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裴作贤 《新天地》2011,(9):129-129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离不开生活。对于初学作文的小学生而言,常常感到没啥可写,难以下笔。那么怎样指导学生从生活中选择作文材料呢?作为一个有着二十余年教龄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许多学生觉得作文没啥可写,不知从何入手,写些什么。这种困惑,不排除行文方法的欠缺,但主要是因为腹中空空,确实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要写好作文,需要培养许多方面的素质,丰富的积累便是其中之一,并且是根本,是源泉。如果没有丰富的积累,要写好作文,就是无本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要解决中学生作文没啥可写的问题,当首先从积累入手。  相似文献   

3.
如果问学生,学语文最难的是什么?大都会回答:作文!为什么?没什么可写!就是作文课堂上也是这样说。确实,在作文课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挖空心思地"教",学生硬着头皮地"挤"。结果他们写出的作文还是语言干巴,内容贫乏、空洞,缺少真情流露。中国有句古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什么?就小学生而言,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见,要写作文首先就要有可写的内容。但现在学生在作文时,常因没东西写而愁眉苦脸,就是因为他们脑子里没有生活,或者说他们在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  相似文献   

5.
许多小学生谈作色变,害怕作文。究其原因,多数是学生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学生们看到作文题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根据要求独立作文,而是在记忆仓库里搜索,自己曾看到过的哪篇作文符合本次要求,克隆一篇。搜索不到便紧皱眉头,苦思冥想。每当看到学生绞尽脑汁而不得其果的时候,我总是想:小学生原本有着丰富的生活、丰富的情感,他们的童心、童趣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困惑着广大语文教师他们常常面临这样的问题:学生提笔作文时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在作文中表达的情感空洞或牵强,有的作文胡编乱造,缺乏真实性。农村学校尤甚。教师在作文指导时经常感到无从入手,既抱怨学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往往视作文为畏途,怕作文、恨作文,不爱写、不会写。提到作文,许多学生唉声叹气。作文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乐于写呢?  相似文献   

8.
一提起作文,学生常常说“无啥可写”。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老问题。因而,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挖掘生活,组织材料,构思谋篇,使“无啥可写”转变为“有啥可写”,是作文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无啥可写”,表现在作文上,一般是内容空洞,材料贫乏,叙述、描写和说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怕作文,原因诸多:一、生活枯燥,每天两点一线,从家到校,从校到家,每天除了作业还是作业;二、不善观察,许多可写的素材,在学生眼里熟视无睹;三、命题单调,自然还有其他种种原因,不做细谈。许多教师也讨厌作文课,认为学生没生活不好命题。其实,在学生教材、教学实践、生活实际中的作文素材实在是太多了。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作文是学生的自我表述的形式之一,是白内而外的输出。很多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积累少。作文时经常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以至于作文内容空洞。题材狭窄,语言枯燥,形式呆板。据不完全调查,有40%的学生对待作文的心境是消极的,视写作为苦差事,他们怕作文、厌作文。因而不想作文。然而。利用电教媒体,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把人、事、物、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起学生的写作冲动。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写作不仅是语文教学的能力目标,也是学生表情达意的需要,更是学生性灵的抒发。可是在老师和学生中,谈作文色变的现象比比皆是。老师怕教,学生怕写,总觉得生活中可写的素材太少,题材捉襟见肘。学生作文题材老套单一、千篇一律,无话可写已成切肤之痛。作文的胡编乱造、假话空话现象更是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文成绩是学生语文水平的集中反映。但目前的中小学中,却普遍存在着“谈文色变”的现象,学生们多苦于没有什么可写,憋不出来;教师们苦于操心劳神而又收效甚微。怎样才能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呢?近来,一些教师把幻灯搬进了作文教学的课堂,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为提高作文课的教学质量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下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写作素材。中小学生的感知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所以,他们观察事物比较肤浅、笼统、不精确,常常忽略许多主要的东西,加上遗忘的影响,他们对客体的往往模糊不清,容易发生混淆。另一方面,中小学生的知识面较窄,在生活积累贫乏。作文时,如果只以他们自己的感知印象为依据,必然会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即使写出来了也必然空洞无物,含混不清,甚至出现漏洞或错误。如写  相似文献   

13.
无材料可写.一直是滞碍学生作文提高的一块绊脚石。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使自己深刻体会到“大量读写”不愧为解决“无米之炊”的灵丹妙药.给学生的作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学生在作文的天空里自由飞翔。“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是烟台市教研室设立的创新作文教学试验的一个重点课题。其核心是课内、课外双轨并进,大量读写.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创造性劳动。目前不少中学生讨厌作文,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勉强成文也是语言干瘪,联想孤立,构思简单。其原因是学生思想闭塞,创造性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合理开发。语文教师应精心点拨,耐心诱导,成为学生作文的“导师”。怎样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呢?第一,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与社会接触少,缺乏素材,总觉得无事可写,因而对作文缺乏兴趣。面对这种素材危机,教师的责任在干帮助学生摆火种种束缚,创造有利条件,使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潜力得到较大限度的发挥。挖潜措施:一可以从教材上打主意。不少教材可让学生…  相似文献   

15.
学生感到作文难.是因为觉得没什么可写.这是学生未能将写作与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的缘故。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我觉得必须从教学内容人手.设置作文情境.刨设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描述材料.让学生展开思维活动,运用言语去描述。通过改进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把作文教学与智能训练、语言表达、性情陶冶、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变单一封闭式教学为多元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6.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发现有些学生索尽枯肠,绞尽脑汁,还是感到无物可写,无感可抒。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让他们不再把作文视为畏途,而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呢? 攻“难”,变怕写为乐写生活中的事物纷繁复杂,千奇百怪。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要能反映得准确、深刻,实非易事。难怪清朝批评家金圣叹用“心疾气尽,面犹死人”来形容写文章的艰难。习作虽不同于创作,但训练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反映客观事物,也是很难的,学生怕写作文完全可以理解。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着力引导学生在攻“难”的过程中,变怕写为乐写。那么,怎样帮助学生攻“难”呢?  相似文献   

17.
一、“百字作文”的灵感来源孩子们怕写作文这是不争的事实,原因大致有两个,其一为无话可写。缺少写作素材一直是孩子走上写作道路的“绊脚石”。如今的孩子,活动参与不少,书籍阅读不少,可到头来作文还是不会写,关键也在参与体验后没有及时予以记载、积累;其二为不知如何写。虽然他们也阅读过很多“教写作”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是多年以来形成了“作文作文憋死小人”的现象,学生们总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没有什么情感可发,对待作文马马虎虎,消极应付。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已成为广大师生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自己在实践中的几点做法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如何使我们的孩子在习作中真正有话可说,有真正的东西可写,这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深思的问题。提倡感悟式的生活作文,引导学生感悟自然纯真的美,感悟现实的生活美,感悟人性的美与丑,我们的孩子就会觉得“作文,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  相似文献   

20.
根据调查,目前大多数中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最害怕作文课。他们感到“作文难”,难就难在没有什么事情可写。每每提起笔来,脑袋里空空如也,没有几句要写的话。长此以往便丧失了对写作的兴趣。要改变中学生的写作实际状况,必须从丰富他们的生活,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扩展作文内容诸方面入手,开拓写作的材路,使学生喜欢作文,主动练笔,逐步提高作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