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选择投资型繁殖策略的雌性动物提高繁殖能力的关键是获得尽可能多的彩礼,增加对后代的投资,提高抚育子代的成活率。生物学理论认为雌性动物在交配行为的选择时,多次交配不具有进化优势,只有尽可能少的交配次数才是雌性动物的合理选择。从经济学角度看,雌性动物的多次交配和尽可能少的交配次数的交配行为都是符合其投资型繁殖策略的经济选择的,都能提高彩礼的获得量而提高繁育子代的遗传收益。  相似文献   

2.
基于个体水平上的生存和繁殖的专业化分工程度α(0.5≤α≤1)和市场交易成功率p(0≤p≤1)的不同,在动物性别从无性繁殖进化到雌雄异体的有性繁殖的过程中,出现许多中间过渡状态。在专业化分工程度很低,即α→0.5时形成雌雄同体动物,这时若生存和繁殖产品的市场交易成功率很低(p→0),雌雄异体动物自体受精,而市场交易成功率很高(p→1)时则异体受精。若专业化程度α介于0.5和1之间则动物形成雌雄异体,这时当交易成功率很高(p→1)时,根据环境的变化动物发生性逆转,交易成功率很低(p→0)时则改变子代的性比例。如果专业化程度很高(α→1),雌雄异体动物在交易成功率很高(p→1)时,发展进化为现存的高等动物,而如果交易成功率很低(p→0),则会以长寿来等待十分稀少的繁殖机会并提高后代的存活率,或者灭绝。作者认为,动物的性别在进化过程中是遵循经济学规律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动物繁殖和生存的经济学均衡分析后认为 ,繁殖和生存的边际产品转换率MRT♀♂ 在不同动物种群和同一种群不同动物个体的变化 ,可形成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和一夫一妻 3种形式的对偶婚姻。人类不同形式的对偶婚姻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学上的适应 (本能 ) ,而且也是一种文化上的适应(智能 ) ,也和动物婚姻一样符合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4.
动物繁育子代的行为与经济学中的理性人行为一样 ,进行成本收益的计算。在对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后 ,动物形成三种繁殖方式 ,即直接繁育、间接繁育和坐享其成。同性恋行为的经济基础就是坐享其成取得遗传收益的特殊情况。人类的生育行为也遵循成本收益计算的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5.
对《刑法》第341条第1款规定的两个侵犯野生动物犯罪之犯罪对象"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阐释,应当遵循刑法解释的基本规则,坚持严格解释的立场。从文理解释看,只有具备野生性特征的动物才是野生动物;从文本用语看,相关规范均明确区分野生动物和人工驯养繁殖的动物;从目的解释看,野生动物和人工驯养繁殖的动物的保护目的不同;从比较解释看,国外普遍对野生动物和人工驯养繁殖的动物分别立法。因此,立足于法教义学,人工驯养繁殖的动物不属于刑法中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6.
作为行为经济学的基础性假设之一,互惠性偏好对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在内的管理机制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基于江苏、浙江中小民营企业的数据检验发现,在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互惠性偏好产生了实质性的经济效应,显著地改进了员工敬业度和忠诚度,通过互惠性偏好在微观机制下的传导,可显著地改善企业的运作绩效。互惠性行为将成为中小民营企业管理机制变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农业特性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自然科学角度看,农业具有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三个特点,决定了农户经营是最适合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指出农业具有产品贡献、就业贡献、社会安全保障和休闲等功能。农业的外部性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仅仅从经济学的角度认识农业已经受到限制。社会学从产业结构和农业功能的角度理解农业,认为其更多地体现为公共产品性。原因在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具有其它产业所不具备的四个特性:农业产品的提供具有社会性;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农业产品消费的必须性和非排他性。这就决定了国家对农业负有支持和保护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用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主体间性理论对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及工具理性的内在局限做了机理分析,指出,虽然主体间性理论在现代经济学界没有被明确提出,其实这种思想在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已经有所显现,尤其是新制度经济学和博弈论等与主体间性思想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和一致,因此,主体间性理论对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反倾销"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对倾销的经济学含义作进一步认识,从经济学角度揭示我国面临的"反倾销"案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可能产生的后果.文章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做出了分析,由此提出相关的可以采取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动物繁殖学》是农业院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大学本科动物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文就其如何上好绪论一节的内容进行阐述。绪论一节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动物繁殖学的概念以及在畜牧生产中的地位、动物繁殖学的三大方面的内容和动物繁殖学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性经历了漫长的社会文明,逐步和人体其他生理结构分离,并成为超越身体而存在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现象。当下的性特别是女性的性出现了去生殖性、资源化、文化化而成为一种资本存在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性与权力、经济、社会、文化等资源的交换,且性本身也成为一种产业和经济存在。女性性资本化何以可能?研究认为社会转型是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引擎和隐性推手,社会转型导致的信仰缺失、社会流动加剧、性文化衍变是女性性资本化的催生逻辑。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的性别意识包含对女性的否定,视女性为身体和精神有缺陷的性别,认同两性关系上的统治逻辑,且在剧中有女性内化为自我否定的因素;对女性的贬斥和赞誉在思想上同源于男权支配女性的意识;认同对女性身体施加的否定的文化意涵,张扬自然性别之外的文化性别状态,并导向对女性主体性的否定。莎氏这种性别意识承袭了西方的性政治传统,并经由戏剧文本呈现出性别统治的权力本质。  相似文献   

13.
性侵害刍议     
近年来性侵害受到了社会与学界的关注,但理解并不一致."性别侵害"与"性的侵害"是不同的概念;性侵害的正确认识离不开对性、权力、性别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入分析;要反对性侵害并对其进行积极的干预,必须走出认知上的误区和传播上的盲点.  相似文献   

14.
西方学者主要从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解释人们的婚姻进入问题。将这种理论框架放在中国的情境下进行实证检验,强调工作单位、性观念和人口流动对婚姻进入的影响,在自变量中增加了工作单位、性观念开放程度这两个因素。研究发现:在控制家庭背景和个人经济能力的条件下,工作单位对婚姻进入具有显著的影响,在三资企业工作对婚姻进入具有明显的延迟效应,性观念较开放程度和人口流动对婚姻进入具有阻碍作用。工作单位、性观念和人口流动三者与婚姻进入的关系表明中国当下的婚姻进入陷于某种现代性困境。  相似文献   

15.
几种主要性观念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性本质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由此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性价值观念。由性本能论———性生育论———性情爱论———性娱乐论———性自我实现论,构成了人类性价值观念发展相互连接的链条,标志着全人类对性本质认识的逐步深化和人们性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性骚扰是困扰女性网络用户尤其是女性未成年人网络用户的突显性问题。网络性骚扰是对这些网络用户合法的性权益的侵害。网络性骚扰是社会性观念扭曲、家庭学校性教育缺失、网络监管不力、法律规制不健全等多方面原因引起的侵权行为。应从加强正确性观念的宣传、加强对女性未成年人的性教育、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和对网络性骚扰的司法规制等方面,确保实现法律有效保护女性未成年人性权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面临着从中学生活到大学生活的急剧转折,尤其是爱情情感的出现。给予他们的心理影响是特别巨大的。性意识觉醒的心理特征、性爱萌动的一般表现、性爱升华的情感纽带,在大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在他们中开展性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普鲁弗洛克是托·斯·艾略特的早期诗篇<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一个生活灰色的中年男子形象.文章运用精神分析和文本细读的方法,通过剖析普鲁弗洛克的内心世界,发现普鲁弗洛克一直思量的重大问题就是一夜情的问题,他的傍晚出行是去求性,而不是去求爱,却在担忧和理智的约束下成了泡影.因此,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不是爱情之歌,而是性冲动对抗性压抑的一夜情歌.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文学作品利比多生命力的研究,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分析了性的社会普遍存在、性与作家和作品以及和读者的关系。特别是包含爱情故事的作品都包含着力比多的能量,包含着性的亲和力,通过对影视作品《泰坦尼克号》和戏剧《威尼斯商人》的文学性分析,揭示了力比多在一定程度上是许多相关文学作品的生命力,是文学作品得以流传的主要原因,同时也证明了许多文学作品离不开对爱情描写的主要因素,为读者的鉴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性意识的角度出发分析张资平性爱题材小说的特色,那个时代的性意识具有新旧杂糅的特点,在小说中主要表现为对处女情结的执著、对女性充满矛盾的想象以及在性爱描写上大胆与含蓄并存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