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说过,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经过十多年的理论探讨和改革实践,我国终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这对于我国的改革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三大对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所作的深刻阐述,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新的创造和发展。这一理论向我们提出了历史性的任务:重新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努力探索和研究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以适应改革、开放、搞活的实践的需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需要探索和研究的内容极其丰富,这里我们仅就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与正确理解改革、开放、搞活的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及当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公有制经济的建立既顺应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潮流,也适应了世界民族国家工业化发展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改革既顺应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转型的需要,也适应了工业化深入发展要求。因此,适应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转型中奋进的潮流和在世界工业化发展进程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我国要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流的企业家队伍是现代企业制度顺利建立和健康发展的可靠保证。十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企业不仅需要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更需要有一大批能够驾驭市场的企业家群体。由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无疑会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税收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改革。因此,适时重新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税收,便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改革税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的现实依据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守柱 《理论界》2005,(3):14-15
以人为本是适应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以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需要而提出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制约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若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约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若干因素分析辛仁周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我国劳动力市场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发展仍然滞后于其他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将发...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的行政体制,是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仿照苏联集中统一的模式建立起来的。由于历史上两千多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残余的影响,虽然曾经进行过改革,但仍然存在不少的缺陷,它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改革形势的需要。笔者认为,对行政体制的内容,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一是管理机构;二是管理人员。(一) 从我国管理经济的各类机构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国对企业实行双线  相似文献   

9.
(一)1.1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30多年了.在这期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重大成就,也有严重失误.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比较经常地出现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紧运行状况.我国经济当前面临的各种矛盾和挑战都与这一特征有关,我们在改革和发展方面的决策与选择也都受到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对于这种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紧运行究应如何看待?它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具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还是通过成功的改革与正确的发展战略的实行能够逐步从根本上被克服?这就成为一个很值得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一、政治体制改革思想 1、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1)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我国原有政治体制是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有许多弊端。“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2)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  相似文献   

11.
社区矫正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需要的一项刑罚执行制度的改革与探索,符合我国"宽严相济"和"给出路"的刑事政策。社区矫正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究竟走什么道路呢?建国三十多年的历史教训,照搬照抄外国的模式是不能成功的。我们党坚持和依据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实践和反复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在改革和开放中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改革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不对现存的那些不适合我国国情,不符合现阶段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旧体制进行全面的深入的改革,就不可能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近,邓小平同志特别指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改革。”但是一个时期来,国内外有一种误解,似乎我们在政治思想领域中开展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党内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是冲着改革来的。尽管党中央和小平同志一而再、再而三地重申:改革不变,开放不变,搞活不变。总之,“我们一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一场深刻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正在我国进行。通过这一伟大的实践,为我们深入地思考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思路,提供了一部生动而又丰富的教程。经济改革的实践表明:只要我们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的具体国情,适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具体水平和状态,稳步调整我国的所有制结构,逐步改革不合理的经济管理体制,建立适应不同经济条件的具体经营方式,我们就可以不断完善和健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创造出比资本主义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在经济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我们逐渐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改革现行土地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形势,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出发作出的一个战略决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身就是一场改革,改革不适应的体制机制.当前的农村土地制度,作为一项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适时地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5.
宏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造就大量的各类各级专门人才和熟练的劳动者。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的同步改革,正是为适应这种需要而采取的重大战略步骤。近几年来,上海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教育的速度如何?有哪些特点?怎样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以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这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作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给我国的经济法制建设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国的经济法制建设带来了挑战。怎样去抓住机遇,迎战挑战,大力加强和努力完善我国的经济法制建设,使之真正适应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需要,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探求实现计划与市场科学结合的具体形式。本文主张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构建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功能性结合的形式体系,以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构建结合形式体系的必要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发展和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的探索,我们摆脱了计划与市场无法相容的传统偏见,逐步确立起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正确原则。这一原则体现在我国经济运行机制改革方面的初始性成果,就是大体上形成了计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四十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发展商品经济是完全必要的。这十多年我国改革所取得的成功也证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不可逆转,不可改变的。我认为,传统的国有制不能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其不能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多种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自负盈亏,尤其是不能负亏。这就给我们的商品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国现在有20%以上的国有企业处于亏损之中,这些亏损的包袱统统要由国家包起来。并且,由于种种原因,国有企业的亏损面还在扩大。即是有些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同时也要求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使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为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们必须加快和深化高教体制改革,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则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仪就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提出自己的看法,期望能对这项改革有所碑益。一、建立适应社会主义人才市场需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当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我国近年来所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社会主义国家在自身的改革与调整中所遇到的波折,所有这一切问题的症结在于何处? 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也有四十到七十多年了,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后,在理论建设方面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当今,这个矛盾愈来愈显示出来,它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