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外直接投资是战后日本应对贸易摩擦的主要对策之一。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日美贸易摩擦的加剧,日本相继出现了三次对外直接投资高潮。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起到了缓解日美贸易摩擦的作用,这在彩电业和汽车业表现的非常明显;另一方面也引发了日美投资摩擦。目前中国正处于对外贸易摩擦的高发期,应借鉴日本的经验教训,根据中国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大力发展境外直接投资,同时要积极防范由此引起的投资摩擦和产业空心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理性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瑛华 《学术交流》2005,(10):95-100
伴随我国经济贸易的飞速发展,反倾销、技术贸易壁垒、针对中国的特保措施等中外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其原因既有贸易保护主义等外在因素,也有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出口结构等内在因素。今后,我国还会遇到更多、更复杂的贸易摩擦,应理性分析,并从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改变贸易战略,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与应对工作机制,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体系,提高企业应对贸易摩擦能力等方面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3.
刘瑛华 《学术交流》2006,(11):95-97
2005年以来,中外纺织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其中,纺织品进口国基于国家经济利益的考虑保护本国产业;法律方面的有关不利条款被滥用;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及出口结构的内在不足是纺织品贸易摩擦发生的重要原因。今后,纺织品贸易摩擦将长时间持续,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以及新的贸易摩擦形式应引起高度重视。我国应在认识贸易摩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促进纺织品服装业升级,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在应对纺织品贸易摩擦方面掌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4.
谭伊茗 《社科纵横》2006,21(5):38-3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但各种形式的贸易摩擦也随之发生。尤其近年来,中国贸易摩擦问题更是成为对外经济的焦点。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贸易摩擦的现状,找出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源,才能更加冷静客观地对待这一困扰。  相似文献   

5.
日美贸易摩擦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美贸易摩擦堪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具代表性的国际贸易摩擦。正因为如此,本文在探究日美贸易摩擦的发展历程及特点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分析了日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以及日美贸易摩擦对日本本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并且深入总结了日本在处理日美贸易摩擦过程中的应对措施。日本在处理日美贸易摩擦的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教训,值得中国在应对中外贸易摩擦过程中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6.
日美贸易摩擦的历史长达四十余年,对日本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美国面临着经常账户与财政双赤字问题的困扰,中美贸易摩擦日趋激烈。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回顾与分析日美贸易摩擦的历史,探讨其中的经验与教训。通过国际经济理论分析得知经常账户不平衡问题的根源在于两国经济结构上的差异,需要采取结构性改革措施调整,贸易措施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分析日美贸易摩擦历史发现,日本通过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推动自主创新应对了美国的贸易措施,但也存在错误的经济政策影响经济发展、贸易摩擦抑制产业升级等教训。中国应促进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对华投资,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后危机时代我国贸易摩擦的特征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的贸易摩擦层出不穷,我国已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虽然在各国的努力下,金融危机正在逐渐消除,世界经济步入后危机时代,但各国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出贸易摩擦的手段由反倾销向反补贴倾斜、"标准之争"成为贸易壁垒的新形势、贸易摩擦的领域由微观层面向宏观体制延伸、贸易摩擦的主体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由显性向隐性转化的特征.为此企业要转变经营思想,采用贸易与投资并重战略,加强对"标准"的研究,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学会运用WTO的相关规则,保护自己的权益等方面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而政府要从参与制定与实施贸易救济规则,从源头上降低贸易摩擦风险,建立高效的政策体系和服务平台,解决企业出口遇到的困难,坚持开放,积极消除贸易摩擦,加大对外交涉力度、争取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等几个方面指导企业应对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日本对外经济政策经历了两个方面的模式转变:第一,在贸易摩擦的应对和处理方面,摆脱了以往重视双边磋商和达成妥协的作法,转向通过多边框架以法律途径解决争端的轨道;第二,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促进方面,从多边主义转向了区域主义和双边主义。本文主要探讨导致这一模式转变的原因、模式转变过程中的促进势力和抵制势力以及抵制势力被克服的政策形成过程、两个模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及模式转变的稳定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展望日本今后的对外经济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9.
“吉田路线”是日本经济外交的原点,之后日本经济外交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日本通过日美同盟加入了国际经济体系,双边同盟和多边国际体系为日本的对外经济关系奠定了决定性框架,同时对华、对东南亚国家关系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日本依靠日美关系实施自制性措施来应对四次经济危机,并通过ODA为国际做贡献,借助峰会、GATT、APEC等国际机制和区域合作机制获得国际合法性。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第一个十年间,随着冷战结束带来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日本开始积极介入国际安全领域,并在与美国谈判中采取强硬姿态来消弭贸易摩擦,还通过支持发展中国家和保护全球环境等探索突破传统型经济外交。同时,日本依靠国际机制和规范的权威性缓和了对外关系发展中的错误和冲突,并期待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2010年以来,面对日趋衰退的本国经济和强势崛起的新兴经济体,日本从对华牵制的角度出发加强对日美同盟的依赖,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针对经济安全的应对措施。日本经济外交的演变既具有连贯性,又呈现出人意料的振幅和变化。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日本对外经济政策经历了两个方面的模式转变:第一,在贸易摩擦的应对和处理方面,摆脱了以往重视双边磋商和达成妥协的作法,转向通过多边框架以法律途径解决争端的轨道;第二,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促进方面,从多边主义转向了区域主义和双边主义。本文主要探讨导致这一模式转变的原因、模式转变过程中的促进势力和抵制势力以及抵制势力被克服的政策形成过程、两个模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及模式转变的稳定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展望日本今后的对外经济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11.
经贸摩擦与大国崛起--日美经济战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勇明  贺平 《日本学刊》2006,7(3):99-110
中国已进入战略性贸易摩擦期。20世纪后半叶的日美经济战与入世后中美经贸摩擦具有较大相似性。本文系统回顾了日美经贸摩擦中“贸易摩擦———汇率摩擦———体制摩擦”的发展演变轨迹,厘清了三者的内在递进关系,并分析了入世后中国对外特别是对美经贸摩擦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战略性贸易摩擦是正在崛起中的经济大国与现有国际体系和国际主导国之间在经贸领域冲突博弈的重要表现之一。本文结合对日美经贸摩擦和中美经贸摩擦的对比分析,简要概括这一战略性贸易摩擦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经济陷入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升温。正在崛起的中国日益成为全球经贸摩擦的中心,尤以中美贸易摩擦最受关注。与20世纪中后期愈演愈烈的日美贸易摩擦相比,中美贸易摩擦在经贸政策、进出口市场、汇率变动等方面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在所处的时代环境、美国在摩擦中的表现及应对措施等方面又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中国不仅需要促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和内外需协调发展,尽快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强化自主研发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且需要深入了解贸易对象的相关法规、社会文化以及国际规则惯例等,以缓和、化解当前面对的摩擦,并以更加灵活多样的策略应对今后将会继续增多的摩擦。  相似文献   

13.
应对贸易摩擦的深层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英华 《社科纵横》2006,21(12):68-69
在外贸出口额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贸易争端是不可避免的。本文认为,对日益激烈的贸易摩擦应该采取以下对策:建立健全贸易救济体系和机制,从容应对贸易摩擦;平衡贸易收支,改变“出大于进”的传统贸易观念;转换贸易增长方式,走出“微笑曲线”底端困境;加强专利保护,避免知识产权纠纷;拓展海外市场,避免出口贸易摩擦;积极扩大内需,缓解出口压力。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外贸出口的传导机制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金融危机的发展态势来看,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从虚体经济迅速扩散到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扩散到发展中国家。对于中国来说,外需减弱导致出口急剧下降,工业经济受到了十分严重的影响。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出口的传导机制主要有6个方面:需求传导机制、汇率传导机制、贸易政策传导机制、价格传导机制、贸易融资传导机制和贸易链传导机制。为了应对外需减弱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我国政府应该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开拓新的国际市场;重视人民币汇率问题,呼吁建立新型国际储备货币;高度重视贸易摩擦问题,构建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加大对企业的融资力度,帮助出口企业转型;大力发展内需,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北京创新氛围浓郁、对外联系便捷、配套设施齐全 ,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华进行“研究与开发”投资的首选地区之一。跨国公司在京进行“研究与开发”的投资呈现诸多方面的特征 :机构的规模和本地化水平偏低 ;投资动机多样 ;投资方式灵活 ;行业和地区分布集中 ;影响深入广泛等。正确应对跨国公司在京投资“研究与开发”的策略是 :端正态度 ,主动应对 ;积极引进 ,合理引导 ;转变机制 ,优化环境 ;抓住机遇 ,大胆走出  相似文献   

16.
贸易摩擦的理论动因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芳 《社科纵横》2006,21(12):66-67
本文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针对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从宏观、微观、制度层面和政治学的角度阐述了目前解释贸易摩擦产生的几种主要理论,为今后贸易摩擦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亚太地区与新兴大国崛起的经济权力时代,奥巴马政府以经济治国方略观将经济与市场力量置于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地位,调整了美国对外政策的优先事项,推动贸易、投资与商业外交,以援助、制裁、伙伴关系等经济工具应对中国崛起、乌克兰危机等对外政策挑战,加强外交能力建设。这些举措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战略性的影响,而且对我国发挥政治影响与维护安全利益形成制约的作用。为此,我国应以公私伙伴关系深入推进对外战略转型,推进贸易、投资外交,以经济资源与手段、经济伙伴关系应对安全挑战,加强自身外交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日元升值,最近日本对美投资骤然增加,这必然会引起新的日美摩擦,从而代替原来的贸易摩擦.在美元升值的背景条件下,美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迅速发展将会使美国产业面临日趋衰竭的危险.如果联系起来看,上述情况尽管稍有杞人忧天之嫌,但它说明美国社会已意识到日本企业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全套型产业结构与日美贸易摩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贸易立国为目标构建的全套型产业结构,既是战后日本经济成功的基础,也是日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全套型产业结构下的日本对外贸易,表现出出口收入弹性远高于进口收入弹性、产业内贸易落后而产业间贸易发达等特征.这些特征导致日本对美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激增,直接引发了日美贸易摩擦,而伴随贸易摩擦出现的产业结构升级又导致了日美贸易摩擦的升级.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其主要途径有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对外援助.实施过程中,尤其在投资领域、投资方式、投资主体和投资监管等方面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