结构的分析还存在分歧。影响分析的主要原因是对该结构中“所”的认识还不一致。本文试图通过对古今汉语“N+所+V”及其相关结构中“所”的考察。旨在阐明“所”的语法性质和语法功能,进而指出“N+所+V”结构的合理切分  相似文献   

9.
从语义特征的角度对“连N也V”以及“N1连N2也V”的致歧原因进行考察,发现N、V的语义特征决定其语义关系和句法功能,N的句法功能和语义角色是致歧的表层原因,深层原因是N、V的语义特征及其相互选择和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语义特征的角度对“连N也V”以及“N1连N2也V”的致歧原因进行了考察,发现N、V的语义特征决定其语义关系和句法功能,N的句法功能和语义角色是致歧的表层原因,深层原因是N、V的语义特征及其相互选择和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1.
"去+V+N"式与"来+V+N"式结构,在语法、语用、语义三个平面中,更多的具备了状中结构的语法特征;从去、来本身来看,二者处于虚化的过程中,并且虚化的方向是副词类,也就是说,去、来具有了充当状语的能力;同英语的"begoingtodo"与"becomingtodo"相比较,"去式"与"来式"结构,在三个平面上,也表现出状中结构的交际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以东干现代作家创作搜集的故事传说为语言材料,分析了东干书面语把N不V句型的特点,找出了相似句型在西北汉语方言以及近代汉语中存在的情况,研究了在东干语中出现的限制条件,并结合少数民族语言的类似形式,探讨了影响这一句式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中短语结构的歧义现象。一般表现为同一结构形式包含着两种或多种语义内容。在壮语里,由于偏正结构中作定语的谓词出现在名词之后,而主谓结构中作谓语的谓词也出现在名词之后,因此,壮语的偏正关系和主谓关系就具有统一的形式:两者都  相似文献   

14.
阐述“V+得+N”所表示的两种动词补足结构的特点和差异。在“V+N”结构判断中,运用扩展法的局限性及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5.
N+的+V结构属于什么词性的问题一直争议不断,相关结构中V的词性确定影响词类标注分歧处理。参考相关研究,认为应该区分N+的+V中V的动态与静态,区分语义化、语用化与语法化的三个不同阶段。尝试从实际语料考查角度提供一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受事有字句中的有已经有明显的虚化倾向,在功能范畴假设和协约操作理论的基础上,将受事有字句中的有分析为表示存在的功能范畴,它扩展论元结构完整的动词短语,以及由此可以解释一些相关的句法行为。  相似文献   

17.
零、引言0.1现代汉语中由动词(V)和名词(N)加“的”组成了一种很有特点的“V的N”偏正短语,然而这种短语的句法功能和表达作用至今没有得到比较详尽的分析。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材料的调查分析,对“V的N”偏正短语在句中的句法功能和它在运用中的特点作一全面考察,以使我们对它的使用规律有进一步的认识。①0.2我们主要根据变换形式的不同及其他特点将“V的N”作为如下分类:A1:微笑的工人→工人微笑(主谓,N为指人名词)A2:颤抖的声音→声音颤抖(主谓,N为非指人名词)B1:遗弃的婴儿→遗弃婴儿(述宾,…  相似文献   

18.
甲骨卜辞中常见的“动词+有+名词”(V有N)结构,以前很少讨论。本文试图从语法、语义、语用的角度对“V有N”式(一些特殊现象除外)进行初步的探讨,认为“V有N”是个动补式的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19.
“V+N+的+O”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N+的+O结构有甲、乙、丙三种格式,其句法来源是V+(N+的+O)、N+(V+O)和(V+O)+N.甲式为V+O的自然扩展式,N是领属定语;乙式和丙式为N强制性地裂割V+O并插入其中而造成的离散式,N是准定语.为了满足语用需要,N从主语位移至定语位,N+(V+O)变换成乙式; N从宾语位移入定语位,丙式成为被抑制格式(V+O)+N的一种自由的补偿形式.对同一语义结构的不同句法形式进行选择,是语用平面的核心内容;同义句式维持着语义平面动核与题元关系的大同,体现着语用平面不同交际需求的小异.  相似文献   

20.
部分同时是俄语简单句中动词谓语与时间状语之间的一种时间关系.这种时间关系主要通过由静词性组合与动词构成的结构来体现.本文介绍了表示部分同时时间意义关系的结构"3A+N5+V"、"BO BPEMЯ+N2+V",对结构的组成要素从语义和语法上做了分析,并对两个结构处于同义时的情况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