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歌“俏江南”,显示相关网页约518万;百度“俏江南”,显示相关网页约61.3万。俏江南,真的很俏!张兰,真的很俏!但她在管理方面究竟有什么灵丹妙药?从名不见经传到如雷贯耳,“十年磨一剑”的俏江南究竟俏在哪里?  相似文献   

2.
从史学的角度 ,探讨中西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服饰的影响。西方传统文化以科学为依据 ,易接纳新生事物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天人合一”思想 ,相对而言较保守、重伦理 ;西方服饰演变的节奏快 ,而中国的服饰演变节奏慢 ;西方服饰以展现“人体美”为特点 ,而中国服饰则以其含蓄、象征意喻历经五千年。近代中西服饰并非各有千秋 ,10多年来 ,中国服装的起飞 ,从总体上来说是模仿西方的结果 ,当代世界服饰以西化为总体走向  相似文献   

3.
《北方人》2006,(5)
请在你喜欢的文章后面的括号里打“√”,不喜欢的打“×”,没印象的不打。1.爱如灯盏( )2.布衣大师的流年碎影( )3.一个华人的奥斯卡之路( )4.面子的价值( )5.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6.张蓝,中餐西吃俏江南( )7.北京大学和蔡元培校长是谁成就了谁?( )8.寄居老人( )9.朱迅说:王志是山一样的男人( )10.她用真情编织18年“救命谎言”( )11.给自己一片悬崖( )12.王一梅:欲与郎平试比“高”( )13.不妨看轻自己( )14.我只是还给娘一个微笑( )15.幸福生活靠自已( )16.寄往阴间的信( )17.如何善待工作之外的1/3( )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化艺术的宝库中,少数民族神话是一颗璀灿的明珠。重视、加强对少数民族神话的研究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就这一论题谈谈一管之见,求教于专家和同行。一“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曙光,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西方文化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学有三个根。一是中国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二是西方的经济学;三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博大精深,根深叶茂,闪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许多思想观点的提出堪称世界之最。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探索、挖掘这一座丰富的思想宝库,批判、继承这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力求做到通古知今,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借鉴,为创造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而努力。 在尊重经济的客观规律和加强宏观调控方面,我们祖先有过许多先进思想和有益做法。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一文设计并提出“法自然”经济管理模式,与一千八百年后,欧洲经济学家斯密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6.
俏江南就是给写字楼里的“贵族”开设的餐厅,服务的是公司的中高层人士,这些人既然能吃得起海鲜鱼翅,就能吃得起俏江南的川菜。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宝库中,音乐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琴与文学和文人的关系源远流长.魏晋时期,琴以一种文化符号的身份,融入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之中.大多数的琴歌和琴曲的标题也都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魏晋时期琴与文学相濡以沫的关系,是与那个时代自然天真的追求和“以悲为美”的审美风尚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8.
2000年4月,一家以川剧变脸脸谱为Logo的餐厅在北京国贸的高档写字楼里开业。谁也不曾想到.“俏江南”——这家名字充满了小桥流水的典型中华传统文化意蕴的餐厅,9年之后.不仅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大城市开设40多家分店.甚至即将走出国门.立志做成与LV一样的高端国际品牌。俏江南究竟是如何完成自己的品牌之路的呢?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根植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第一次提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一科学论断。“文化”一词,中国古而有之。古籍《周礼》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说;西方“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Cultura”意如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出来的事物。著名人类学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早已关注到中国社会到底是怎样,即中国也有自己的话语资源。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积累,中国学者应从中国的背景、中国的材料出发,寻求历史资源作为人类学中国话语的最初源头,构建出人类学的中国话语。人类学的中国话语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不能盲目排外,二是在此基础上要有自信,这样,建立人类学的中国话语才能丰富世界人类学的宝库。  相似文献   

11.
亚清 《北京纪事》2014,(8):54-57
北京繁华街区一处古朴的咖啡厅,张蓝心身着一件长款风衣翩翩而来。她是个“自来熟”,随着一轮热络的招呼,气氛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文化领域的某些混乱中国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西方人一直从中国悠久的文化遗产中领略者东方人深运的智慧、高尚的品德和非凡的才略,从中国文化中寻求人生的意义和来自内心、来自精神世界的幸福。特别在今天.西方社会弊病丛生,恶性循环,他们更企盼着以中国为主体的东方文化给他们带来福百,引导人们走出“当代困境”。然而,中国文化界自从经历了80年代声势浩大的、严肃的“文化热”以后,卯年代以来却陷入了一种纷繁错杂。无序混乱的局面:“复兴儒学”与“全盘西化”仍各鸣其道;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民俗民…  相似文献   

13.
论新写实小说的“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八十年代中期传至中国大陆并对中国文学产生影响 ,“新写实小说”等即是具有强烈“后现代性”的文学品类。与启蒙主义文学相对 ,“新写实小说”实现了从主体建构到自我消解、从深度模式到平面制作、由批判到展示的过渡。后现代主义文学当然不能作为中国文学的全部 ,但它的解构理论、平民视野以及丰富多彩的带有“综合”性质的艺术手法 ,应该成为我们九十年代直至下世纪中国年轻作家借鉴的文学宝库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这个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宝库中的真理,它已经为中国人民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证明。当今的中国,如果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改革、民主、科学都将成为泡影。因此,我们现在提出这个问题,十分必要。有两件事可以说明:50年代有人提出中国共产党不是唯一的执政党,执政,就象打“麻将”那样,轮流坐庄;1986年的学潮中,有人提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应学西方的  相似文献   

15.
李约瑟先生以“广义科学观”思考中国科技及其思想史,包括揭示中国古代“五行学说”的科学内涵,通俗说明“阴阳学说”辩证法意蕴,盛赞中国“关联式思维方式”超越西方“分析式思维方式”的睿智,并一反“五四”后对董仲舒、朱熹哲学否定过多的潮流而视之为中国科技哲学史支撑点,力求让世界了解中国人在科技史上的巨大贡献,表现了中国科技哲学“巨人”的风采。但李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土木工程卷背离上述思路,依西方和中国“五四”后“海归学者”关于风水不含科学的旧见,又鉴于对中国文明的深情,仅视风水为中国古代“美学”,从中国科技哲学“巨人”变成中国建筑哲学及建筑学“常人”。其症结是李约瑟先生虽在理论上坚持“广义科学观”,但由于受西方文化熏陶,仍往往具有“西方科学为最高范式”的“情结”,无法真正把作为中国文明成果的风水中包含的科学因素发掘出来。挖掘风水中的科学因素还得靠中国人自己。  相似文献   

16.
西周年代研究的新贡献——读《西周王年论稿》中国有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但从司马迁起,祖国历史的绝对年代只能上溯到公无前841年西周晚期共和时代,这以前的历史就非常迷茫和纷乱,是一个难解的大疑团。西方某些学者由此断言中国的历史不过只有三千年,并非五千...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前列,但18世纪以来,西方借助工业革命的技术优势构建起强大的文化霸权,统驭世界数百年之久。当前,中国已经逐步实现“数字崛起”,成为影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变量,世界技术文化格局正在发生显著“位移”。在数字时代,中华文化的复兴具有深刻的“技术—文化”逻辑:以14亿多人口为基数的海量数据形成了巨大的规模效应;汉语和汉字为中华文化的数字复兴提供了深层“先进性”基础;中华文明的包容性特质决定了中华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具备对西方竞争型文化的哲学超越;五千年的文明累积可以为中国数字文化产品激发无尽的活力;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体制具有超越资本的宏观布局优势。  相似文献   

18.
1978年~1990年,中国当代大学生在这历史性的十年中经历了一个艰苦探索的历程.在这一进程中,西方学术思潮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笔者在此就西方现代派文学与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关系作一定的探讨。一、西方现代派文学与当代大学生的视角文学艺术领域的“现代派”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来西方在“先锋主义”、“颓废主义”、“实验派”和各种现代文学艺术流派名称之下兴起和汇合的一场文艺运动,一股文艺思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皇家亚洲学会会刊》的日本学、朝鲜学研究使英国东方学的触角延伸到东亚,客观上呈现了中国影响下的东亚文化圈,为西方研究东亚打开一扇窗户。但是,在殖民主义、西方中心主义思想背景下,这些研究站在西方民族国家的立场上,挖掘朝鲜、日本民族化的发展,企图论证中国影响东亚的历史已经过去,使日本、朝鲜在价值观上与西方接轨,蕴含着日本、朝鲜从“东方之极”走向“西方之极”的思想。日本、朝鲜是东亚文化圈的成员。东亚文化是圈内各国认同的文化,它不会因为日本、朝鲜民族性的觉醒而消失。它只会包融西方文化,而不是被代替。中国学者应构建东亚的整体联系,提升东亚文化圈的集体认同。  相似文献   

20.
高宗恽 《东方论坛》2008,(3):127-128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趋势越发突显的今天,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另一种全球化观念,即寻求一种文化多元共生的全球化。这种文化的多元共生是一种“和而不同?,每个民族都能发出自己声音的“多声部”民族文化的多元共生,它以各民族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自觉为前提。近代以来,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突然“失声”,在文化上同西方文化乃至与受中国文化影响较大的日本文化相比,都处于一种弱势地位。仅就对西方著名作家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的研究来说,自1979年《世界文学》第1期刊发署名丁方、施文的文章《卡夫卡和他的作品》以来,我国的卡夫卡研究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发表了数百篇研究卡夫卡的论文,出版了10余部有关卡夫卡的译传、评传、编传。”可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