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张笛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9):151-152,155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经不断发展和完善,但高职高专就业环境仍有待改善。我们应该借鉴世界领先水平的职教模式,针对我国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环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树立能力课程观,实现真正的校企合作从而发挥出职业教育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借鉴《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和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经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如下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我国职业教育层级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二是我国没有真正建立各层级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机制;三是我国没有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主要建议包括:一要建立我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有效沟通渠道;二要进一步优化我国职业教育层级结构;三要建立我国职业教育各层级之间的衔接机制;四要进一步准确明确我国职业教育各层级定位。  相似文献   

3.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近年来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界学习的对象,作者通过自己在德国接受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的经历,提出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几点认识,同时对比中国当前的职业教育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4.
论发达国家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探索 ,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 ,构建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以及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立交桥。发达国家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主要模式包括德国——法国的双重学历达标补习模式、英国——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体化衔接模式、美国——俄罗斯中、高职一体化教学体系衔接模式  相似文献   

5.
德国职业教育因学者倡导、政府支持、义务教育的普及、资源缺乏、科技发展等原因而发达。在发展中,德国职业教育形成了法律完备、体系完整、有系统的职业指导、充足的经费、严格的考试、在普通中学设有职业预备教育、强制而普及、有培训合同、通向大学和双元制等特征。近年来,德国职业教育正走向国际化、高层化、注重基础、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考察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指出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特点及成功原因;得出“双轨制”教育给我国高职教育的启迪:德国“双轨制”教育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突出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学习针对性,有利于适应今后工作岗位,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的发展势在必行。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比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早,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文章主要阐述了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如:职业教育的法制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综合化、职业教育经费充足等。以抚州市职业教育发展为例,分析了我国职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德国职教有优势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职业教育的国家之一,其职业教育水平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根据统计,德国大学毕业生占同龄人的比例仅为20%,将近80%的年轻人接受的是职业教育,并以此走上工作岗位。正是通过成功的职业教育,为"德国制造"提供了大量优秀的产业工人,也成为德国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德国人很早就意识到,  相似文献   

9.
顶岗实习是推进职业教育"职业化"、实现高职实习实训场所与职业工作环境零距离对接的重要途径,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高职院校顶岗实习高效管理是实现顶岗实习高效运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考核体系具有考试形式比较单一,评价标准相对片面;教考不分,考试目的不明确;考试内容过分受限于教材,与实践要求相脱节等不足。以德国的专业和非专业能力综合考查的职业教育考核模式为借鉴,我们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实施"教考分离"考试制度;优化考核标准和内容,加强学生的非专业能力考核;规范高职教育的"输出门槛",实行"双证书"制度等措施来提高我国职业教育考核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探寻以政府为主导的产学合作机制,需要首先认识和把握市场机制下企业参与教育的规律性。从企业需求出发,基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行为分析,提出“企业具有‘绝对’和‘相对’职业教育价值”。分析认为,技术水平是决定企业职业教育价值量的关键因素,开发企业职业教育价值的最优选择是在系统性策略框架下依次递进地实施增值、挖潜、置换策略。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与培训牵涉到许多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是教育与培训的“利益联盟”,关注并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正当、合法利益,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应有承诺与责任担当。突破现行高职教育基本局限于“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质量评价视角,建立基于多元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架构,把高职教育之内部利益相关者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纳入质量评价的视域,是我国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的应有视界。  相似文献   

13.
依托良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德国通过"精心选拔教师、精细设计培训"的特色教师培养体系,打造出了一支"敬业、专业、职业"的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我们应借鉴德国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的经验,有政策、有组织、有计划地打造一支适应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4.
立德树人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是学生终身发展的支柱,也是学生成才的催化剂,更是学生适应社会的立足之本。高职院校要落实培养徳技双馨人才的成效,必须分析高职学生立德树人方面存在的不足;明确立德树人是高职学生培养的首要任务;加强三大建设,深化四项改革和搞好五个结合,将立德树人工作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的实处,从而增强和提高其成效。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和就业难度递增双重困境、就业结构改善与产业结构调整双重匹配度困境、就业率及满意度下滑和执业稳定性差双重提升空间困境以及技术技能"能力品牌化"建设和"学历品牌化"持续发展双重扭转困境严重影响着现代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要着力推进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转型,突破高职院校的发展瓶颈,需要从政策保障、人力保障、财力保障、人才培养体系标准、人才培养质量、"能力品牌化"建设角度取得突破,从而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6.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中的几大问题及其危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高校盲目竞争并与社会期望不相适应这一严峻现实,改变过去单一的人才培养思维,使大学符合社会的多元期望,培养现代社会里的应用型人才,这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主要动因。而现代社会需要的真正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广阔知识且能适应未来社会变化,他们将职业视为自我实现的基础。与此相应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就离不开科学研究,因此应用技术大学的真正内涵应该是“应用科技大学”。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中还要避免几种危险:避免应用技术大学沦为“职业培训机构”,避免高等教育中的新马尔萨斯倾向,避免以服务地方为由减少政府投入,避免地方本科转型沦为“表面文章”。  相似文献   

17.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国职业院校乃至应用型本科学校引进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或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创新的一种体现,但是“订单式”人才培养在职业教育领域进行全面的开展或者不加研究基础上开展,他是否适合中国职业教育现状,是否能与中国的职业教育精神相匹配。这种模式倒底是一种机制的创新还是一种责任规避却没有进行深入地研究,这目前也是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实践困境及冲突所在。针对上述问题,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机制创新逻辑与职业教育精神冲突及责任规避方面进行全面剖析。  相似文献   

18.
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在各高师院校不断强化“学术性”、强调“综合性”的追求中正呈现出不断弱化甚至缺失的趋势。事实表明,只有围绕专业价值塑造,务实地建构起促进学生专业成长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教育体系与能力训练系统,才能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师资质量提出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经济转型拐点”关键时期,而职业教育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万能钥匙”.我国职业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进而实现农村转移农民有序市民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进而增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产业梯度转移,进而实现我国东中西部整体经济转型;增加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进而节约企业生产成本.与此同时,我国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劳动力市场工资趋同导致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工业化进程加速给职业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为此,应实行全国统一的国家资格制度、重视职业生涯教育和建立相对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等.  相似文献   

20.
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学生技能水平提高的重要实践场所。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促进现代实践教学发展、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本文根据行业企业生产管理运行模式,结合高职实训教学体系,就如何建立适应现代职业教育需要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