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青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56-58
尽管国家为助学贷款的推行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 ,可是助学贷款在实施时依然困难重重。为使国家助学贷款步入健康发展的道路 ,应从提高认识、引导学生消费意识、加强学生信用教育及完善个人信用体系等方面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保险业信用体系残缺、监管乏力、企业内控松散、市场违规及道德风险事件时有发生,而信用从根本上左右保险行业生存和发展。本文深入分析了信用缺损产生的各方面原因及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30-140
针对自然风险影响下农产品供应链面临供给不确定风险,从而导致供应链利润低下且难以协调,构建农业保险下风险厌恶农户与风险中性农产品加工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决策模型,分析农业保险对供应链生产与订购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投保保险具有正外部性,农产品加工商存在"搭便车"行为,因此设计一个农产品加工商分担农业保险保费的协调机制来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研究表明:(1)保费共担机制可以激励农户投保保险分散农业风险,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风险管理作用;(2)保费共担机制的介入可以同时提高农户的投产量与农产品加工商的订购量;(3)保险共担机制下农户与农产品加工商的利润均得到提高,供应链系统实现帕累托改进。最后用数值仿真验证保费共担协调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5.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而减轻银行风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了推动国家助学贷款更有效地发放,应从加强教育、改进技术、完善政策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6.
"文化教育是第一消费力",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使学生学费和生活费由个人负担的比重越来越高.对于贫困的大学生及其家长而言,助学贷款是他们进行教育消费的保证.但由于个人信用制度的短缺,我国助学贷款的顺利发放还需要有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车金融服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颖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261-264
汽车金融服务是汽车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汽车金融服务主体、业务范围、资金渠道、面临的风险等方面出发,分析了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我国汽车金融发展的现状出发,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建立以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为主的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扩大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以增强资金实力;加强汽车金融服务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具体包括建立个人资信档案登记制度,健全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建立个人信用担保制度,建立个人破产制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以保障和支持汽车金融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袁龙喜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5):73-75
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对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高度重视。助学贷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防范化解信贷风险,解决商业银行内在动因问题。当前和今后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关键和突破口在于:建设一套融道德、管理、政策和法律保障为一体的信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浅议高校贷款筹资的风险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邓先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155-156
近年来 ,高校通过贷款筹资以求发展 ,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贷款筹资的风险总是客观存在的 ,主要有不能偿还到期贷款承担民事责任的风险、失去银行信用的风险以及未来再筹资环境不确定的风险等。因此 ,高校一定要加强贷款项目的论证和管理 ,适度举债 ,提高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率 ,同时要努力增收节支 ,增加内部积累 ,降低筹资风险。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也要担负起责任 ,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 ,监控高校的筹资风险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贷款风险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奇颖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3(2):54-56
银行贷款已成为现阶段高校基本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贷款规模也逐步扩大,而高校用于偿还贷款的资金是有限的,由此引发的贷款风险不容忽视。本文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对高校贷款的特点、成因、后果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贷款风险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信用消费发展缓慢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消费制度在某些地区和某些产品中尚未形成气候,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信用消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四个方面的制约因素:信用消费环境差、信用消费风险大、尚未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有关的法律和法规不健全。为尽快发展信用消费,作者提出如下对策思考:(1)加强宏观调控,改善信用消费环境;(2)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3)实现信用消费与担保、保险有机结合;(4)加强和完善信用消费的法律、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2.
浅议当代大学生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由国家助学贷款陷入困境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祥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7(2):48-52
诚实信用是中国几千年传统化的主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诚实信用更是作为一项基本法律原则予以规定。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国家为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仅以学生自己的信用为担保的理想措施,本应得到很好的实施,然而目前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当代大学生缺乏应有的诚信教育、成长环境不良、法制观念淡薄从而导致信用观念缺失。对此,应通过改善育人环境,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建立健全信用的法律机制,增强法制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及法治和德治“双管齐下”等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着眼于目前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问题,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设计的四个利益主体:学生、银行、高校、政府来分析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存在的缺陷,把助学贷款违约率高居不下的原因主要归结于制度性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健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加快社会个人信用体系建立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郑曼曼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27(3):117-120
助学贷款的实施能够更大程度地为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子提供改变自身命运的平等机会,但我国目前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仍不尽理想,本文从经济学方面分析助学贷款陷入困境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能源企业重大信任危机频发,甚至多次成为舆论关注热点。当前,国家能源局通过发布《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2016-2020)》《能源行业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性文件,着力推进能源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然而,由于能源企业信用理念尚未有效形成、国家信用法律制度有效供给不足,导致我国能源企业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着治理机制不完善、信息采集不足、监管方式僵化等问题。为了加强我国能源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树立能源企业信用理念,确立信用治理机制,创新信用监管方式,建立信用法律制度,构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两难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农业保险商业化经营与政策性运营各自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中国在两难约束下探索建设现代农业保险制度应从实际出发,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基础上,区分政策层次力度,突出政策重点,兼顾公平与效率,建立政策支持引导下的多层次业务种类与多种组织形式相结合的混合型农业保险模式,并从政策保障调节机制、经营组织与管理制度以及再保险、风险准备基金等方面加快基本制度创新改革。 相似文献
17.
浅析我国刺激国内消费所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我国政府把刺激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之一,采取了各种积极的货币政策,但效果不太显著。本文从三方面分析了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的原因并结合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欧阳培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已逐步由供给方面转移到需求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扩大内需,特别是如何启动国内消费需求来推动经济增长,就成了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一个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潜在经济,国外需求进一步减弱,国内投资需求增势平稳,买方市场的形成和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真正而持久的拉动力量等方面,较为深刻的作了启动国内消费需求的理论思考;并从大力培育公用事业消费市场,制定有利于启动国内消费需求的宏观调控政策,抓好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积极开拓服务市场,把教育转向社会化、产业化等方面,提出了启动国内消费需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魏海港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5(5):30-32,51
融资租赁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作为一种融资与融物密切相关的信用形式 ,对于弥补企业资金的不足、加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 ,融资租赁业在我国的发展却举步维艰 ,本文分析了困境所在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融资租赁业的各种对策。 相似文献
20.
贾达文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20-22
2007年以来,中央对农业保险的高度关注和强力支持,使我国农险试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政策性农险商业化运营仍面临诸多困境:农业保险的高赔付与商业运营的趋利性之间存在矛盾,农业保险的协同性与政府部门“缺位”之间存在矛盾,农业保险的低补偿性与农业产业高风险性之间存在矛盾。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需要先试点后推广,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应对巨灾损失的风险分散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