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赛珍珠虽然生为美国人,但是在她1934年回国定居之前,她对美国的认识是十创始有限的,而她对中美两国、两种文化之间的隔阂却是很早就体认到了。另外,赛珍珠具有美国式的民主意识。这三点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她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大地》中赛珍珠的宗教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胡风和伍蠡甫对赛珍珠《大地》批评的辨析,试图说明赛珍珠在《大地》中没有采用传教士的宗教立场,而是一种求真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作者以其对赛珍珠与《大地》背景所在地--宿州之间深层联系的深刻而独到的理解,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从文化角度切入,言简意赅地剖析了宿州与赛珍珠在中国的经历及声誉沉浮,宿州对《大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决定性作用、赛珍珠与徐志摩及江亢虎等文化名人的交往、  相似文献   

4.
鲍旦旦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4):39-40,65
在细读《大地》三部曲的基础上,选择时间之维的脉络为切入点,分析赛珍珠在这一文本中所表现出来的叙事特点。从宏大的时间主维着手,分析三部曲的史诗性特点,特别是《大地》、《儿子们》和《分家》中典型人物的时代特征;结合文本中时间之维的印迹,解读文本暗合的时代背景;转而探寻文本中碎散的时间节点的存在,并试图阐释其艺术效果及深刻寓意——赛珍珠经历了大地上的变革以及随之而来的多年的动荡时代,她所目睹到的人与事,还有她对这一切的深深思考,都在她精心的绣织之下,按照粗细有致的时间之维,在《大地》三部曲中得到了生动再现。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长篇小说《大地三部曲》通过对王龙、王虎、王源为主的一家三代人在长达近一个世纪中的命运浮沉和思想变化的描写,表达了她对中国社会、中国农民及其未来的思索和看法,不过这些都打上了西方人的烙印,另外她写作的传统也主要来自于西方。  相似文献   

6.
赵东  姚慧卿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9):41-44,74
赛珍珠小说《大地》写作于上个世纪30年代,作品反映的是旧中国动荡不安、瞬息万变的社会画卷。《大地》在问世之时遭到中外文坛的普遍非议,这部作品超越了作者所处的时代,显示出跨时代的特征。《大地》无论从写作视角还是从文化意义上都明显带有超越作者所处时代特征的跨时代性,《大地》的跨时代性表现在作者用艺术和哲学的眼光和东西文化比较的方法来审视当时中国社会特征和精神图景。作者赛珍珠独特的文化身份是造成小说跨时代性的主要原因,她对中美两种文化充分了解,中美文化的互补性使这部小说天然超越了同时代的作品。《大地》在文学艺术理念上采用的中外艺术兼容并包的手法也是造成小说跨时代性的又一个主要原因。《大地》的跨时代性对于今天考察当下社会现实以及开拓文学创作的国际视野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赛珍珠凭借春对中国社会和国民性格的长期观察与体悟,在《大地》三部曲中塑造了几代中国人的形象,作品通过追踪他们的命运轨迹,既昭示旧传统顽固的因袭,也预言了新人对前代的超越,从整体观照《大地》三部曲,更加可能理解赛珍珠对中国未来蓝图的设计与希冀。  相似文献   

8.
赛珍珠是一位饱受争议的女作家,不仅长期不被西方女性主义者所承认,反而被认为是歌颂父权制度的。通过塑造《大地》中的阿兰这一女性形象,赛珍珠表明了自己作为女性主义者的立场,观点非常鲜明。  相似文献   

9.
美国作家赛珍珠一生关注父权制文化下的妇女命运,孜孜不倦地为女性群体著述、演讲。由于种种原因,她对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贡献被尘封已久,其《男与女》一书蕴含女权主义意识,应将《男与女》一书置于美国当代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中去观照。  相似文献   

10.
赛珍珠的成功与当时适逢的国际环境密不可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西方对东方的新认识:赛珍珠的作品使得中国成为西方的关注焦点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19世纪以来西方对中国的反面印象,在西方塑造了中国的新形象和对中国的友好感情;二是国际时局的新变化:世界各个角落都遍布着战争迫近的紧张气氛,当时中国刚刚进入全面抗战,举世瞩目,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因此其作品在西方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赛珍珠亲自见证了旧中国的生育文化,并在《大地》三部曲中作了丰富多样的描绘。赛珍珠以女性和母性为出发点,倡导中国妇女节制生育,创设专门机构安置弃养儿童,充分显示她对女性生命的关照和对社会的关切。她对中国生育文化的认识,不仅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内容,而且促进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赛珍珠成立"欢迎之家"、"赛珍珠基金会"、延请晏阳初谈平民教育和英译《水浒传》为《四海之内皆兄弟》等是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之举。镇江市二中开办"赛珍珠国际班"是赛珍珠精神的延续,是成功体现教育公平正义的大事件。  相似文献   

13.
赛珍珠的小说<大地>问世以来,已有70年,它的意义有三一是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状况,二是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的没落趋势,三是生动地塑造了一批中国农民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赛珍珠"中国叙述"的真实性和文学性与她敏锐而深切的"现实感"密不可分。这种"现实感"与赛珍珠早期在中国比较独特的生活经历有着内在的情感和精神联系,同时亦与她破除一切自我禁忌的以"生存—生活"为中心的现实哲学浑然一体。而她强烈的问题意识以及发自生命本体的超越种族、国家与文化的悲悯意识,为她突入到现实生活的广度与深度提供了超越时代主流意识和思想的个人精神信念。而在理性与抒情之间的适当平衡,不仅成为她的中国叙述的方法支点,亦成为她的中国题材小说在叙述方式上的一种鲜明的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15.
赛珍珠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所作题为《中国小说》的演讲,只是她介绍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许多演讲或发表的许多文章的一篇。最近发现她1930年发表在《金陵光》上的英文论文“中国早期小说的起源”以及她在北京华文学作演讲和生活两个月的情况的有关资料。中美三所与赛珍珠有关的大学拟联合出版这些材料。  相似文献   

16.
历时地看,作为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赛珍珠显然没有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站在全球化语境下去认识赛珍珠,通过引入"文化边缘人"的概念去解读赛珍珠,我们可以找到赛珍珠及其作品被排斥在经典之外的原因。作为文化边缘人,赛珍珠站在了时代的前列,这也是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语境下她被学术界"重新发现"的主要原因。从这个视角切入,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赛珍珠在当代世界文坛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7.
赛珍珠拥有跨文化身份和多元文化观,与后殖民理论家有着诸多异同。她从积极的意义上言说中国,解构殖民话语霸权对它的歪曲和丑化;在与明恩溥的个案比较中可见,她和殖民主义文化立场有着巨大差别。这一切证明赛珍珠有鲜明的后殖民性,对她的研究可以和后殖民主义建立起联系。  相似文献   

18.
赛珍珠的代表作《大地》与宿州文化的渊源已经是有目共睹,从服务宿州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这一文化资源,加强相关研究,为建设有宿州特色的文化产业寻找途径是宿州赛珍珠研究责无旁贷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