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宁夏历史悠久,民族多融,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深厚,有历史继承渊源。位于六盘山下的隆德县,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宁夏具有代表性。田野调研发现,隆德县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农民画、篆刻艺术、书画艺术、马社火、回族刺绣、雕塑等七大类,其中前六类基本处在断层状态,唯杨氏家族的雕塑传承不断。传承断层的原因:一是家族传承出现衰势,没有得以延续;二是社会变迁使人们远离了传统非物质文化;三是工业文明带来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一是关注传承人,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政府每年要投入专项资金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二是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长效机制,要尽快解决好传承者与继承者的问题,从根本上培养非物质文化传人;三是建立民俗博物馆,尽可能保存古老文化记忆;四是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化艺术节,弘扬民族文化;五是实施政府非文化遗产保护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2.
东晋士族的艺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政权仅存百余年 ,却在书法、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领域涌现出众多艺术大家。东晋艺术的繁荣 ,呈现出鲜明的家族传承的特点。这种现象与东晋门阀士族颇具特色的艺术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家族二代与战略变革是影响家族企业基业长青的关键,但现有研究忽视远亲家族二代继任情况。利用2003—2018年已代际传承的中国上市家族企业数据,探讨不同亲缘关系家族二代对战略变革的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相对于远亲家族二代,近亲家族二代更倾向抑制战略变革;外部制度环境更完善的地区对上述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直接创办型家族企业对上述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以差序格局理论和社会情感财富理论的整合视角解释不同亲缘关系家族二代对家族企业的异质性影响,丰富了家族企业传承方式和战略变革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热贡佛像雕塑艺术的工艺技术从其分布、来源、品类、艺术特色,技术传承等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动物雕塑艺术历史悠久,融汇了中华各民族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和哲学思想。随着工艺水平、审美能力及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中国传统动物雕塑发展形成多个文化体系,其中不同时期的动物雕塑其文化特点及艺术特征区别较大。通过分析传统动物雕塑艺术的元素构成,了解中国传统动物雕塑的艺术表达方式,才能更好地从艺术表达的维度探寻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核心内容,进一步从多元化视角传承传统动物雕塑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6.
雕塑艺术走向公众,使雕塑艺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构成城市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以积极的、时代的、地域性的特征呈现。作为传承,它是一个积累、沉淀的过程,雕塑艺术还是城市文化属性显性的存在现象,其特征反映在文化的多种层面。  相似文献   

7.
中古弘农杨氏为北方大族,但却并非汉魏以来杨氏之旧门。此支杨氏因与文明太后之特殊关系而兴起,为了使其家族跻身一流高门之行列,除过伪冒高门之外,建立优美之门风也是其重要举措。此外,在发展道路上,杨氏选择了“文武兼重”的策略并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艺术思潮的巨大影响下,园林景观中所设置的雕塑也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从主题、形式和审美观等方面都对传统雕塑进行了大胆的反叛,使园林景观雕塑的艺术语言更丰富,形式更自由,对营造不同的景观效果和氛围起到辅助甚至主导作用。本文探讨了园林景观中基于现代艺术的抽象的雕塑、荒诞的雕塑、活动的雕塑、轻巧的雕塑,以及作为现成品的非传统创作方式的雕塑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展将于2011年9月12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届时将展出陈连富教授近年来雕塑精品30余件。 时代精神和文化状态需要艺术来承载传承,雕塑以“四维的方式”体现着时代的变迁。观念的变革以及所处时代、所处地域的文化内涵,在强化其物质属性的同时,  相似文献   

10.
蓝氏家族在明清即墨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蓝章创建传十二世、历四百年的华阳书院,是蓝家诗礼传家、科甲相继、英杰代出、蜚声乡里的基础。蓝氏一族为官廉介朴直,不畏权贵,以刚直上疏而知名;学官皆能扬书院之风,训迪生徒,讲伦圣道,循循有礼法。蓝氏世代向学,秉持儒生本色,著书立说,诗文代有闻人。即墨蓝氏家族文化的代际传承为研究青岛地区家族文化提供了视角。  相似文献   

11.
凤翔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以彩绘泥塑最具风格。它具有丰厚的民间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间艺术样式,彩绘泥塑的造型、绘制、用色都独具特色,体现出汉唐艺术的丰满和图腾文化的神秘,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凤翔彩绘泥塑与民俗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呈现出强烈的民俗文化特征,虎的形象在彩绘泥塑上表现突出它与远古的图腾文化有着的文化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2.
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历史及独特性,大学校园环境雕塑的设计首先要展现出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独特性,其次校园雕塑艺术要与学校传统、人文、建筑、环境相和谐统一,才能达到一定的审美境界,最重要的是校园环境雕塑的设计和建设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雕塑作为人类思维和劳动的产物,除了自身所具备的三维空间以外,还承载着雕塑家的艺术理想。观众在解读雕塑作品的时候,还赋予其不同的涵义,实现了雕塑的艺术意义。本文以中西方雕塑空间为研究课题,对不同文化创造的雕塑空间的差异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政府力量十分强势的时代,一个家族的发达与否,取决于与政府是否合作。在汉人当政的宋朝,杨氏乐与朝廷合作,出了一些官员。到了蒙古人统治时期,则坚决不出仕,表现出较强的民族气节思想。不乐出仕习惯影响的结果,让这个家族在元代没有政治人物。进入汉人重新掌权的明朝,因打击豪右政策而受到牵连。虽然有人想走科举之路,但准备不足,成功率低。直到明中叶才有突破,一门出了两个尚书、两个侍郎。此后百年左右,杨氏成为宁波科举大家族。正德以后,偶有人中举,固然有杨氏后裔退化因素,也与宁波科举教育不受重视的大环境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周扬认为文艺是政治的一定的形式。但文艺为政治服务,必须通过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在毛泽东《讲话》精神指引下,周扬要求文艺为政治服务与为人民服务很好地结合起来。要求文艺工作者掌握正确的世界观,满怀热情地描写人民的新生活,塑造出新人的艺术形象。文艺作品应当努力创造出为人民大众喜爱的民族新形式。周扬关于现实主义的这些理论,来源于苏俄文艺思想并受到毛泽东《讲话》精神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重点对云冈石窟的雕塑特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希腊雕塑、印度佛教艺术对云冈石窟雕塑特点的影响。云冈石窟是佛教艺术中国化、世俗化过程中所经历的重要阶段,其艺术特点上承汉代之雄浑,远袭希腊之宏伟、印度之华丽,体现佛教之平等,鲜卑之大度,下启盛唐之丰腴,完成了中国雕塑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相似文献   

17.
公共艺术建构和生产城市的公共文化和美学空间,塑造城市的文化形象,传达城市的文化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城市,城市雕塑或公共艺术随着北京城市文化发展定位的转变,实现了从单一性向多样化的文化和美学转变,构建了不同的城市文化和城市公共艺术空间,但在数量尤其是质量上,北京的公共艺术与全国文化中心城市的地位和具有世界影响力文化中心城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未来的公共艺术在国家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中应有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选取西赤道非洲的芳族雕像作为个案研究,探讨了西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的艺术人类学的三种范式。第一种范式是风格分析,将雕像本体以及形态特征作为研究对象。这种定量分析方法旨在区分雕像风格以及亚风格,其目的是对于芳族的艺术生产作出地理定位。这样的类型学方法被认为带有殖民根源,服务于监管与控制的目的。第二种范式是定性分析,关注的是意义而非形式。在本土研究基础之上,人类学家将芳族雕像看做是芳族社会文化价值系统的体现。这种方法是建立在田野调查基础之上的,突出文化的独特价值与思维方式,这种方法被认为是古典文化人类学范式,承袭了博厄斯在美国所开创的学派,这种研究传统起源于十九世纪的德国。第三种范式是后殖民方法。这种范式考察了自十九世纪以来雕像进入欧洲以来西方艺术家、收藏家以及博物馆对于芳族雕像的态度。这种方式关注对这些物品的挪用,包括将它们重新标识为“艺术品”,以及它们在国际艺术市场上的商品化。  相似文献   

19.
酥油花是青藏高原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一只奇葩,它具有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其中青海塔尔寺的酥油花尤为著名,成为该寺“艺术三绝”之一。然而,塔尔寺酥油花艺术的特殊工艺要求使其后继乏人,甚至出现了衰微的迹象。  相似文献   

20.
室外雕塑已开始成为城市园林绿化、市政建设、旅游休闲的新亮点,室外雕塑与社会时代、与环境、与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室外雕塑以其特有的艺术语言,通过视觉形象移情于现众,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