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锐 《中州学刊》2001,(4):64-66
个人发展、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价值追求中的三个不同的层面,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发展构成人类解放的实质内容,而阶级解放则是其中的阶段性任务.  相似文献   

2.
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从独特的视角关注自然的现状和自然的作用,探讨了女性与自然的本源同构,表达了解放妇女与自然、发展女性自我意识、追求两性平等的和谐社会的愿望,具有强烈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3.
庐隐和石评梅在创作中排斥和否定异性恋,追求同性之间的爱恋.这并不是纵情享受的变态,而与当时过渡时期特定的文化氛围、社会现实和家庭处境等方面的原因紧密相关.这种恋爱观是她们在特定处境中有意识构筑起来的排斥异性的一道性别防线,以否定女性"妻性"角色定位的方式反叛封建文化,曲折地反映了五四女性自我拯救、追求解放的心理.  相似文献   

4.
试析《飘》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飘>是一部以美国内战为背景,描写当时南方人民生活的小说.本文通过对作品中主人公郝斯嘉追求爱情、金钱与事业,并对当时的男权社会表达着自己的不满和反抗的阐述,来进一步探究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女性意识及其成因,认为其真实的情感体验和思想经历为激励女性追求独立和获得解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旧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家庭角色的考察,说明在男性神圣的宗法社会中,无论在社会还是在家庭女性都是男子的附庸;同时研究了现代社会中国妇女的发展道路及当今妇女整体素质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原因;探讨了现代女性追求自主、平等的解放途径;说明女性自由平等的取得,最终取决于女性思想观念的解放,也取决于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的女性叙事,从其一开始便“听将令”而盲从于男权话语的思想启蒙:它先是追求婚恋自由,接下来主张职业女性,再后来又倡导革命女性.新女性形象几乎完全是按照男权意志的主观想象,去随意调整自己必须去承担的社会角色,最终都只是以消泯自身性别的“解放”要求,去无条件地臣服于男权话语的政治诉求.因此,中国现代文学的女性叙事,虽然反映了女性解放的心灵呐喊,同时也揭示了她们自觉皈依的思想矛盾,这种奇特现象无疑寓意着众多耐人寻味的复杂因素.  相似文献   

7.
将妇女解放纳入个人主义话语并纳入社会解放工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功劳,大大推进了男女平等的社会实践,带来社会普遍意识与生活方式的现代性转变。然而从女性的处境看,追求公共领域的男女平等,使女性面临比男子更繁重的责任,致使"解放"的实践,常常变成超负荷困境。"个人"与"女人"的冲突,成为20世纪上半期中国女性解放中一个突出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女性的解放和发展是现代女性的永恒主题.南茜·弗雷泽在《公共领域的跨国化》一书中,从她的再分配—承认—代表权的三维正义理论出发,批判了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未能有效地将女性公共领域理论建构其中,解蔽了传统的"威斯特伐利亚"框架结构,重释了"后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和"跨国公共领域"等概念,指出了全球化时代女性解放和发展的路径是女性公共领域—资产阶级公共领域—跨国公共领域,将女性从单一的女性发展空间发展至多元的、综合性的具有自由流动精神的跨国公共领域,提出应当强化女性的政治代表权,让女性在政治维度获得充分发展,进而有步骤、有理路地实现再分配的经济维度和承认的文化维度的充分发展.弗雷泽重构了女权主义的"宏大叙事",从理论上挚画了全球化时代女性公共领域的解放和发展的图式,开拓了西方左翼女权主义的研究视域,但是,理论的预设性也决定了她的实践方案只能停留于言词中,只有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分析女权主义的种种问题,才能在追求全球正义中找到女性解放和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9.
周文莲 《理论界》2010,(2):91-92
在后现代那里,女性解放逐渐成了哲学的热门话题,许多哲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纷纷对女性解放进行了新的诠释。与传统女性主义相比,后现代存在主义女性解放有不同的基本特征。文章分析"他者"和"主体"之间的关系、他者与女性之间的关系、他者与女性解放之间的关系,针对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和自我意识的束缚,阐述从他者与主体关系的演变到以女性为主体的价值观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0.
安娜和杜十娘,是世界文学史上两个光辉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对安娜与杜十娘形象、性格做比较,揭示了她们异中有同、殊途同归的悲剧命运,虽然身处不同阶层,却都是至情至性的女子,性格上的执着与不肯屈服为她们的爱情埋下了悲剧基调,在她们身上,展现出了中外妇女在追求自由爱情和争取人性解放的漫长道路上所呈现出来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11.
陈霞 《理论界》2010,(8):147-149
鲁迅小说《伤逝》中的女主人公子君是个"五四"新女性,她勇敢地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篱,选择了自己追求的路,但最终却是悲剧的命运。这既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原因。子君的悲剧是当时整个女性悲剧命运的写照。子君等"五四"新女性的悲剧命运启示我们:女性只有经济独立,才能跨出追求"人"的独立的第一步;而只有整个社会解放了,女性才能真正得到解放。  相似文献   

12.
陈宏 《江汉论坛》2004,(12):110-112
20世纪中国文学中塑造了多彩多姿的娜拉形象群体,形成了特有的"娜拉现象"和娜拉叙事模式.娜拉们在路向选择上表现为叛离旧家庭、组建新家庭、个人孤单奋斗和投身社会革命;在类型特征上分别突现为叛逆式女性、自由式女性、自立式女性、革命式女性的特点;在价值祈向上探求了作为"人"的价值、"女人"的价值和"个人"的价值;在目标追求中突出了女性意识觉醒、女性自身解放和女性自我实现的主线.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于历史上的种种女权主义运动或流派,当代女性主义将不再追求"解放"平等"等此类宏大叙事,它遵循的是后现代主义和消费社会的内在逻辑,即将处于他者地位的女性经验以视觉和听觉形式外显出来,解构男权意识,重构女性主体意识,突显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消费身体的现代性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女性的身体被国家意识形态与现代商业资本、消费文化共同建构为消费身体.这两种社会权力作用于女性身体的过程,反映了现代性之于女性的双重意义:正是现代性带来的新的社会变革,造成了传统价值秩序的崩毁,解放了曾作为传统价值符码的女性身体;也正是现代性在终极价值理念和形上价值追求上的匮乏,引发了社会自我认同的危机,使得消费文化乘虚而入,女性身体首当其冲地成为消费文化的奴仆.  相似文献   

15.
生态女性主义思潮是妇女解放运动与当代生态意识觉醒的综合产物,在文化批判上,它强调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统治与资本主义社会对自然的支配存在意识形态的一致性,在政治哲学方面,生态女性主义所追求的性别平等目标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目标形成了联盟,女性与自然的双重解放不仅要对资本主义进行持续的批判,同时也要批判父权制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相互编织,因而女性的解放与自然的解放和劳动的解放所采取的策略和路径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在父权文化的统治下,中国和西方女性都受到弱化和丑化.随着中西展开不同程度和方式的女性解放运动,女性逐步拥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这也为人类的最终解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女地位的提高,一部分女性在社会赋予的机遇面前表现出充分的自主意识,由此,"女强人"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通过阐述"女强人"的由来、类型以及她们在择偶、婚姻、就业、生育等方面的情况,从社会原因和女性自身的原因分析了现代"女强人"目前的生存状况,进一步说明女性在追求自身解放道路上的"漫漫修远".  相似文献   

18.
苗伟 《天府新论》2008,4(2):120-123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在全球化的境遇下,女性发展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选择和困境.中国女性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女性群体,承担着比中国男性和发达国家女性更大的负担和压力.从人学和文化哲学的高度,深入考察中国女性发展与中华文化本体的关系,探索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女性发展和解放的出路,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中华文化本体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它为中国人的文化生成和文化创造提供了前提、条件、途径、方法和目标.中华文化本体对于中国女性的发展具有本体意义,决定中国女性发展的道路和方向,脱离中华文化本体,就永远不可能找到通向中国女性解放之路的入口.因此,只有把中国女性的发展建立在中华文化本体的基础之上,才能找到打开中国女性解放大门的密钥.中国女性的发展只有上升到中华文化本体的高度,女性的解放才能成为现实.中国女性的发展和解放是民族化和全球化的相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阶级视阈出发,审视二三十年代小说创作中的革命知识女性形象,这类女性的阶级认同常伴随着其对"女性性别内涵"的重新确认和对女性解放的追求,具体从阶级趣味与女性气质、阶级意识与叙事模式、劳动意识与性别重建等三个方面,呈现阶级话语对革命女性的性别重建和文学书写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赵广竹 《理论界》2007,(10):216-217
西尔维娅·普拉斯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在诗歌创作成就上体现女性表达自我、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主义倾向。她的诗作《爸爸》深刻揭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卑微地位及遭受的各种折磨,以唤醒整个社会对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