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义"一直都是西方政治哲学重要的概念,柏拉图的《理想国》堪称是古代"正义论"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理想国》是一幅"正义"社会的美好蓝图,柏拉图设计了实现"正义"城邦的两种主要手段:公共教育和财产公有。同时,柏拉图还以"正义"原则为准绳,对古希腊的各种城邦政体进行了分析和批判。总而言之,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古代希腊的一部正义论,"正义"是柏拉图"理想国"最基本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的《理想国》被认为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他基于对当时希腊雅典社会政治的观察,看到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弊端,为了挽救古希腊城邦奴隶制的危机,柏拉图提出建立一个正义的城邦,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他提出治国者掌握治国的最高知识---“善”的理念。“善”的理念在《理想国》第六、第七卷中得到了具体的阐述,柏拉图将太阳比喻为最高的“善”,太阳是世界万物的光明之源,从而“善”的理念对于人类社会来说也是人类认识所能达到的最高的境界。在“善的理念”的指引之下,公民具备认识世界的能力,从而为建立一个“正义城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的“洞穴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洞穴喻”的哲学寓言。这是一个关于人从黑暗走向光明 ,从无知走向有知 ,从被遗弃状态走向被拯救状态的神话。它最形象地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理想 :“光源”是理念论的终极实在 ;“灵魂转向”是理念论的基本原理。柏拉图为西方思想精心设计了一个“光源隐喻” ,它是对光明的一种理解 ,是理性自主独立的凯歌 ,其核心是对“永恒在者”的“光源化”。西方现代文明之“根”一直可以回溯到柏拉图的这个最基本的哲学寓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分别是他们“政治-哲学”观的终极理想,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与差异,本身不是对立起来的概念,他们两人试图在终极理想上实现政治与哲学之间张力的消解.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要求哲学家成为王,王必须是哲学家;马克思在共产主义中通过人与自然、人与人对立关系的消解实现了哲学与政治的历史的统一.尽管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含有共产主义的因素,但是共产主义在他那里并不构成一个终极的价值因素,而经过多重改造生成出来的共产主义却是马克思的终极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的每一种文明都会伴随产生反思文明的思想.文明思想史是有待开拓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本文探讨了希腊古典文明由盛趋衰时期,柏拉图在其对话<国家篇>中论述的城邦文明论与"理想国"设计,这有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互助"与"分工"的城邦文明起源论和城邦国家的社会结构说;二是以"正义"理念为哲学与伦理基础的理想城邦国家设计;三是对古代希腊政制文明的历史比较分析.柏拉图的哲学与文明思想,对西方哲学与文化传统和西方文明思想史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两千年以前的希腊有一位象中国的孔子一样著名的思想家,他就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出生在雅典的一个贵族家庭,曾游历过麦加拉、埃及、昔勒尼、南意大利和西西里等地。四十岁左右他回到雅典建立一所学校,名叫“学园”,他在学园中从事教育和写作达四十余年。柏拉图不仅是著名的哲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教育家。他十分关心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为了挽救日趋走向危机的城邦奴隶制度,他企图改革当时的政体,提出了建立“理想国”的方案,而把教育视为实现和维护“理想国”的根本手段。为此他著书立说,提供教育理论和方案;开办学园,培养和造就未来的统治者;他还派出学生为一些国家提供政治咨询。  相似文献   

7.
关于柏拉图的研究著述连篇累牍,尤聚焦于柏氏的“理念论”与“理想国”。本文拟另辟蹊径,力图揭示出“柏拉图对话中”所隐含的神学思想。简言之,柏氏的神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柏拉图对古希腊传统神话的批判与净化;二,柏拉图把其伦理学奠基在以灵魂不朽为主的信仰上;三,柏拉图建立了一套既有别于希腊传统又有别于基督教的宇宙创世说。通过分析,我们会发现柏拉图的对话是古希腊传统神话神学向中世纪神学嬗变的过渡形态,而柏氏的神学思想则是西方理性神学和道德神学的滥觞。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的理想国及其“哲学王”思想是其政治哲学的核心,是以理念论作为哲学基础的。柏拉图认为,世界分离为两个不同的领域,即可感世界和可知世界。真实的世界是在具体事物之外的存在,是人类理性才能把握的抽象的理念的世界。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对理念世界的认知和接近,是灵魂对迷失的理念的“回忆”。最高的理念是“善”,它是宇宙万物的最高原理,只有在“善”的理念引导下的城邦才会具有正义的品质,而拥有这种最高智慧是哲学家的天性。“哲学王”是在政治生活领域中的理性治国的体现,是柏拉图政治思想中最核心和最有独创性的地方,是一种知识与权力相结合的政治制度,是建立在作为本体论的理念世界中的理性国度。  相似文献   

9.
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在理想国、哲学王或贤人政治、为政以德等方面有同有异。孔子的思想带有更多的现实性,是建立在以家庭本位基础上的、以人伦道德为统治手段的等级社会;柏拉图则是想建立以国家本位、以国家道德规范为统治工具的、毫无流动性的等级社会。他们的思想虽有闪光之处,但也对后世的专制和极权主义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悲剧在亚里士多德文艺思想中占据着比史诗更加重要的地位,它继续了“四因说”的一贯立场,将“摹仿”的对象放在现实的人的层面,突出人在实现活动中的丰富性、具体性;从西方早期特别是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上看,它取消了《理想国》对诗人的消极态度,但并没有和柏拉图的诗学思想截然对立,它坚持悲剧要按照可然律和必然律推进;亚氏对柏拉图的温情超越实现了人学的归趋,厘清这一层关系对于了解希腊文艺思想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柏拉图《理想国》中正义与教育的关系的解读,阐释了正义作为理想国的核心和目的是德育的目标,也是教育的目标;教育是理想国的重要手段,是理想国的决定作用,正义和教育,在本质上是统一一体关系。试图澄清对柏拉图哲学涉及伦理、政治和心理问题的模糊观,以揭示正义和教育所承载的永恒价值,以及对我国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建设的"中国梦"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一部综合性著作,它涉及政治,伦理,哲学,教育,文艺等等多方面内容。它是为了挽救危亡中的希腊城邦制度而设计的一个以"正义"理念为伦理基础的理想城邦国家。其中所涉及的治国思想可以说是柏拉图思想的精华所在。现代管理是一种追求和谐,倡导民主和重视知识的新型管理,这些新的管理理念均可以在柏拉图治国思想中有所体现,这也是本文写作的重要目的。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巨著,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哲学王处于核心地位,也是实现城邦正义的重要条件。当哲学王统治时,理想国便实现了,这是其哲学王思想的主要内容。对此,我们必须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对哲学王的主张进行审视和反思,取其精华,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用。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对希腊城邦危机的理性思考。他设计构思了一个与现世城邦完全对立的理想城邦:强调社会分工以求实现城邦内部的和谐统一,用共产共妻制度消除统治集团内部的阶级分化与党派斗争,让哲学家当政以行仁政。柏拉图的理想国虽然是唯心主义的空想,但其主张不乏闪光之处。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通过其著作《理想国》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理想色彩的美好社会。这个社会由一个个完善的城邦组成,这些城邦民主而和谐,理性而法制,人民各司其职而又相互协作。在这个社会中,正义是引领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核心美德。这种正义观曾经影响过整个希腊乃至欧洲,并且促进了盛世希腊的出现,雅典、斯巴达等鲜活的城邦也在这样观点的引领下而跃然于历史的记忆。反观当今世界,当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起点之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对中国社会理想化期许的号召---“中国梦”,这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必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因此,柏拉图的正义观必然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国梦”有着巨大的启迪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理想国》是古希腊伟大哲学家柏拉图的主要代表作。在书中,柏拉图运用与不同人物对话的方式,从探讨“正义”的概念出发,全面阐述关于哲学、政治、道德、教育等广泛问题的见解。柏拉图提出了由“哲学王”统治、社会不同阶级各守本分、各司其职的理想国家模型,并系统论述了“哲学王”培养的教育方案。《理想国》是西方世界第一部完整的教育著作,其中所提出的强调教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注重精英教育、以心灵提升作为教育的目的以及以“四艺”(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理论)作为重要教育内容等主张,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正义”观念,提倡对人行为的理性制约;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仁人”思想,提倡道德的内化作用。“正义”就是守法践约,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相互干涉并接受理性的统治;“仁人”是从亲缘关系扩展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合理的秩序(礼)来维系人际间的关系,从而立人道之极,实现理想的完美人格。柏拉图认为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并不能真正了解知识的内涵,孔子认为出现礼崩乐坏的原因在于人们缺乏宽厚仁爱之心。因此,柏拉图提出了“正义”观念,重建标准来衡量一切是非曲直,并提倡哲学王治国;孔子提出“仁人”的标准来教诲人的思想行为,力图发挥道德的作用来挽救世道人心,并提倡圣人教化天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从中西方文化形成的早期的两个代表人物孔子与柏拉图的思想主张出发,以分别阐述他们代表思想的经典著作《论语》和《理想国》为依据,分析探讨他们在对个人的思想意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伦理以及社会群体的政治结构三个方面的不同主张:即孔子的思想以个人的修养为核心,强调先修己,再安人,后正名;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在从国家(城邦)管理的角度出发,设想了理想国的存在状态,并提出了“共产、共妻”的主张。这些分歧是中西方历史发展的早期就已经呈现出来的差异,分析和比较这些差异,使我们能够博采中西方之所长,为我所用,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法制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理想国》是古代希腊哲学家及教育思想家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的代表作,堪称西方的《论语》。柏拉图生活的时代,正值雅典奴隶制城邦走过了它的盛世。面对“礼崩乐坏”的现实,面对日趋没落与衰亡的国家,柏拉图以他逆流而上,百折不挠的勇气,通过上下求索,对比左右,提出了企图改革当时政体,重振雅典雄风的《理想国》蓝图。从西方的近代史开始,“公民”诈为社会政治学的概念是共和国家的所有国民,而《理想国》中的“公民”是把奴隶排除在外的一个国家的其他所有成员。柏拉图在他所设计的理想国中,始终把人(公民)的素质培…  相似文献   

20.
《理想国》是柏拉图基于一种对希腊政治危机的现实关切而提出的第一救国方案.在这方案中,他把国家和社会统一于道德伦理之中,认为个人和国家正义的实现,离不开美德,这不仅为社会政治危机找到治疗的良药,也为自己政治哲学奠定了一个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