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日本侵占时期台湾佛教的日本化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陈进国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占领了台湾,近代以来以“王法为本,镇护国家”为旗帜的日本佛教也随之传入。从此台湾佛教逐渐背离了中国佛教传统进而受制于日本佛教。作为一种文化积淀,日本佛教并没有随着教...  相似文献   

2.
中国面向21世纪的日本研究〔日〕小熊旭今年,适逢日中邦交正常化25周年,值得纪念,值得庆贺。为此,我想借此机会对中国的日本研究及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协助事业的有关问题谈谈我的看法。再过3年多,我们将跨入21世纪。在进入新的世纪后,中国的日本研究状况究竟...  相似文献   

3.
“中国日本研究杂志历史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即将召开为了总结过去日本研究杂志的历史经验,为了推动今后日本研究杂志的历史发展,以繁荣日本研究事业,以促进中日友好与学术交流,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日本研究杂志历史回顾与展望”国...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研究在日本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陈立旭日本对周思来研究大体始于1936年中国的“西安事变”之后。当时作为中共代表的周思来的经历和活动引起了日本方面的注意。此后日本政治学和历史学界不断拓展周恩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研究成果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5.
关心台湾问题的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国际因素。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日本对台湾问题采取谨慎低调的态度。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迅速发展,日本民众中开始出现警惕中国的氛围,在感情上同情台湾。本文分析了"台湾有事"时日本可能采取的对策,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新思路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金秋盛会——记“中国日本研究杂志历史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新京,林昶在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为了总结日本研究杂志的历史经验,推动今后日本研究杂志的发展,繁荣日本研究事业,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  相似文献   

7.
4月22日,由中国日本史学会、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联合筹办的“新时期中国日本史研究的方法与课题”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举行。来自国内东北、华北、华东各地的学者近50人与会。会议的特色是以前辈学者为中心,展开新老学者对话,共同回顾、总结和交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日本史研究的经验,探讨新时期日本史研究的方法与课题,为我国日本史研究事业的发展,提示出新的方向和指针。  相似文献   

8.
日本戏剧在中国新时期大连市艺术研究所宋廷平,李珠从1978年开始,伴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贯彻实施,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在这一时期中,和经济的发展、腾飞一样,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事业也出现了蓬勃向上的喜人局面。其中,中日两国间的戏剧文化交流,以频繁的互...  相似文献   

9.
(2005年3月26日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会名称:中华日本学会(ChineseAssociationfor JapaneseStudies-CAJS)。第二条本会是由中国全国日本研究者自愿结成的全国性民间学术团体。本会不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第三条本会的宗旨是联络和团结中国全国各地研究日本的学者,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发展日本研究,推动学术交流,增进中国人民对日本的了解,促进中日关系的发展,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本会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10.
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对文化的需求也日趋强烈,为此,日本不仅出台了诸多发展文化产业的法律,而且还提出了诸多有关文化立国的战略构想,并制定了相应的具体措施和实施对策,为日本发展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1.
台湾问题是涉及中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近年来随着中日关系的动荡,日台关系的敏感性进一步提高。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小动作不断,对中日建立互信构成很大困难,严重干扰了中日关系的大局。日台关系和日本对台政策作为台湾问题的外部因素中仅次于美国的变量,成了学术界和政策研究界关注的热点。现有研究多囿于日本是否"亲台"或者"反中"的双边框架内进行分析,对于日本在国际体系中如何认知台湾问题的演变过程缺乏关注。日本对台政策的知识基础主要建立在日本从对国际体系认知中派生出的对台战略认知上,考察日本对台战略认知和政策的历史变迁,探索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超越原有认知框架并创新研究视角,或将有助于更加有效地在对日外交中处理好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12.
周生升 《日本学刊》2023,(1):65-93+150
伴随国际权力格局剧变引发的大国博弈及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经济安全成了日本维护本国主权和安全、竞逐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议题。在此过程中,日本在经济安全领域加强涉及台湾地区政策的动向值得关注。一方面,日本在涉台政策中,聚焦以半导体为核心的数字技术产业领域,试图确保日本在该领域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日本欲通过“共同价值观”将台湾地区纳入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新秩序”,并配合美西方阵营对中国大陆的遏制战略。台湾问题不仅涉及中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亦关乎国家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小动作不断甚至可谓冒进,不仅严重干扰中日关系及地区发展的大局,也对两岸统一的历史浪潮形成逆流冲击。但是,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已牢牢掌握在中国大陆手中,日台勾连的收益将极为有限。  相似文献   

13.
日本文学研究三十年平献明1964年建所后,日本文学这项研究工作隶属于本所的现状组。当时的日本现状研究尚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法律、教育、艺术,只是重点在于现状。因此,日本文学的研究,便从现当代文学开始起步。1972年文化研究室正式成立。1977...  相似文献   

14.
在同日本朋友接触中,常常议论,到底是日本对中国有研究,还是中国对日本有研究。在我看来是日本对中国有研究。日本教育比中国发达,知识分子多,对中国问题,从古到今,天文地理,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都研究得很细。印刷业发达,研究  相似文献   

15.
日本调查大陆架及台湾地区政治情势对钓鱼岛主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钓鱼岛自明代即为中国的领土,并被当作与域外的分界点。近代,因清政府昏聩和甲午战败,在割让台湾的遮掩下,竟被日本窃走。二次大战后,钓鱼岛本应该依法归还中国,美国却从中作梗,1971年又将其拿去当作利用日本牵制中国的祭品,于是再次被日本占据迄今。近来日本全力进行大陆架调查,想赶在2009年5月之前向联合国申请主权权利,钓鱼台是否会包裹在里面?台湾政治情势的演变似乎也会干扰到钓鱼岛,如果我们还希望索回钓鱼岛,对这两件事情就绝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6.
日本因素对两岸关系的制约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日本研究》2001,(4):64-69
众所周知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台湾问题的起因是国民党政权被中国人民革命的力量打败退踞到台湾 ,并受到外国势力的庇护而形成的。因此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但又掺杂着复杂的国际因素。美国因素在两岸关系中所起的制约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台湾问题拖而未决 ,美国是最主要的外部阻力。随着时间的推移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日本因素逐渐浮出台面 ,并在未来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目前种种迹象表明 ,日本正一步一步地卷进台湾问题中去 ,未来日本因素在两岸关系中的作用 ,可能仅次于美国因素。本文拟对日本因素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和制约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7.
1945年,在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打败了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50年后的今天,法西斯主义仍然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法西斯主义为什么兴起在20世纪上半期?它的性质是什么?对此,史家依旧各执一辞,众说纷法。笔者仅就日本法西斯主义略陈己见。一、现代化与法西斯主义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兴起,究其根源可追溯到明治维新,国内外学者对明治维新的性质评价不一,但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它对日本历史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特别是中国和前苏联学者十分强调明治维新作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日本对东盟的外交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日本对东盟的外交政策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王公龙进入90年代以后,日本根据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逐步调整了对外政策,加强了对东盟的外交关系。日本与东盟关系及其走向不仅关系到双方的繁荣与稳定,而且关系到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本...  相似文献   

19.
日本教育事业高度发展,日本社会普遍重视教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这已为世人所公认.日本社会上热心于教育事业、慷慨解囊捐款兴办教育者比比皆是.多年来,日本全国各地出现的或属于地方政府、或属于民间团体的育英会,奖学会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1981年仅向东京大学在校生提供奖学金的这类团体就有100多个.日本民间这种办教育的积极性,几乎成了日本教育事业高度发展的主要因素.胁村  相似文献   

20.
浩如烟海的我国历代典籍乃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与象征,据说早在公元之前就已传出国境,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则尤为深广。日本有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中国典籍(有些在中国失传已久,更弥足珍贵),后来还衍生出了和刻本、国字解本、注释本、抄译本、翻案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