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喜珍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1):125-128
老龄社会关怀的中西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崇祖尽孝与敬神博爱的文化根源差异;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实践形式差异;德行不朽与回归上帝的终极目标差异.人口结构老龄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共同背景决定着中西老龄社会关怀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并将趋同. 相似文献
2.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缔造了不同的饮食文化,所以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对饮食的观点和态度、饮食内容以及饮食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笔者着重分析了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饮食观念、宴会礼仪、饮食内容等方面的跨文化差异,揭示了导致饮食文化差异的深层次的原因,并阐明了随着跨文化交际的发展,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互补和兼容的因素也会增多。 相似文献
3.
涂兵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5):68-70
任何翻译伦理受主体社会文化的制约。中国传统翻译伦理主要建立在义务论的基础上,而西方翻译伦理则以功利主义为基础;中国传统翻译伦理注重体现人际关系,而西方翻译伦理则强调文本关系。这对现代翻译研究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单宏军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4):132-135
从直观表面来看,中西文学的差异首先表现在文学体裁的差异上。中国文学在"意境"说(重表现)的文学理论的影响下,自古抒情性文学体裁就十分发达;与之相反,西方文学在"典型"论(重再现)的文学理论的影响下,则是叙事性文学体裁较为发达。究其原因,这主要是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直接造成的,它首先主要表现在双方的语言观(言意观)上。这就是说,导致中西文学巨大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乃是中西语言观(言意观)的不同,也即言意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试论现代中西离婚伦理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桂梅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2):42-45
现代社会,中西离婚伦理有共同的发展趋势。它表现为:离婚自由是人们的追求;离婚率上升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对离婚的宽容度提高;离婚的社会调控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6.
中西运动服饰文化差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运动服饰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人和自然关系的不同理解上,对人自身意义的不同思考上,对服饰作用的不同认识上以及对体育运动开展的精神实质的不同目的上。 相似文献
7.
文化哲学视野中的中西爱情伦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梅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3(2):53-58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中西方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爱情伦理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表现为中西方人都赞美爱情,追求爱情,推崇爱情的忠贞不渝的品质。不同点体现为中西方人的爱情在社会和人生中的地位不一样;爱情的内涵有所不同;爱情的价值取向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屈新儒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4):18-22
人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问题。每个国家的人权观都是本国主流文化在人权领域的表现。中国和西方的人权观在诸多方面存在截然不同的价值定位和选择。中国人权观主张义务本位,西方人权观主张权利本位;中国人权观发生于礼治环境,西方人权观产生于法治环境;中国人权观侧重对超验人生价值的追问,而西方人权观侧重现实的功用;中国人权观重视群体的权利,而西方人权观重视个体的权利;中国人权观重视人际的和谐,而西方人权观侧重人际的界分;中国人权观侧重人生价值的完满,而西方人权观侧重人生日用的实现。西方人权观的致用性、个体性、务实性可以弥补东方人权观“有神无体”的制度性缺失;而中国人权精神的高远性、和谐性、完满性则可消除西方人权观“有体无神”的工具性僵硬。 相似文献
9.
游小留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Z1):48-50
中国诚信伦理重内省自律,西方诚信伦理重制度他律,两者各有优劣。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医疗诚信建设过程中,应将中西方的诚信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医疗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戴真真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8,(1)
中西传统哲学的差异是明显地存在着的,研究者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加以研究。本文着重从各自在传统的认识论、科学观和伦理观等方面的差异,并根据张世英先生在《境界与文化》一书中所说,作一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1.
彭俊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59-61
由于中西方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伦理思想、价值观念也各不相同。作者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以文化与自然的关系为切入点,从平等、主体、幸福和宗教等方面探讨了中西方在价值文化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张萍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48-50
通过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理想人格的标准、"人"的内涵的理解、实现途径和方法和行为评价标准的比较,期于对发展和完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研究工作有所推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想人格有所启示,构建一种为当代社会群体所需要的、普遍认同的、富有时代感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3.
中西饮酒文化差异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中西饮酒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以及饮酒文化与文学艺术、时尚等方面的关系,中西酒令对比等,指出中西饮酒文化差异实际上是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的饮酒文化以展现人文内涵为主,酒与诗歌、文学的关系以及历史悠久的文字酒令,无不体现出这种内涵,而西方饮酒文化包括酒与时尚的关系则主要体现出对酒的尊重与欣赏。尽管中西方对饮酒文化的理解不同,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酒文化,比较中西方饮酒文化的差异更能彰显中国酒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使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酒文化,欣赏中国的酒文化。 相似文献
14.
饶欣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2):112-116
从环境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以及有关环境伦理机制等层面对中西方环境伦理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 ,认为中国环境伦理研究既要大胆吸收西方环境伦理理论中的积极成果 ,又要认真研究和总结中国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合理因素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 相似文献
15.
中英姓名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3):122-125
本文从中英姓名的起源、构成及其命名习惯等方面对中英文化在姓名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从新的角度探讨东西方的民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社会历史背景方面的差异,有助于更全面的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促进东西文化的了解与交流。 相似文献
16.
陈保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和西方哲学相比 ,中国哲学很少讨论彼岸世界和来世问题。这种取向差异可以通过语言范畴化程度的分析得到进一步证实。语言文本中隐藏的观念和语言结构或语言范畴中隐藏的观念具有不同的性质。语言范畴集中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深层思维取向。汉语缺少虚拟语法范畴反映了汉民族不太关心超事实和真实事实的对立 ,而不是没有区分这两种对立项的能力。可以说中国哲学的主体者汉民族有一种泛实思维取向 ,而西方哲学的主体者印欧民族有一种关心超事实和真实事实对立的超实思维取向。这种差异在宗教、逻辑学、数学和科学活动中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17.
中西伦理学理论形态、道德范畴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英敏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3):1-8
本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西古今道德规范与体系之比较,从中可以看到中西在道德原则规范,伦理学体系的特殊性与共同性,对建立完善的科学伦理价值观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胡靓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30-131
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不同,中西方在宴客习俗上有很多差异。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产生的误解、不快、关系紧张等问题都是由于双方不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造成的。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更好的表现,有必要了解中西方宴客习俗的差异,剖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探究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这样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不同的中西文化,扫清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19.
吴雪松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57-60
中西方语言价值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口才的认识迥异.其差别体现在语言文化、思维方式、礼貌特征等多方面.人们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化模式来分析另一种文化.认识差异,了解原因,才能排除跨文化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