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静 《职业》2017,(32):76-77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正面临很大的挑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所以,将职业资格证书与相关专业教学结合起来是很有必要的.中职学生在取得了学历证书后,也要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针对中职会计专业如何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进行思考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宇 《职业》2002,(9):4-6
经过将近十年的努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我国已经家喻户晓.1994年以来,全国有3500万劳动者获得了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及就业准入制度正在成为推进职业教育培训事业的一面旗帜.今年7月,第四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此之前,国务院的几位主要领导同志在研究职教工作时反复强调,要推行职业教育与就业资格相联系的准入制度,要通过推行职业资格证书来发展职业教育.要提高证书的含金量,同时要求企业优先录用有证书的人员,以引导广大劳动者努力学习技能,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应当说,这次全国职教会,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   ……  相似文献   

3.
李伟进  袁巍然 《职业》2012,(32):83-84
本文对江苏省徐州各职业院校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相关联的现状,提出了在职业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4.
双证书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证书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为加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推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提出:“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  相似文献   

5.
张楠 《现代交际》2010,(12):202-202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发展迅速,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形成滞后,导致职业教育中课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不能相匹配,学生所盲目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不能与就业准入相契合,无法形成教学与就业的有机结合,以至于用人单位选用人才没有一定的职业衡量标准。本文从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概况、存在的法律依据以及解决的办法三个方面来论述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邓强 《职业》2011,(24):41-41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明确学习目标 为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有效、实用的专业技能,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意愿。一方面,实行"双证"制度,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毕业、就业的必要条件,学生毕业前要先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然后才能根据在校成绩颁发毕业证书。  相似文献   

7.
《职业》1999,(6)
编者按:为进一步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规范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者素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999年5月24日~30日在全国开展了职业资格证书宣传周活动。现将《职业资格证书问题解答》刊登于下,供参考什么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  相似文献   

8.
邢晋儒 《职业》2007,(36):32-33
职业技能鉴定的核心是质量,质量是职业资格证书的生命.1993年7月,国家劳动部颁布了《职业技能鉴定规定》,在全国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相似文献   

9.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认证如何有效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林 《职业》2011,(24):110-111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依据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孙杰利 《职业》2017,(15):102-103
一、实施背景 现行技工学校学籍管理规定:技工学校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即具有技工学校全日制学籍的学生,操行考核合格,学完教学计划规定课程且考核全部合格,或修满规定学分并且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准予毕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校核准学生能否毕业,侧重的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及技能水平,对学生操行的考核也主要停留在日常行为规范方面,忽视了学生在职业道德、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这直接影响到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职业》1994,(2)
劳动部人事部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规定》本刊讯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有关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精神,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加强劳动人事科学化管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正常职业秩序,劳动部、人事...  相似文献   

12.
《职业》1996,(3)
贯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成都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体制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劳动部李伯勇部长在《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一项重要改革举措》一文中指出:劳动力市场的建立迫切需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相似文献   

13.
苏瑜 《职业》2014,(21):162-163
对于技工院校物流专业学生而言,国家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是进入物流行业就业的“通行证”,还是取得毕业证书的必备条件。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学习基础较差的技工院校学生难以适应理论性较强的物流师职业资格鉴定模式,通过率不高。本文结合参与物流师职业资格考证辅导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物流师职业资格考证通过率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4.
葛玮 《职业》2001,(2):47
《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2000年劳动保障部颁布了《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的规定》,明确对90个技术工种(职业)实行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就业准入制度,要求凡初次就业的劳动者,只要从事国家规定的技术工种职业,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方可就业上岗;用人单位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必须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 就业准入制度的实行,使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劳动者就业上岗的必备的前提。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不但是广大从业人员、待岗人员、转岗人员的迫切…  相似文献   

15.
周常青 《职业》2007,(9):18-19
对证施教是将学科标准与职业标准整合,按照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对证施教是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的,是推行职业资格证书的必然要求,是降低人才培养成本的必然要求,是实施两年制改革的前提条件,是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 ,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考核、使用建立了统一、公正的衡量标准。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 ,职业资格证书已经成为劳动者就业的必备前提条件 ,同时 ,作为职业能力的客观评价 ,为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双方普遍认可。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不再仅仅是广大从业人员、待岗人员的迫切需要 ,已经成为各级各类普通教育院校、职业技术教育院校毕业生追求的目标。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核心之一 ,是实行社会化的职业技能鉴定。为适…  相似文献   

17.
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国家部门颁发的技能水平依据,应该能真实地反映出拥有者的专业技能水平。目前,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认可度正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笔者通过阐述部分地区中级维修电工的职业资格考试,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朱兵 《职业》2008,(32):14-17
<正>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国  相似文献   

19.
《职业》1994,(2)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劳动部部长李伯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把人才培养和合理使用结合起来”,“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劳动者...  相似文献   

20.
何玉婷 《职业》2014,(26):152-153
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职称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技术等级证书)是事业单位人员参加技术岗位竞聘的必备要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两种证书的使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和滞后性。对此,本文提出加快完善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统一的职业资格评价体系,是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