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功能文体学与风格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先阐述了风格翻译的重要性及功能文体学的风格观,后从前景化文体观的语境、多元、多层次三个方面,分析了功能文体学运用于小说风格翻译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魏晋时期的赋论呈现出由功用的文章学意义上的文体论向文学意义上的文体论过渡的特点。此时的赋论突破了汉代的“讽谏”功用说,而涉及到赋体的表现功能问题,无论是主张以赋缘情,还是以赋写实,甚至以赋明理,都已是从赋体自身的写作和表现特点立论。此时的赋论确认了赋体作为“美丽之文”的存在,而不同于汉人总是对赋体艺术特征的“丽”进行否定或作出有条件的限定。此时的赋论还涉及到赋体文体构成和艺术体式其他方面的问题。凡此,都说明中国古代文体学在魏晋时期走向自觉。  相似文献   

3.
汉语风格与汉文化都是汉族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二者关系特殊而错综。汉语风格是汉文化的载体和表征。汉语风格的生成与发展变化受汉文化制约,汉语风格的理解和评析要以汉文化为依据。因此,研究和评析汉语风格必须联系汉文化,研究汉文化也离不开汉语风格现象。  相似文献   

4.
西语姓名中译虽然只是翻译实践中非常微小的一个部分,但在国际经贸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应用极广。许渊冲先生针对诗歌翻译提出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论"同样适用于指导西名中译,只是在具体内容上有所不同。本文结合实际论述了"三美论"在西名翻译中的具体应用,并结合一些优秀的译名,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就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作品而言,文体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小说本身的文学价值,因而对于以小说作品为对象的译者来说,恰当地处理小说作品中的文体特征关系到翻译之成败.而文学丈体学方法可以帮助译者更加敏锐地抓住小说语言形式的特点,并将这些特点体现在译文中,从而更完整地保留原作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对<傲慢与偏见>中的例子进行分析说明,能进一步说明文学文体学方法在文学翻译和翻译批评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言语风格学是语言学一个分支学科,而古文献辨析则是古典文献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关系密切.言语风格学的一般理论对古文献辨析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言语风格学指导古文献辨析工作是可行的,反过来,古文献辨析的成果也能进一步丰富言语风格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商务英语是商务文化群体中特有的一种英语,是现代英语的一种功能变体,主要表现在用词选择、句子结构和篇章的构建等方面。基于现代文体学理论,阐述在水产贸易中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表达方式、文体选择、文体风格和文体分析,为商务英语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文体学作为一门开放发展的理论研究学科,主要研究语言风格,且在很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英语文体学理论,从语境、写作、阅读、翻译方面进行探究,呈现了文体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译作应该反映原作的风格,还是反映译者的风格这个问题上,学界主要存有三种倾向性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风格是可译的,译作应尽量反映原作风格;一种意见则坚持风格是不可译的,译作只会带有译者风格;还有一种意见却认为风格是复杂的,翻译时应顺其自然.文章认为,一方面,原作风格是可译的,另一方面,译作会在所难免地烙上译者一定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的印记,体现了风格的独异性和一贯性.译者应善于淡化自己的风格,将自己的个性与原作的个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努力使译文最后统一到作者风格上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学术界普遍关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文体学问题,但对文体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探讨还很不够。从侧重于语体功能的语言学的文体学与侧重于体裁功能的文学文体学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来看,目前古代文学研究将文体问题简单化为体裁问题有其不足之处。中国古代存在着丰富的文体学传统,文体学是整个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核心。传统的文体学内涵与方法,正是包括了目前学术界使用的语言学的文体学与文学文体学两方面的内涵,是真正完整意义上的文体学。古代文学的文体学研究应该充分汲取这一传统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汉译西方文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译西方文论作为中国文论与西方文论之间的一种过渡形态,被遮蔽在笼统的"西方文论"概念中,长期被忽视而未能得到系统清理.经过近百年发展,提出"汉译西方文论"概念并加以研究的时机已经成熟,这个概念的建立及其相关研究,将会唤起对汉译西方文论自身价值和独立品格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思考,将有可能引发我国文艺理论总体格局的某种变动,成为推动我国文艺理论体系创新和发展的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中西哲学之间的所有差别的根源,要统一到两者哲学语言体系的异质性关系上方能获得解释。而语言体系的异质性的核心,表现在它们一个围绕本体论,一个围绕本然论。文章从文化发生学的视角,检讨了两者不  同的性质和观念形成的发生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论被译介到中国以来,西方文论在中国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并在20世纪中国文论的两次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世纪中国文论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20世纪初,表现形态是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西方文论是重要的外力和理论参照;20世纪中国文论的第二次转型发生于20世纪末,表现形态是实现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化转型,西方文论的中国化成为建构中国当代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文体论中,“文体”范畴的基本内涵是指具有特征性的文章整体;而在西方stylistics中,style的基本内涵是指具有特征性的语言表达方式。“文体”与style尽管具有一定程度的异语对应性,但仍然是无法等同的两个异质范畴:从具体层面看是文章整体与语言表达方式的区别,从本体层面看有生命整体观与工具(语言)本体观的不同。差异的揭示有助于准确把握中国古代文体论的独特品质。  相似文献   

15.
近 2 0多年来 ,汉语风格学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其学术研究成果可观 ,学科建设成绩显著 ,并正朝着继承创新、愈趋深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就其主要倾向而言,虽同为"形而上学",但中西哲学一为爱知之学而一为成人之教,二者在哲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及其功能上均有重大的差异.如果说西方传统哲学主要是以自然界为其研究对象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哲学则主要是以人为其研究对象;如果说西方传统哲学主要是以思在关系为其研究内容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哲学则主要是以人我关系为其研究内容;如果说西方传统哲学主要是以知识批判为其文化功能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哲学则主要是以社会批判为其文化功能.实际上,这两种哲学之间的差异并不妨碍二者根本上的会通,因为正如自然与人本身须臾不可分离那样,科学主义的哲学与人本主义的哲学亦始终处于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17.
语体是语言的功能变体,是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的综合体系。我国古代语体理论丰富多采。语体理论始于魏晋,发展并成就于齐梁。曹丕首创语体研究的先例,刘勰论述语体最为详尽精当,成就最为突出。弘法大师研究语体成就也很突出,基本可以与刘勰相媲美。  相似文献   

18.
文学文体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文体特点,它最关心的是文学语言的运用技巧.文学语言的运用是充满创造性的,它有着自身的性质和目的.遵循语言的常规去发掘语言中存在的无限的表达方式是一种创造,偏离语言的使用常规而选择一些前所未有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学作品中突破语言常规的变异语言是语言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它最能体现文学对语言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西诗学间的差异可以归结为对待世界的两种不同态度沉默与言说。由于对待言语的态度不同,导致话语方式不同以及与此相关的逻辑形式的不同,并对理性精神的贯彻产生影响。敌视语言阻碍了分析能力的发展,使"内在逻辑"不能转化成外在体系,言语中心主义则导致"过度阐释",遮蔽了艺术实践本身的丰富性。中国诗学之所以"突然"面临现代转型的尴尬,正是因为它长期以来过分自足忘记了自我革新。  相似文献   

20.
中体西用思想是一种流变发展的文化观念,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得到不断地充实发展。在维新活动中,中体西用思想是维新人士宣传维新理论、拉拢中间势力、反击顽固势力和推动变法深入的理论基础。变法的最终失败并非中体西用理论的失败,而是中国传统局限与历史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