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多年以来,我们给予了“人才”一个“守恒”的定义:凡具有“中专和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和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但实际上,随着中国加入WTO,“惟才是举”,人才热急逮升温,“人才”的内涵、“人才”的标准也随之悄然发生了变化。最近媒体关于“什么是衡量人才的标准”的大讨论沸沸扬扬即能说明社会的关注程度。与时俱进,重新界定人才的概念是对的,但及时纠正因此衍生出来的误区也是必要和必须的。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定义 “你是个人才吗?”如果拿这样的问题,去问任何一个中专毕业生或一个普通技术员,恐怕多数人会感到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但是,我们从目前各地的统计中能够找到“标准答案”:凡具有“中专和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和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都被“理所当然”地纳入了统计范围。在此,“人才”是与学历和职称画等号的。  相似文献   

3.
路济平 《人才开发》2002,(11):10-11
传统的定义 “你是个人才吗?如果拿这样的问题,去问任何一个中专毕业生或一个普通技术员,恐怕多数人会感到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但是,我们能够找“标准答案”。各地、各部门在统计人才数量时,凡具有“中专和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和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都被“理所当然”地纳入了统计范围。 于是,我们明白了,“人才”的概念,就这样被确定,学历和职称是“硬指标”。 这,就是当今通行的“人才”定义。  相似文献   

4.
“人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现阶段,有关部门对人才的统计,是按照具有“中专和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和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这样一个标准来确定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卫生事业单位制度改革的深人开展,不少医院对新录用的大、中专护理专业毕业生实行人事代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多年以来,我们给予了“人才”一个“守恒”的定义:凡具有“中专或中专以上的学历”或“初级和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但实际上,随着中国加入WTO,“惟才是举”,人才热急遽升温,“人才”的内涵、“人才”的标准也随之悄然发生了变化,最近媒体关于“什么是衡量人才的标准”的大讨论沸沸扬扬即能说明社会的关注程度。与时俱进,重新界定人才的概念是对的,但及时纠正因此衍生出的误区也是必要和必须的。年薪是衡量人才的标准?2002年,《南方都市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人才是一种特质,市场化的人才是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特质。我们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一、群众观 过去传统人才观用以界定“人才”的标准往往是“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者为人才”,因而,在一般人眼里,人才似乎是高不可攀。人们更习惯于将那些学历高、职称高、地位高的人看做人才,而多将那些在基层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以及靠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取得较大成绩的各行各业成功者排斥在人才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已成为对人才狭隘甚至错误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一是以专业技能型人才为重点培育人才。探索校企联合办学培养人才新途径,企业与大中专院校签定委培协议,每年吸纳毕业生。同时有效整合县域教育资源,培养经济发展需要的“乡土人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今天的上海西郊徐泾镇,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动摇。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以邓小平理论“中心观、改革观、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结合开放力度,改革深度和稳定程度的最佳点,使镇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越上了一个新台阶。连续三次被评为上海市标兵乡镇,并由国家建设部定为小城镇建设试点,已成为上海农村现代化建设一颗耀眼的新星。 步人“徐泾”,笔者看到的是在改革开放中的徐泾乡镇工业已实现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内外大财团、大企业“抢滩上海的目的地和市区工业扩散基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普通重点中专 1978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商丘商业学校开始创办。二十多年来,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学校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逐步形成了“治学严谨、纪律严明、团结友爱、文明整洁”的良好校风和传统,在省内外享有盛誉。目前,学校占地面积日这 106亩,建筑面积已这4.27方平方米,在校生已达 2800人。教职工队历发展到 166人,其中专业教师90人,副教授27人,讲师42人。专业设置已由原来的四个专业,发展到目前的十二个专业。二十多年来,商丘商业学校先后被市委、市政府、省教委、省商管委、省政府…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源理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方法、步聚和措施,逐步取代了传统人事管理。随着高新科技和知识经济大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又有更大的突破和发展。进入“人力资源———再造工程”新时代,使人力资源工作者的角色与定位发生重大变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已提升为国家发展、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一环。为此必须很好把握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异同及其发展趋势,并不断改革现行人事体制。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都是在研究、解决“人的问题”。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两者是相同的。但是人…  相似文献   

12.
根据前不久召开的河南省毕业研究生、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2000年河南省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按照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的要求,从2000年起,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不再使用原来的“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而改用“毕业生就业报到证”。进一步明确国家计划内自费、电大普通班及并轨毕业生不包分配,全部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择业期为一年。逐步把中专毕业生引入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从2000年起,有条件的市地可以把尚未并轨的中专毕业生引入人才市场,其就业的具体办法可参照不包分配…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界的泰斗 提起厉以宁,享誉海内外的“厉股份”,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们往往会把中国股份制改革和他联系在一起。更多的人说,没有厉以宁的股份制理论,就没有今天的中国股份制改革;还有人说,厉以宁一席话,可以震动中国证券市场,影响”熊”、”牛”的大决斗,动摇股市涨跌。  相似文献   

14.
欠发达地区中的自然资源是十分丰富,但由于缺乏人才,却难以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如何搞好欠发达地区中的人才资源开发呢?本文以栾川县为例对此作一探讨。一、立足本地,培养“永久型”和“实用型”人才 由于栾川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条件,吸引和引进人才的能力有限,为此,栾川把培养“身不离乡,户不离土”,用得上、留得住的“永久型”人才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一环。按照人才需求情况同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21个有关院校取得联系,签订委培合同,坚持每年择优选送部分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到这些大学培养,毕业后直接推荐到…  相似文献   

15.
伴着新千年钟声的回荡,全球性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世界对高科技人才,特别是信息技术人才和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中国滞留国外的各类专业人才已高达 30万人之多,加之陈旧的用人机制,这些都成了阻碍中国“入世”后生产力发展的一道道“屏障”。   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难求。面对咄咄逼人的全球性人才争夺战,中国庞大的“新千年人才工程”迅速打响,传统的选人用人“坚冰”亦迅速被打破。一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才得以“择巢而栖”—— 重金揽才浮出水面   毋庸讳言,中国人才的价值是伴着改革…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市场经济人潮冲击下,现代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人才的竞争。面对迅猛发展的外资企业在人才上的不平等竞争,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日趋严重。而我们上海海豹水泥(集团)公司却能在当前人才流动日益活跃的大环境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基本上能做到:需要的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自1988年以来公司共接收大、中专毕业生58名,从外省市引进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2名。到目前为止,引进人员中有5人被提拔到企业领导岗位、4人被提拔到中层管理岗位、23人在各类技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文关怀逐渐成为现期社会关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力量.随着新时期的改革,我国的中专院校在教育当中的地位逐渐降低,有些人甚至歧视中专班的学生.因此,为了中专学生能够健康成长,中专班主任必须在中专教育的过程中做到以身作则,采用人文关怀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宋盛国 《人才瞭望》2007,(4):101-101
报载,一度令互联网谈虎色变的“熊猫烧香”病毒案终于告破,该病毒的原始制作者李俊及另5名嫌疑人落网。李俊等人只具有中专学历,在2004年毕业后,曾多次上北京、下广州找IT方面的工作,尤其钟情于网络安全公司,但都没有成功,几乎所有公司都认为一个中专学历的人不会有什么能力。为了发泄不满,同时抱着赚钱的目的,李俊才开始编写病毒,从而走上歧路。  相似文献   

19.
辞退制度触及的是传统人事制度深层次矛盾的重大改革。《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以来,我们把辞退工作作为推行实施公务员制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截至目前,共辞退12人,其中机关4人,事业单位8人,在全县产生了强烈反响,为公务员制度的全面推行,积累了经验,畅通了“出口”。 一、以宣传公务员制度为契机,使辞退工作深入人心 辞退制度作为一项全新的改革,其政策性强、影响层面深广,难度大,加之长期以来,人们思想中存在的“一朝进衙门,一生为官人”的观念根深蒂固,由此派生出的种种思想顾虑,诸如:“求稳怕乱”思想、“等待观望”思想和部分干部职工的抵触情绪等等,给推行实施工作带来了重重障  相似文献   

20.
奇在日本     
爱起“脏名”不脸红与华夏文化血脉相连的日本人,同中国人一样使用望文生义的汉字,但日本人对汉字的理解却与中国人遇然不同。尤其日本人所钟爱的一些地名和人名,在中国人看来已不仅仅是难以启齿,有失大雅,甚至“脏”得出奇,令人瞠目!随便翻开一张日本地图,“竹家”、“大家”、“户家”等以“家”字为内容的地名随处可见,而在汉语中,家者,坟也,是一个极不吉利的字眼,而日本人却没有半点生活在“坟墓”中的意思。更有甚者,有不少日本人干脆就姓“大家”、“竹家”,处之泰然自若。不是还有日本人姓“犬家”的吗?这对于中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