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职业》2010,(25)
人的才能有许多种.能够勤勤恳恳、坚持不懈地进行努力,是人生最重要的才能之一.一旦决定要做的事,即便中途失去了热情,即便进展不像想象的那么顺利,也要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想做"和"做"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心思不定,觉得这也很好,那也舍不得放弃,就什么也做不成.  相似文献   

2.
杨格桑常说:“人,一生一定要激情地活着.有了激情就有希望,有了激情就会去耕耘,有了耕耘定会有收获.”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961年参加工作,1989年入党,杨格桑先后在甘肃省夏河县、甘南州工作,2012年1月从甘南州人事局退休.退休后,杨格桑坚持老有所为,先后创建了四个不同类型的协会组织,为广大老同志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3.
一到50岁甚至一过45岁,不少人开始盯着自己的年龄了.“不行,老喽”“都老太婆喽”“眼看奔60去的人喽”.好像真是“夕阳红”了,“都这个岁数了,还……”,就给自己减去了好些应该做、可以做、能够做的事情;“那是年轻人的事情,我们不想喽”,又失去了好些应该有的乐趣,应该有的激情,应该有的活力.“不服老行吗?不行,得服老!”为什么要服老,干吗要服老,什么叫服老,服老有什么好处?也许和到一定的年龄,不再提拔有关吧.  相似文献   

4.
这是与30多个社工督导一起创造工作坊的一天.一早上我们先理顺了组织的战略规划要素,总共5个虚拟非营利组织,分别以服务身心障碍者、高风险家庭、环境保护、倡议社会大众关爱精神疾病患者、无障碍环境为核心理念.5个虚拟团队就使命、愿景、目标进行仔细探讨并作出了承诺书.将近中午时,我问学员们:"今天早上进来时各位是督导的角色,做了一早上的组织战略,大家目前的感觉如何?" 有的督导说:"我发现我对组织的看法有些改变了'会去想很多为什么,而不是一直想着要做什么."有的督导说:"我对非营利组织的创办者越来越佩服,要创立一个组织真的需要很多讨论跟魄力."还有的督导说:"一早上从思考使命到定出3年目标,发现一群人要达成共识很困难,而有了共识之后到底要怎么做也是一个大工程.我好像比较能体会我们秘书长的辛酸了!"督导们纷纷有了跳出本位、提升层次的思考,再看看海报上满满的目标,大家很开心地吃午饭、休息去了.  相似文献   

5.
李尚 《职业》2008,(7):69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这是齐豫和潘越云双剑合璧所演唱的三毛作品<梦田>里的一句歌词.是啊,就像这首歌中所唱得那样,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亩田,也都会有一个梦,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做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叶佩田告诉我们"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相似文献   

6.
"创业首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对从事的行业十分熟悉,准确把握市场的‘晴雨表'."这是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就业局举办的第36期SIYB创业培训班上,创业当小老板的大学生袁魏林向25名学员激情演讲自己的创业故事的一个镜头.  相似文献   

7.
起初相爱时,他们认为自己的感情是可以超出常情的,是能始终保持一种完满的激情相爱下去的.因为他们彼此是多么默契啊,连他们自己都感到惊讶.于是,他们也很有默契地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相似文献   

8.
杨澜 《职业》2005,(5):22
回忆起刚开始在中央电视台主持<正大综艺>,杨澜说做主持人最重要的是要平衡自己到底是谁、别人怎么看你.面对众多观众来信,杨澜深感无奈:"我真的不知道该听谁的,最后我想最安全的办法,可能还是做自己.所以,我做回自己,该笑的时候就笑."  相似文献   

9.
我幸福吗?     
幸福好像是一个很深奥的词,深奥得任谁也说不清楚。但我的导师却有一种很简单的解释:和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住在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幸福。  相似文献   

10.
个案播报 没有烟火,生活也很快乐出镜主妇:小馨,婚龄1年半,化妆品销售 小馨出生在都市,老公宁涛来自农村,两人是大学同学.宁涛很爱小馨,很珍惜他们的婚姻,事事让着她、宠着她、疼着她.结婚后,小馨告诉宁涛,她在家从来没做过家务.宁涛说:"没关系,那我得感谢老婆给了我疼你的机会啊."小馨很感动,她搂过宁涛撒娇道:"其实,没做过家务可以学的,只是我的职业要求必须保养好我这双凝脂般的手."宁涛身先士卒地做了一段实在难以下咽的饭,终于熬不下去了.于是小两口早晨买着吃,中午在公司吃,晚上去小馨家,每天都有现成的热乎乎的饭菜伺候.如果想浪漫,两人就去西餐厅.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香蕉人"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之一."香蕉人"的本意是指"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但在现实社会中,"香蕉人"泛指具有"外黄内白"、"外中内西"人格特征的年轻华裔."香蕉人"在中西文化的"夹缝"中苦苦挣扎.成为两头够不着的"边缘人".年轻的华裔不应该做迷失的"香蕉人"、"边缘人",而是要找到自己的根.在海外大力弘扬中国文化,需要全世界的华人共同努力.营造学习中国文化的机会,让"学习中国文化"成为年轻华裔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何怿 《伴侣(A版)》2014,(2):55-55
正你是一个很现实很理智的人你是一个安全感很缺失的人你是一个敏感多情、充满幻想的人?爱情在激情褪去后,就变成了琐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裸婚时代》的热播让我们对裸婚更多了一份思考。有人说,裸婚到底是不负责任;有人说,裸婚是一种追求爱情的勇气。如果有机会让你成为一个歌手,你希望自己属于下列哪一类型的歌手呢?A.清纯型歌手B.摇滚型歌手  相似文献   

13.
男人说女人是用水做的,从骨子里带着温柔,懂得心疼人。女人说心疼人也要讲究方式:1.当你爱上一个男子,千万别去想自己是不是应该矜持一点儿。爱他就告诉他,有时候男人也很爱虚荣,你的表白会让他的自信达到顶点。  相似文献   

14.
李尚 《职业》2008,(4):70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这是齐豫和潘越云双剑合璧所演唱的三毛作品<梦田>里的一句歌词.是啊,就像这首歌中所唱得那样,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亩田,也都会有一个梦,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做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叶佩田告诉我们"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而学习亚伟中文速录技术正是这样一个能够让你实现梦想、展现才能、体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所以我要说我的未来不是梦.  相似文献   

15.
一位编辑要我写下一句有启迪的话.我想到了两个字,只有两个字:无为. 我不是从纯消极的意思上理解这两个字的.无为,不是什么事也不做,而是不做那些愚蠢的、无效的、无益的、无意义的,乃至无趣无聊的,而且有害有伤有损有愧的事.人一生要做许多事,人一天也要做许多事,做一点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并不难,难的是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比如说自己做出点成绩并不难,难的是不忌妒旁人的成绩.还比如说不搞(无谓的)争执,还有庸人自扰的得得失失,还有自说自话的自吹自擂,还有咋咋呼呼的装腔作势,还有只能说服自己的自我论证,还有小圈子里的唧唧喳喳,还有连篇累牍的空话虚话,还有不信任人的包办代替其实是包而不办,代而不替.  相似文献   

16.
理想,让吴卫平整个人充满了激情。那是吴卫平至今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情。在日本求学期间.吴卫平带着自己花费了整整半个月时间研究出的一套相当完整的"餐桌理论"与日本导师进行交流探讨.可正当他滔滔不绝地讲述时.不知什么原因.导师突然冲出来.当着大家的面用粗话骂他.一向倔强自尊的吴卫平当场拂袖而去。痛定思痛.吴卫平决定回国。他希望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回到祖国.施展才华.实现个人理想.为祖国和民族的强大而奋斗。为了理想.吴卫平在辗转了多个IT岗位后来到上海浦东开创事业.创办了上海互联网软件有限公司。见过吴卫平的人.都说他太"书生气".没有商人的圆滑和精明。其实.吴卫平做事业,有他自己的一套理论:"首先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目标定好,就要脚踏实地为之努力;其次要在这个领域内做强做大;最后  相似文献   

17.
就业压力非一朝一夕能够缓解."如今的大学生可以自由规划自己的职业之路了,这对他们来说是件好事,又不完全是件好事."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熊义志博士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分析,"高中时期就要开始做职业规划,从专业的选择到发展地区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这些,中国的大学生都还处于摸索阶段."  相似文献   

18.
正我不差劲,我很好,不是最好,但还不错。一个人很容易觉得自己"还不错",只要不跟身边的人比较。一比较,人就不那么爱自己了。对自己的不喜欢常给我带来焦虑。其实,不只是我这种在自媒体圈收入普通的人焦虑,刚写完畅销书的人会焦虑,做电商收入很高的人会焦虑,公司开得风生水起的人也会焦虑。经常有读者问我:大力,我的大学不如别人,公司转正名额很少,25岁了还没有多少存款……觉得很焦虑,  相似文献   

19.
近来.电视剧《士兵突击》在全国热播。由王宝强主演的许三多,有一句口头禅很有意思:“活着就要有意义,要做许多有意义的事。”许三多说得比较直白、生硬,但这个理儿是对的,对于年轻人和老年人,一概适用。一个人,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总是在寻找、在确认自己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母爱如棉     
前阵子,母亲喜滋滋地告诉我:"今年种的棉花一两都没卖,给你做了四床大棉被."我叹气,天远地远,做了我也拿不来.她却笑着说,总有办法的.我知道,她因为我出嫁那年,刚好没种棉花,为这事一直耿耿于怀. 我其实没少开导她,买的棉被轻巧又实惠,而且远隔数百里,棉被又重又占地方,搭车很不方便,等我将来有私家车了,您再帮我做两床.她却等不及,悠悠地说:"等我老了,就没力气种棉花了,还不如趁现在能劳动的时候,给你做几床.在农村,谁家姑娘出嫁不是十床八床棉被,全都是自己家种的."她觉得,她亏欠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