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简牍出现时代的确定,学界尚有争论:或认为与殷商甲骨文同时代;或认为更早;或认为晚于殷商甲骨文时代。依据对董作宾“册六”之辞的商榷释读,对甲骨文、金文“册”字造形依据的再探讨,以及甲骨文的功用等来综合判断,可以进一步推定,甲金文中“册”字的造形依据不是甲骨而是简牍,“册”字的本义是指简牍文册而非甲骨文册,简牍在殷商甲骨文时代即已出现。  相似文献   

2.
简牍帛书与文献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起简牍、帛书的重大考古发现 ,足以影响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 ,修正过去人们对古文献传播方式的观点。《周易》、《诗经》、《孙武兵法》等典籍的出土 ,结合某种文本自身存在的内证 ,以及其他文献的记载 ,我们可以认识到古文献流传的两种根本方式 :一是静态的 ,被埋入地下的文献出土了 ;二是动态的 ,在人间流传的文献 ,后来出现了差异。现在是建立科学文献学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3.
谶纬文献是汉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的具体时代众说纷纭。无论是通过对《后汉书.杨厚传》有关记载的推断,还是基于《华阳国志》"王延河平"和《汉书.李寻传》李寻说王根之语中"五经六纬,尊术显士"的记载,都可以推断谶纬文献的初步形成时间不晚于汉成帝时。至于在学界影响较大的谶纬起于哀、平说,则可能缘于对张衡奏疏内容的"误解"。  相似文献   

4.
辛德勇 《文史哲》2012,(4):49-59
学术界在研究新出土简牍文献的同时,也对简牍文献的发现和利用历史,作过很多研究。迄今为止,都是将西晋时期出土的《汲冢书》看作是首次出土的简牍文献。同样是在西晋时期,臣瓒在注释《汉书》时提到过一种名为《茂陵书》或《茂陵中书》的文献,前人对此没有作过深入考究。所谓《茂陵书》,是指在西汉茂陵出土的一批汉武帝时期的公牍,其具体出土时间,是在新莽东汉之间赤眉军占据长安的时候。就简牍文献的发现历史而言,《茂陵书》的出土要早于《汲冢书》二百五十多年,堪称最早见于记载的出土文献;就其史料价值而言,似亦胜过晚近以来敦煌、居延等地所获同类案牍。  相似文献   

5.
在丰富的秦简、楚简材料的基础上,秦简牍文和楚简帛文的断代研究已经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随着更多出土文献的发布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或对已有结论有了新的补充,或又发现了新问题。其中,两类文字的比较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而且秦简牍文和楚简帛文的比较研究还相当薄弱。  相似文献   

6.
户口的清查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基础,户政制度因此成为封建国家行政管理制度中极受重视的一项。简牍文书中记载有不少汉唐中央政府关于户口的清理、调查的原始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考证、分析,可以了解汉唐户政制度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7.
《文史哲》2017,(2)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在韩国境内相继出土了新罗、百济时期记有"椋"字的木简。从木简内容看,"椋"是与粮食、物品储存有关的仓库系统,有仲椋、下椋之分。"椋"有专门的"椋司"来管理;从带有""字的瓦片来看,"椋"是有瓦的地上建筑。"椋"在中国现存的传世文献中,未见有仓库之义,而它从木京声,从词源、词义上与表仓廩之意的"京"同源;从建筑形制看,"京"底部当有立柱或高台,为地面建筑物,这与椋的建筑形制相合。在4世纪末逃亡到朝鲜半岛的中原汉人的壁画墓中,出现了储存食物的"京屋";在5世纪初的高句丽壁画墓中出现了表仓库之意的"椋"。"椋"这样的涵义及建筑形制经由百济流传至日本列岛。传世文献和简牍材料均反映出古代朝鲜半岛的仓库制度与中国的仓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与汉四郡以来中国简牍文化向朝鲜半岛辐射,百济和孙吴、南朝各代政权的友好交流密切相关。韩国木简在东亚简牍文化的传播中,起着连接中国、日本的重要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由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冯胜君教授任首席专家,以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为主要依托单位的课题"简牍学大辞典",获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项目编号:14ZDB027,资助经费80万元)。该项目的启动,将对出土简牍的研究产生显著的整体推动作用。在纸张发明和普及应用之前,我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以竹木简  相似文献   

9.
论于越的族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于越的族源,学术界有三种代表性观点:(1)于越是汉族祖先从西南出发的外迁与驻留;(2)"越为夏裔"说;(3)"越为土著"说。文章对这些观点作了详尽的辨析,阐述了于越的族源问题。认为相对于理论探讨和文献记载,新近发现的考古材料更能说明问题,因此倾向于第三种观点。  相似文献   

10.
作为体现当前汉语辞书研究最高水平的大型工具书,《汉语大词典》由于各种原因在义项、书证、释义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缺憾之处。建国以来,在楚地和秦地出土的大量简牍文献,尤其是其中的《遣策》等材料为汉语词汇史特别是量词史的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主要体现在增补词语义项、提前始见书、订补释义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殷代的书写材料以甲骨为主,辅以竹木和青铜。我们认为,在殷代,使用广泛的书写材料是简牍。而且,至少在武丁时期之前就已有简牍的存在。下面试就这两个问题谈谈我们的一点看法。 首先,在殷代,简牍的大量存在是有其材料基础的。据研究,当时殷人生活的地带气候温暖,雨量比较丰沛,适宜竹木的大量生长。甲骨文中有延雨、缉雨的记载。如有武丁甲骨云:“辛未卜,争贞:兹八月帝令多雨?贞:兹八月帝不其令多雨?丁酉雨,至于甲寅又八  相似文献   

12.
杨逢彬认为,甲骨文中的"暨"都是动词,意义是加上、附加.本文不同意杨文的观点,认为甲骨文中的"暨"不但有动词用法,也有介词和连词用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目前所见到的简牍材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就羌族的种落、护羌校尉与护羌使者、民族压迫与羌人的反抗等问题予以探讨,印证和补充史书记载。  相似文献   

14.
甲骨文、金文和传世文献中有"王臣"的记载.甲骨文中有一类"王臣"是商王的私兵;还有一类"王臣"主要协助商王进行占卜活动;"王臣"内部也有等级之别.但总体来看,商代的"王臣"主要为商王所有,平时在商都附近活动.西周早、中期的时候,"王臣"的状况大体与商代相类.然而,到了西周晚期的时候,"王臣"变得前所未有的扩大,整个周王国里周王以外的人都应当属于"王臣"的范畴.西周时期"王臣"内涵的扩大与西周分封制的统治功能是有密切关系的.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6,(12):65-70
汉大赋的兴衰与简牍媒介发展历程是相当一致的。在简牍媒介应用最为频繁的汉武帝时代,大赋也达到它的顶峰。随着纸媒介不断挤压简牍媒介的应用空间,汉大赋也开始逐步走向衰落。简牍媒介的普及使中央集权的帝国模式得以顺利完成行政管理与意识形态建设,汉大赋即是当时帝国思想意识的产物。通过简牍这一特殊媒介,汉大赋沟通了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两种文学传统,并且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空间意识。  相似文献   

16.
商汤立国之前商族虽经历多次迁徙,但先商时期商族主要活动于豫东商丘一带。关于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历史文献中有众多记载,甲骨卜辞中"商"地也频繁出现,商丘地区至今仍存有商人先祖及其后裔宋国的众多名胜古迹。在考古方面,商丘的永城、柘城和夏邑等地均发现有先商时期考古文化遗存。文献材料、甲骨卜辞、名胜古迹与考古发现均表明,殷商文化起源于豫东商丘地区。  相似文献   

17.
姚小鸥先生在<北方论丛>2004年第1期发表了<简牍碑铭文献与〈九歌·湘夫人〉的若干解说>一文,论定<湘夫人>"与佳期兮夕张"的"张"字为"瞻"字的通假.从文意、韵律以及<楚辞>用张字的本意,可以证明"张"字不当作"瞻"字,张瞻二字古音不同部,亦不得通假.  相似文献   

18.
《竹木春秋》一书在居延汉简文献征引和理解方面存在诸多错误 ,如简牍学文献常识、简号、简文用字、用词和简文理解等。本文仅以居延汉简为题 ,找出其问题 ,并加以纠正 ,以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了新疆古代鄯善国使用的佉卢文简牍的形制与功用,提出其形制深受汉地影响,有楔形检(kila-mutra)、矩形检(hasta-lekha)与不规则形简牍(ganana-prava爞nag'a)三种类型;就功用而言,楔形检用于国王颁布诏令,矩形检用于官员颁发法律文书与私信往来,不规则形简牍用于记录收支。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一件征集来的佉卢文简牍进行了研究,从形制、字迹与语义三方面证明了该简牍是一件以真迹为基础的伪造文书。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在对汉代简牍中的私文书进行全景式的扫描后,从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窥视出汉代简牍私文书所反映的汉代社会生活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