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呐喊》和《彷徨》所反映的时代,从大的方面讲来,并没有多大差异,都是辛亥革命至五四前后这个历史时期,也就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至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大转变时期.但具体讲来,两者又有了很大的不同.简单地说,《呐喊》以反映前一个时期为主,《彷徨》则以反映后一个时期为主.如果把辛亥革命时期的题材说成是历史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呐喊》《彷徨》,是我国现代小说史上第一个高峰。这两个小说集,既有共同的特点,也有互异之处。从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判断,前者高于后者。但事物是复杂的,如果从作品某些方面所体现的思想深度和艺术的圆热程度而言,则《彷徨》较之《呐喊》又有新的发展。鲁迅是一位最善于发掘和揭示灵魂的艺术大师。以塑造典型形象,显示灵魂之深和提出重大社会问题见长,是《呐喊》也是《彷德》的特色。那么,《彷徨》究竟在哪些方面哪几点上,是鲁迅小说现实主义发展、深化的标志呢?下面,我们就集中阐述这一问题。如所周知,鲁迅从事文艺,原以改良国民精神为目的。早年在日本留学时,他就致力于国民性的研究,探讨中国国民性的病根,他认为兴国必先“立人”,改良国民精神。他首先寄希望于“先觉之士”的出现,而最终目的则是广大民众的觉醒。“五四”时期他写小说,“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作为现实主义者的鲁迅,并不在自己的小说中去创造理想中的“先觉之士”,他所写的仍是“老中国的儿女”,暴露的是“老  相似文献   

3.
省略对于短篇小说来说必不可少。本文结合着对叙事时间省略的分析,以鲁迅小说为例,对省略的几种形式进行阐释,并简要分析了其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自出世至今,研究和评论的著作、文章发表不少了。正如一切真正伟大的作品那样,它永远是召唤着人们去探索和发掘的无尽的宝藏。关于《呐喊》和《彷徨》的思想倾向的性质,就迄今仍无定论。它仅仅是一种革命民主主义的文学,还是具有社会主义文学的某些因素?写作这些作品时的鲁迅,仅仅是一个小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还是具有某些初步的共产主义思想意识的知识分子?这些问题仍然是值得继续探讨的。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发表于《教育世界》的《〈红楼梦〉评论》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学者们或引用其中的观点重新评价《红楼梦》,或把其作为学术著作加以评论。有的加以痛斥,有的褒扬有加。如果把该文还原于历史,就会发现该文是一篇以中外理论为基础,并与当时理论界紧密结合,批驳偏激,阐明个人理念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6.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以下简称《序言》)是瞿秋白同志在文艺评论上的一篇重要文章,也是历史上第一次联系中国革命的发展来评价鲁迅思想发展的论文。《序言》从发表以来,除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罪孽,使它受到不公正的否定以外,在四十多年中,在鲁迅研究领域里,它几乎一直占着支配的地位。近来发表的文章,也  相似文献   

7.
心灵之旅──鲁迅《呐喊》、《彷徨》失常人格论柳易江在《呐喊》、《彷徨》的二十五篇小说中,绝大部分用的都是游记结构。鲁迅在创作时,导游的,并非是故乡的山水草木,星移物换,他要向读者叙述的,却是:人物心灵的图象及其坎坷的历程。鲁迅写小说,做杂文,为的都是...  相似文献   

8.
马宏山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4期上发表《论<文心雕龙>的纲》一文,其中的许多新观点。我认为值得商榷。因此,我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马宏山同志还在《文史哲》1979年第1期上发表《<文心雕龙·辨骚>质疑》,又在《哲学研究》1979年第7期上发表《<文心雕龙>之‘道’辨》,有些观点,与《论<文心雕龙>的纲》一致。本文间或征引此两文语,一同评论。“本乎道”《文心》的第一篇《原道》,是论“本乎道”的专篇。“原道”,即“原于道”。“原”字后省略介词“于”。《经传释词》:“于,犹乎也”。《淮南子·原道训》高诱注说:“原,本也”。所以“原道”犹云“本乎道”。是说作文要以“道”  相似文献   

9.
在《呐喊》《彷徨》两部小说集中,共收鲁迅的前期小说二十五篇,其中以孩子作为主人公或非主人公直接出现的小说就达十八篇之多。可见孩子的形象在鲁迅的前期小说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鲁迅的这两部小说,本文试从思想和美学这两个角度,谈谈对孩子形象的粗浅理解。  相似文献   

10.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延年的新著《〈歧路灯〉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出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歧路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挖掘,创获甚多,颇富学术和理论价值,有相当  相似文献   

11.
<正> 柯可同志是一位勤奋著述的青年学者,他撰写的《香港荧屏艺谭》一书,适应了改革开放的形势和人们求知求乐审美的需要.作者要我写篇序言,甚感为难,一来我对香港电视剧缺乏研究,只了解其皮相,二来大陆观众对香港电视剧的看法分歧很大,一味赞扬者有之,贬得一无是处者有之,要做到以科学分析的态度去克服那些好走极端的偏见,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2.
贵在突破创新——评《刘鹗及〈老残游记〉研究》郭长海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之一。对刘鹗及《老残游记》的研究,学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尽管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但至今没有一本全面系统予以探讨研究的学术论著。刘瑜先生石乞石...  相似文献   

13.
《〈人间词话〉〈间词〉注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是国内王国维研究权威陈鸿祥先生的新著。其突出的特点是,从东西文化的比较视角、现代与传统的张力场中,对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人间词》,给予了一种新的注释和新的阐述。并在这宏阔的综合注评中,给《人间词话》《人间词》的文本研究,拓展了一个新的领域,起到了迄今为止对《人间词话》《人间词》的当代注评的总体叙述的惊人效果,为我国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人间词》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水平。王国维一生在文艺研究与创作上有三大贡献,即“论”“话”“考”。“论”为第一个…  相似文献   

14.
由胡培兆、孙连成合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资本论〉研究之研究》一书,共十五章,近二十四万言,论及《资本论》研究对象、方法和一些基本范畴、基本原理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书后并附有解放后出版的有关研究《资本论》的著作一览表。这是一部别开生面的著作,悉心阅读可以开阔思路、引人入胜。 作者考察了我国解放后出版的数十种评介和研究《资本论》的著作,从中提出若干重要而有歧议的问题进行再研究。论题不拘一格,顺序没有程式,取材新颖,文字流畅,评点泼辣,分析得当。读后无俗套之感,回味有余音耐人。它堪称是《资本论》研究论著中的一枝奇葩。 《研究之研究》的显著特色之一,是对《资本论》的研究论著,不论作者辈分高低、名气大小或亲疏远近,一概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以评点,并且指名道姓,毫不含糊。诚如作者自己所说:“在科学研究的限度内、我们是把每个研究者的名字当作科学名词一样来对待的,全然对事不对人。”(第2页)这是本书大可取之处,也是作者为开创学术争鸣的新风所作的勇  相似文献   

15.
老子《道德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中国哲学的经典。自先秦韩非《解老》、《喻老》以来,历代注老、诂老、解老、释老之书层出不穷,连篇累牍,数以千计。其中有真知灼见,能光被学林之作,亦不在少数。致使后来为学之士,欲超越前人水平,另为独具创见之诠释者,甚难。不意李水海同志却知难而进,独辟蹊径,从楚语方言入手,考证训解《老子》,成《老子<道德经>楚语考证》(下简称《考证》)一书,严谨精细,系统深入,新意迭出,成一家言,使《老子》研究别开生面。 《考论》一书,考释帛书《老子》中楚方言辞语凡五十一个,探索楚语的起源、形成、演变以及《老子》所用楚语和通语异同的专论三节,考证《老子》成书时代的论文一篇,无论是词语考释还是专题研究,都达到了相当高的学术水平。概言之,全书特点有四: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康德哲学专家杨祖陶教授和其弟子、西方哲学后起之秀邓晓芒教授,两代学人博士生导师通力合作、精心完成的一部从德文原版译编成中文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的哲学专著,最近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纯粹理性批判》这部被称为哲学史中转折点上的经典著作,哲理博大精深语言艰深晦涩。为了帮助有志于哲学研究的人逐步深入地读懂原著,原本地系统地理解和把握康德哲学的原意和要义,实现译编本书的宗旨,译编者按《纯粹理性批判》德文版原著思路和编目顺序,采用的是对原著逐章、逐节的解读方式,这是国内从未有人做过的一…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小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它有一定的社会批判作用,更有深厚的思想价值.长期以来,中国文学评论界总是过高地强调其作品的政治色彩,而忽略了它的思想价值,或者说用过高的政治性遮蔽了思想性、文学性.本文认为改造国民性的"立人"思想是鲁迅思想的核心,通过鲁迅的小说从民众、农民、知识分子、革命者多个层面上分析,以及对《祝福》《孔乙己》和《药》等三篇代表性小说从多层次、多角度、互补性审视,从国民性的表现与思考这一角度对鲁迅小说的思想内涵作了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著名的边疆研究杂志《康藏前锋》、《康藏研究月刊》和《康导月刊》,以研究康区为主,兼及西藏及中国其他边疆地区的民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边界等问题,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随着时光的飞逝,目前寻找这三种康区研究杂志的全本,已属不易。近期由四川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康藏前锋〉〈康藏研究月刊〉〈康导月刊〉校勘影印全本》,虽是对于这三种期刊的影印再版,但却原真、完整呈现了这三大康藏研究期刊的原貌,这对于康藏研究、藏学研究乃至西南区域研究具有重大的史料和学术价值意义。此外,《全本》在编纂体例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既是当今史学繁荣的体现,也是推动相关研究继续进步的基石。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鲁迅把最深沉的爱献给了农民。而愈到后来,知识分子的命运愈引起鲁迅的关切,《呐喊》《彷徨》中,以知识分子作为主体艺象的小说几乎占了五分之三。鲁迅从时代宏阔的高度上俯视“五四”知识分子的种种人生和多样心态,并塑造了一个基本排列有序的艺术形象的系列。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九种形态。(一)最先觉醒的叛逆者、莫新者形象——《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和《长明灯》中的“疯子”。“狂人”和”“疯子”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的文化性格符号,是鲁迅运用双层建构的特殊艺术方式塑造的具有“双象性”特点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20.
江河不废,星汉长存。伟大作家留下的宏著伟业是后人取用不尽的精神宝库。尽管他们创造的作品是有限的,但他们以之启发于后人和可供后人探索的东西,却是挖掘不尽的;而且愈经时光考验,价值愈显。我们至今仍然感到鲁迅的《呐喊》与《彷徨》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