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徽州社会科学》2006,(9):28-29
胡光,字文光,生卒年不详。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考取进士,授广州府推官。此时,职掌朝廷特务机关——西厂的宦官汪直一伙窃取了兵权,委派了一批心腹太监到各地带兵驻守。其实,这些官内长大的阉臣既不会带兵打仗,也无心料理地方政务,只晓得狐假虎威,恃势骚扰百姓,  相似文献   

2.
1892年襄阳府瘟疫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92年夏襄阳府爆发瘟疫,酿成巨灾。有传言称是天主教的传教士出钱贿人往井水里投毒,数千村民要杀死教士,被襄阳府官员及时制止,未成惨祸。这起事件中,严重的自然灾害是主要的诱因,广泛传播的谣言是直接原因,而其深层原因,则是近代以来天主教势力发展对乡村社会的冲击,及近代社会巨变中百姓心理承受力的严重脆弱化。  相似文献   

3.
东汉故吏问题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汉时期出现的故吏,是指脱离原举主、府主的属吏。故吏虽然形式上同举主,府主脱离关系,但在实际上仍同他们保持密切联系。这种联系具有不可分割的牢固性,并且表现出故吏对于举主、府主的卑微化倾向。因此,这种关系是以君臣之义为表现特征的主从关系。随着故吏对举主、府主的依附性日益加深,直接影响到当时社会的选举,并且促使了以府主、举主为中心的大小不同的政治集团的出现。特别是东汉后期,故吏成为各分裂集团发展势力的重要依靠。因此在皇权衰微的社会条件下,故吏与举主、府主的主从关系也成为促成分裂的重要因素。对这种社会影响,应该有充分的估计。  相似文献   

4.
关于兴庆府的规模与“人形”布局,目前说法较多。一些人认为今银川老城(环城路内)就是兴庆府故址;另一种意见以为明清时期的银川城应为西夏皇家宫城,兴庆府当由宫城向东与高台寺相接,这种规模似乎才符合一座都城的格局。有人提出“人形”·布局以城郭为躯干,头部是黄河西岸的高台寺,双足直抵贺兰山,兴庆府从黄河西一直延伸到贺兰山离宫。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值得推敲,说今银川老城环城路内为兴庆府故址是不准确的;以主观推测替代兴庆府规模和布局的研究也是不妥当的;都城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兴庆府规模应符合西夏国情,与西夏…  相似文献   

5.
清代西宁府及所属县厅设置时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清代西宁府的建五,因年代较近和文献相对较多,似乎早已清楚,但在地方史研究中却常常发现,无论是历史典籍还是今人著述,对西宁府的始设时间和所田县厅的设g演变情况等说法并不一致。有鉴于此,笔者翻检史拒,欲寻找一些比较直接的根据,以求证西宁府和所辖县厅设置的确切的时间,文中不当之处,请有识者指正。清代的府为省与县(散州、散厅)之间普遍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乾隆时道员成为实官后,府隶于道之下。府的最高行政长官为知府,由朝廷任命,为正四品;乾隆时改为从四品,比道员仅次一级。其职责是“总领届县,宣布教条,兴…  相似文献   

6.
史料记载羁縻府州"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传统认识也认为,于阗镇守军要依靠于阗王官系统来征税,但是,出土文书说明,安西四镇不同于一般的羁縻府州,于阗镇守军可以直接向当地百姓征纳赋税。本文运用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与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于阗汉文文书进一步证实,于阗镇守军内部存在一个严密且完善的征税官系统。他们基本上以守捉和镇两级为主,由专征官、判官、典组成,兼有行官等进入。这样在管理上逐层对应,而且任务明晰,事务繁复,从而承担起自主供军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北周行军统帅考宁志新北周承袭西魏旧制,厉行府兵制,其情况一如《玉海》卷138兵制三》引《邺侯家传》所云;初置府不满百,每府有郎将主之,而分属二十四军,每府一人将焉。每二开府属一大将军,二大将军属一柱国大将军,仍加号持节大都督以统之。可见北周军队的基本...  相似文献   

8.
曹树基 《江西社会科学》2023,(6):98-110+207+2
明代前期“江南重赋”曾是中国经济史的重要议题。采用数据分析方法,我们知道,洪武二十六年苏州府各县耕地面积相当于1949年的93.3%,以后的田赋增加与田亩的增加基本无关。该年,苏州府的田赋率为13%,大大高于其他地区。不过,从永乐年间开始,苏州府的官员通过土地税的“加耗”(运输成本)与徭役来操纵税额,达成各县赋役负担上的基本公平,保证了江南地区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明代流民与豫西方言——河南方言的形成(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洪武、永乐年间两次大规模从山西移徙人口牵涉面很广。山西洪洞县志办公室从一九八二年开始征集明代迁民史料,竟收到全国二十一省市数百个县的大量资料,迁民涉及范围之大可见一斑。洪洞县广济寺内的“古槐迁民纪略碑”载,明初移徙人口迁往地为河南、河北、山东数省。当时的河南府和南阳府三州二十四县接纳山西百姓的数量,仅次于豫北和豫东。明代的河南、南阳二府大致相当于今日豫西地区。从文献资料看,首先形成的是豫北方言,豫西方言步其后。但豫西方言形成的原因与豫北方言并不尽同。本文就豫西方言的形成原因、时间及有关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明代宗禄问题与宗室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宗禄问题是明朝中后期朝臣讨论较多的话题,也是宗室致罪的重要诱因.正德以前,宗禄问题引发的经济犯罪,主要表现为藩府利用制度本身的漏洞,非法支取宗禄,祸害百姓.正德以后,类似事件虽不少见,但因宗禄逋欠招致的越奏风潮以及由此引起的宗众抢夺官府,冲击地方衙门,不仅使朝廷疲于应对,而且造成了局部的地方社会动荡.其为害之烈,远远超过普通的宗室犯罪.  相似文献   

11.
《东岳论丛》2016,(4):90-96
唐宋时期,我国的行政区划建制出现新的发展,府成为了新的统县政区。宋代大量升州为府,对府名的确定往往很花心思,既遵循了中国古代地名命名的一般规律,又有其特点。有的府名沿用了历史上的郡号和军额,有的府名使用了帝王年号,有的府则以所辖县名为名,还有一部分府的命名选取含义美好的词汇以寄托愿望。府名确定后会由地方官员或皇帝亲自题写并制成匾额和界碑,宣告四方,在特定情况下还会出现对府名的更改,以适应特殊需求。府名文化是宋代府制的重要环节之一,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清代法官在司法活动中,本着爱民观念,同时为培养百姓的廉耻心,极力保护百姓的名誉。其主要表现为不遂杖,尤其是侧重对绅士、妇女名誉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福建建宁府在明代及清初是科举中等发达地区,在福建8府中位列第四到第五位。从建宁府士子在科举上的本经选择看,《易》是最受欢迎的经典,在瓯宁、建安、建阳、松溪4县都有极高的比例;浦城县士子则主要选择《尚书》,在受特定教学资源或家族传统影响时,《诗》也有一定的影响;政和县士子也主要选择《尚书》和《诗》两种经典作为本经;崇安县的士子,则相对均衡地接受《易》《诗》《书》三种经典作为本经。在明代士子较少选择的孤经《礼记》与《春秋》中,《礼记》在建宁府影响很小,但《春秋》在建安县却保持着一定的传统,虽不及《易》,却延续不绝。地域性的资源共享、元明以来的经学传统、家族内的经学传承、错位竞争策略等因素共同影响着建宁府各县士子的本经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文信息》2008,(3):23-28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从乾隆朝的和坤宅第,到嘉庆朝的庆郡王府,再到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朝的恭亲王府,恭主府走过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是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么振华 《兰州学刊》2008,(11):156-159,165
唐代自然灾害常导致饥荒,对灾民的生存和生活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官方赈灾手续繁琐,且具有滞后性,迫在眉睫的饥荒使得百姓必须奋力自救。在唐代民间,百姓自助救荒包括灾前的备荒及利用一切可食之物充饥,宗族互助和乡里义举、佛教徒的慈善救灾等则是民间互助、他助救济的重要形式。唐代民间百姓自助与互助救荒,及时方便有效,是官方救灾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霸府模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的普遍方式。霸府完成新旧王朝更替的步骤有三步:一,霸府控制国家的军政大权;二,霸府建国;三,霸府完成新旧王朝更替。霸府在新旧王朝更替中具有五个方面的功能:缓冲功能、制度准备功能、舆论营造功能、政治保障功能、人才储备功能。通过霸府来完成新旧王朝更替,引起社会阶层变动较小,对社会造成的破坏较小,易为民众接受。  相似文献   

17.
黟县自古属徽州府一域僻壤,服贾经商虽较休、歙稍迟,直到清代初期才逐渐蔚然成风,但发展之迅速和成效之显著,却在徽州府间独树一帜,以至徽商之贾而好儒、儒而入仕,贾而好义、义而多善举的社会特征能在一户之中得以凸现,生活在清乾隆年间的西递村胡学梓一家便是其中之典型。  相似文献   

18.
熊伟 《兰州学刊》2012,(3):82-87
唐府兵制中央军府机构由中央十六卫与东宫十率府构成。中央十六卫以十二卫分统地方折冲府府兵,又设置若干中郎将府负责对亲、勋、翊三卫的管理。东宫十率府乃拟制中央十六卫,也分领折冲府及负责三卫的管理工作。三卫是中央军府机构的基本成员,具有一定的政治身份,经三卫之途入仕朝廷也是唐前期重要的政治通道。  相似文献   

19.
奇女退辽军     
张兴旺 《快乐青春》2013,(12):44-45
宋真宗年间,辽国20万大军南下,直逼澶州,宰相寇准率军抗击,在韦城同辽军交战,两军相持不下。有一位叫赵明的宋将,奉命坚守韦城,但因辽军来势凶猛,韦城一时形势危急。因担心一旦城池不保,势必祸及无辜百姓,赵明下令让百姓转移。  相似文献   

20.
南朝宋、齐、梁、陈四代,王朝更替的模式基本上相同。权臣先由军功成为开府的高品将军,然后控制朝政,确立霸府统治,最后登上皇位。南朝王朝更替之际的霸府具有时代的特色。南朝时期霸府统治的时间都不久,集一代人之力就完成了霸府向新王朝的转变。南朝王朝更替之际的霸府,都与某一地域集团有着密切的联系。士族在南朝王朝更替之际的霸府中仍然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