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在学习和运用历史方面,毛泽东堪称全党学习的光辉典范。他对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总结,对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有着精准的科学把握。因此,他在评价历史事件、点评历史人物时,往往有着高于常人的非凡见解和穿透时空的远见卓识,蕴含了许多决策用人的道理。一、决策用人的关键在于多谋善断多谋善断是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1959年,毛泽东在第二次郑州  相似文献   

2.
任龙 《秘书之友》2006,(12):32-38
战争年代,毛泽东曾把雷英夫推荐给周恩来,调到重庆给叶剑英当参谋;后又随同叶帅回到延安当军事秘书。建国以后,周恩来叉把他调到身边做军事秘书,并让他兼任军委作战部副部长。总参作战室主任等一系列要职。雷英夫在伟人们身边工作近三十年,亲身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伟人们在紧要关头做出的一个个重大决策中也融进了他这位军事秘书的思考与谋略,他以官已的真知灼见赢得了伟人们的赏识和信任。这位17岁就参加革命的娃娃,到1961年刚满40岁就晋升为少将秘书,成为伟人身边的军事高参。  相似文献   

3.
王波 《领导文萃》2011,(14):82-85
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向中美苏等国发出乞降照会。在这个历史的紧要关头,偏僻的延安枣园山沟里,毛泽东日夜焦虑,反复思考。他知道他和他的战友们的决策会影响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会影响中国历史的走向,会影响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决策思想在他的科学的领导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毛泽东曾说;“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二版,第527页,以下简称《选集》)这里讲的“出主意”,就是指决策。在一定意义上讲,领导就是决策,决策水平的高低反映了领导水平的高低。毛泽东的决策思想十分丰富,本文仅就他的战略决策和策略决策的领导思想作一探讨。一、战略决策和策略决策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和卓越的策略家,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始终把谋划战略和策略放在  相似文献   

5.
史海威 《秘书之友》2010,(11):38-40
毛泽东的一生与秘书、秘书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既是我党秘书工作的创始人和实践者,也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实践中,任用过许多秘书,对秘书与秘书工作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一代伟人毛泽东引领中国决策中国数十年,其积累的调查方法、决策方法、科学思想,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党举起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伟大旗帜,是在科学地分析战争的性质特点、国内阶级关系发生新变化和国共两党作用地位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今天,总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闻一 《领导文萃》2006,(12):106-110
1945年12月30日,斯大林在接见蒋经国时曾说过这样的话:“毛泽东不相信蒋介石,蒋介石也不相信毛泽东。”事实上,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期间,斯大林尽管承认蒋介石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的政府。但他实际上对蒋介石并不信任;当然,他对毛泽东也不信任。斯大林、蒋介石和毛泽东这个互不信任的三角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但斯大林个人的决策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斯大林的决策总是以苏联的利益为重,总是从这个立场出发来解决苏联和其他国家、其他共产党的关系,苏联和中国的关系自然也不例外。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1949年米高扬秘密出访中国,斯大林、蒋介…  相似文献   

9.
要建立经济重大事项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多年改革的今天,较之改革前,行政管理多方面的科学管理制度得到建立或者正在建立,经济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性得到明显的增强,但是,目前经济重大事项的科学决策机制尚不够健全,特别是现行企业投融资决策的行政审批制度弊端甚多,各种经济重大事项决策上仍然存在诸多失误,给国民经济乃至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重大的损失和危害。为此,必须尽快建立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特别是地方经济重大事项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这是保证决策能够科学、正确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领导艺术堪称当代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体现在善于做调查研究,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进行科学预见与决策,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善于依靠、联系、服务群众,善于选人用人等等。毛泽东的领导艺术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对此进行认真研究、深刻认识、合理借鉴、准确运用,无疑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有裨益。这里面至少有四点现实启示可以汲取:即实事求是与开拓创新相结合,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抓好中心与统筹全局相结合,走群众路线与防腐倡廉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余伯流撰著的《历史转折中的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一书(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生动展现了从1935年1月党的遵义会议上张闻天被选为党的总负责到1943年3月政治局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这一历史时期中的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不但钩沉了一些重大历史事实,而且将一些人们熟知的史料熔于一炉,彰显了这一历史时期中央领导集体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2.
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是唯一一位没有带过兵打过仗的将军;毛泽东称他为“共产党的大特务”——他就是有着“中共特工王”美誉的李克农。 上世纪20年代,在中共早期领导人进步思想的熏陶下,年轻的李克农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逐步显示出了非凡的地下工作才干。他的一生从此与中共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联系在了一起,他本人也在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伟大而深刻的理论产生于对时代根本问题的敏锐洞察与科学回答。1949年的初春,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已经基本上被消灭,全国的革命胜利指日可待。在这多数革命者都兴高采烈、意气风发,准备进城执掌政权的时刻,毛泽东却保持着冷静而清醒的头脑,他想到了300年前进京的李自成,决心跳出"历史周期律"。深思熟虑后,他提议召开一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解决如何进京"赶考"这一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党政领导重大事项决策的前置程序。当前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可以分为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等四大类风险因素,其中,重大事项领导决策高危风险因素有征拆类、环境类、民生类、规划类、程序类等五大类,可采取依法依规、科学细致、源头谋划、集约规划、公开透明等措施予以防范化解。同时,重大事项决策风险要用动态、历史、辩证眼光看待,用战略、全局、创新理念来应对,用法治、安全、底线思维来驾驭。  相似文献   

15.
战略思维是指对全局性的、规律性的、长远性的问题做出重大决策的科学的思维方法。邓小平认为,战略思维是领导者应当具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他说:“我们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书记处的同志,都是管大事的人,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他告诫各级领导:“不能只在眼前的事务里面打圈子,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后,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而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情。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对于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谈几点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其决策思想在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涵盖广阔,博大精深,显示了远大的战略眼光,是我国人民的思想瑰宝。  相似文献   

18.
1976年7月28日清晨的唐山大地震,对毛泽东是一次重大震动。后来,当他得知地震中死亡24万人,伤16万多人的时候,毛泽东已成了半瘫痪的病人。为保护主席的安全,在强烈余震中将毛泽东搬进附近新建的一座坚固的抗震力很强的“202”办公室。他在病重期间,虽然不能多讲话,但仍十分关切灾难的情况,亲自批阅有关地震灾情的报告。  相似文献   

19.
张兴华 《领导科学》2006,(13):22-23
县域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县(市)委书记作为当家人、一把手,在决策中要始终能够举重若轻、驾驭全局,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一决策是实施领导的关键环节,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县(市)委书记要做到真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当一任领导、兴一方经济、惠一方百姓”的从政目标,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增强科学决策意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以科学决策促进科学发展。科学决策,必须加强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正确决策的关键是“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正确的认识源于深入实践,科学的决策来自对客观实际的了解和把握。要想情况明了、决策…  相似文献   

20.
温家宝总理在会见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原总经理斯隆时,斯隆坦言公司成功的决策理念:听不到不同意见不决策。温总理深表赞许。他说,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要认真倾听各方面的意见,特别要听取不同意见。他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批评意见对作出正确决策的作用最大,因为批评意见可以使我们头脑更清醒,更加重视那些容易忽视的问题,以利于把方案做得更加周全,避免决策失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不但本身可作为奇迹载入史册,其科学民主化的决策过程也可作为典范载入历史。这项工程是从上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当时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