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近年来,农民工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然而,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业已呈现出来——耕地抛荒。笔者以湖南郴州市龙海镇龙海村耕地抛荒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归纳和总结了耕地抛荒现象及其原因,同时,就解决农村耕地抛荒问题提出笔者的一些建议,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耕地抛荒现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农村耕地抛荒与土地流转问题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耕地资源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以及在整个自然资源中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追求和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是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全面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基础。然而近几年来,由于受利益驱动的影响,在我国农村很多地方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抛荒现象,与此同时土地流转应运而生,分析其流转的动力,主要有经济利益实现、追求规模效益、制度变迁和制度运行、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几个方面。据此,本文提出了治理耕地抛荒、促进土地流转的对策措施,以期优化土地流转的内外环境,遏制耕地抛荒,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农地利用率,进一步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劳动力视角看,抛荒的实质是农业生产中耕地没有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相结合,或结合不充分,前者为显性抛荒,后者为隐性抛荒。通过对湖南省会同县农村的调查研究,发现劳动力数量、质量、结构和价格,对显性抛荒和隐性抛荒有不同的影响;发现农村劳动力剩余和耕地抛荒并存。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必须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收益,吸引劳动力务农。为此提出按产量奖励、经营权竞拍、适当提高粮价和不同种类耕地实行差别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耕地抛荒是指原有耕地由于机会成本大而处于闲置状态的现象。荒地多为不便机械耕作、贫瘠的坡耕地及经济落后的山区农地。耕地抛荒的原因在于农业劳动机会成本大;没有一个统一的、操作性较强的耕地保护制度。当前耕地抛荒治理的主要形式有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和代耕代种,面临的问题是缺乏高素质的土地经营人才;土地流转和托管活动中缺乏有效通道和中介;荒地整治改造与基础设施完善的投资大、回收期限长等。因此,耕地抛荒治理要多管齐下:国家要在政策、资金投入方面有新举措;地方政府应着力完善农村科技推广网络,推动建设村级土地经营权流转中介;农民要转型成为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5.
耕地抛荒会威胁中国粮食安全,如何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人民端稳手中的“饭碗”具有重大意义。在空气、水和土壤视域下,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2018年三期面板数据和地级市环境污染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等方法,实证检验了环境污染对耕地抛荒的影响及其微观影响机制,最后探讨了不同农户群体中环境污染对耕地抛荒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1)环境污染对耕地抛荒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果经一系列检验方法验证后依然稳健;(2)机制分析发现环境污染通过降低作物单产、增加劳动力健康风险,最终导致农户抛荒耕地;(3)异质性分析显示,环境污染显著增加了粮食作物种植户和老年农户抛荒耕地,中国农业生产主要群体更易受到环境污染的侵害。政府部门在分析环境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时,应将耕地抛荒考虑在内,忽视环境污染对耕地抛荒的影响会严重低估环境污染造成的农业生产损失。  相似文献   

6.
耕地抛荒已经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威胁,面对即使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二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也不敢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的尴尬现实,笔者建议建立具有强制效力的被抛荒耕地托管制度予以应对,并就该制度的法律依据、事实依据、强制托管机构的建立及其经费保障、被抛荒耕地强制托管的方式与优先权保障、被强制托管的抛荒耕地的利用、被抛荒耕地强制托管的解除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发展农地流转市场被认为是减少耕地抛荒的重要举措,但农地转入主体往往对细碎偏远地块缺乏兴趣,这是否会诱发新的耕地抛荒值得深入探讨。利用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大数据库数据,实证检验了农地流转对耕地抛荒的影响。结果显示,农地转出户更可能抛荒耕地,致使耕地闲置荒芜。当村庄存在农地规模经营主体,农地流转诱发的抛荒将进一步加剧,而村集体组织实施的流转则有助于缓解该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机服务发展增强了农地流转对抛荒的激励作用,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也使得耕地抛荒问题更为普遍,这是由细碎偏远地块的作业成本高造成的。随着农地流转的市场化,细碎偏远地块更容易被市场放弃,应重视公共干预在农地配置和高效利用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农村是基础,农村经济发展是关键,农民增收是核心,它们是制约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农村弃田抛荒现象到处可见,其原因主要有种粮成本高,农民收益甚少,配套服务薄弱,农民种田困难太多,比较利益悬殊等等。解决农村弃田抛荒问题,可以通过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为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等途径。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利用农民工回乡创业缓解耕地抛荒的可行性。结合需求层次理论、人口流动理论,构建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耕地抛荒的原因、回乡创业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导致的人口流动是目前耕地抛荒的主要原因;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动机是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主要原因。最后,给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致使耕地隐性抛荒问题凸显,这对于农村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本研究基于对陕西省岐山县502位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户耕地隐性抛荒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农户的年龄、村委会服务质量、可用水井量、农产品价格等因素对隐性抛荒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影响;农户的性别、家庭外出劳动力数量、以及粮食种植成本价格等因素对隐性抛荒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农户的学历、拥有机械价值、农产品市场信息满意度和市场数量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以及完善粮食补贴制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20.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