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新时期文学获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作家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党的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展开,许多作家,尤其是小说家在走向艺术的自觉方面表现得越来越成熟。他们把文学从工具论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文学成为人学。小说家的艺术触觉更加深入到人的心理的深层结构中去,一层层地揭开人物的心理。文学的这种强烈的“主观性”和“内向性”,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一个主导趋势。文学的“向内转”,引起了小说整个艺术格局的变化,使小说的艺术面貌焕然一新。在内容上,作家对社会和人生这个大系统的各  相似文献   

2.
论《到灯塔去》的空间叙事艺术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到灯塔去>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经典之作,小说在叙事手法上别具匠心,从空间叙事视角展现小说故事与人物的物理和心理空间,通过意识流手法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探索变动不羁的物理世界、着重剖析波澜起伏的人物内心世界,伍尔夫小说的空间叙事技巧既是对传统叙事的创新,也是对全新写作手法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作家不论用第几人称写小说,都是写的作家对人生的丰富体验、深刻感觉和无止境的思考。也就是作家对人生的反思。 人生是一个广阔而深邃的世界,是一切人文科学永远也探索不尽的世界。它的色彩、它的波澜、它的神秘和它的变幻与意蕴,曾使众多文学巨匠怅叹自己力不从心。这也是为什么人多能面对高山大海产生种种哲学思考,很少能对人生说出一番透辟的见解。 小说家不论写的是什么故事,从广义上来说都带有传记性,至少印满了作家对人生反思的斑痕。海明威的小说传记色彩尤其强烈。他的那些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都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弗…  相似文献   

4.
小说是一种具有独特品性与功能的艺术,小说的描述对象是人与人的生活.人的价值、意义以及人的终极目的,这些人类初始就一直被探索的问题,至今仍被诸多小说作者通过对人的种种行动、语言、内心等形象地再现而不懈地探索着,这便使小说具有了哲理的蕴含,充满了理性魅力.作家在描写外在世界、叙述人类行为的同时,更注重全方位地表达自己对人生世态的看法.小说不仅描述人和人的生活,而且能从容地吐纳各种关于生活意义的本体思考,表现作家对存在价值的独特认识.小说理性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情与理的高度融合、艺术形象的思辩色彩、叙议结合的理性抒发是使小说具有理性魅力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西方文学是标新立异的文学,千姿百态、五光十色的文学流派不断涌现。但无论怎样,各种流派都逐渐趋于一个趋向:即已经和正在向着人的内心世界掘进;心理分析艺术的深化是20世纪外国文学发展的主要倾向之一。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就是20世纪世界文学尤其是美国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贝娄于1976年因其“作品中对人类的了解和对当代文化的深湛分析”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及艺术表现手法在当代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具有较高的地位、价值和广泛的影响。1  贝娄在小说中是采用意识流手法挖掘主人公内心世界的。他不是完全按照传统的现…  相似文献   

6.
张竹赢 《学术交流》2007,(3):149-152
张爱玲的生活经历、童年记忆与缺失性体验是其作品切入变态心理的内在动因。其小说对于变态心理的刻画,是以时代和社会的视角加以关照,对人物精神及生存状态给予揭示,以人物变态的情欲、扭曲的心灵来诠释产生悲剧的人性因素。张爱玲将小说人物变态心理描写与创作技巧紧密结合,运用现代创作技巧,来剖析变态人性,这促进了人们精神的反思,为借助心理分析来解释变态心理如何支配作品主人公的意识和行为提供了范例,为她以后的作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审美视角。作者借助变态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深化和丰富了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托卡列娃是现当代俄罗斯文坛的一颗"常青树".她的小说关注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受,笔触细腻地挖掘了同时代人的内心世界.作家善于通过简短的故事反映笔下人物的平凡际遇,以此来表达丰富的思想.叙事语调略带嘲讽,语言幽默、明快.大量借用名言警句及历史宗教典故,艺术地增加了文本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人类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社会群体,大则国家、民族、部落、军旅、阶级、阶层、集团;小则机关、学校、工厂、企业、宗族、家庭等等。人们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生活,各种群体彼此发生着物质的和精神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冲突,于是人们对所属的社会群体就产生一种意向所归的社会心理取向,这种社会心理取向就叫作人们的归属感。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形象地描写人们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研究人们群体生活中的归属感,有助于文学创作理解生活、揭示人物行为的科学依据,从而塑造成功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
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所提出的,振兴中华,为把我国尽快地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奋斗目标,将化为十亿中国人民的行动纲领。时代生活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人民和时代向作家、艺术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坚持和新的群众的时代相结合,写出反映时代风貌,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光彩照人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以鼓舞人民,同心同德为实现四化而斗争。我们要克服当前创作上的薄弱环节,“更上一层楼”,使作品在思想和艺术质量上有一个更为明显的提高,就不能不重视对作家艺术创新方面的探讨。本文试就这个…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 ,当国内相当一些批评家和作家张扬后现代主义文化时 ,黑龙江作家坚持着现代性的写作 ,并取得了蔚为大观的成绩。黑龙江作家对现代性的追求集中体现在他们对人的生存的人文关注上。一方面针对各种压抑人的神学 ,他们极力呼唤人的生存的主体性地位 ,另一方面针对物质主义和理性的丧失 ,他们高扬人之为人的精神、人之应有的终极关怀。从此出发 ,他们拒绝把艺术当做纯然游戏的时髦观念 ,而把写作看成是寻找理想存在的方式。这种艺术意识决定他们毫不偏狭地看待传统的创作方法 ,力求以整合的办法来创造完美的文本  相似文献   

11.
艺术美是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在艺术生产中,作家、艺术家的主观能动作用具有特殊的意义,诚如列宁所说:“人的意识不仅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能够创造客观世界。”①为了深入探讨艺术美的来源,正确理解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本文想就作家、艺术家的情感、幻觉和创造性等这几种主要心理功能在艺术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一点粗浅看法。 一、情感 十九世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给艺术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他说:“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以及言辞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  相似文献   

12.
梁杰夫 《社科纵横》2004,19(5):152-153
在新时期文坛上 ,张承志是一位极具独特性的精神世界的作家 ,在这 余年的创作生涯中 ,他始终坚持“为人民”的创作初衷 ,怀着这种崇高的信念和理想而矢志不渝地在“人孤路险家遥远”的路上追寻着心灵的寄托和真美善的象征 ,探讨当代人灵魂如何处置。他对追梦过程中出现的苦难有着一种崇高的认同感 ,渴望在其中找到幸福的回忆 ,借以唤起人们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这使他的作品不可避免的带有了浪漫主义的特质。在追梦的路途中 ,他试图摆脱世俗的羁绊 ,建立起“一切健康艺术的所归和良乡”。  相似文献   

13.
赵顺宏 《浙江学刊》2003,(4):98-103
本文论述了新时期乡土小说创作中作家精神意象的更迭 ,由此前的漂泊—回归而转向摆脱与纠缠。作家的精神意象并不仅仅来自于作家主体本身 ,而是更深地根植于知识者与乡土社会的关系的变迁中。回归—漂泊的精神意象中主要表现为创作主体与表现对象的乡土社会之间的差异性 ;摆脱与纠缠这种精神意象中 ,主体的个体意识并未完全确立 ,或者说这种主体的个体意识正在努力的确立的过程中 ,回归—漂泊多少是因为回归者与乡土世界的隔阂造成的 ,摆脱—纠缠这种精神意象中它首先表现为人物内在的精神冲突 ,集中说来就是主体的个体意识生成的意欲和这种努力受到障碍的矛盾所造成的痛苦。这种矛盾体现在创作中的感觉方式到人物塑造到叙述方式等一系列的艺术过程 ,甚至可以说它不但体现在这些艺术过程中 ,它还推动着这些艺术方式的产生与选择  相似文献   

14.
阿吉是贾平凹的同名中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其性格特征与鲁迅笔下的阿Q颇多相似之处,可以说是一个阿Q式的人物.贾平凹创造这个人物时,正是想把他作为一个新世纪的阿Q来刻画的.但是,阿吉毕竟与阿Q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这体现了两位不同时代的作家对时代、社会和人生等思考的侧重点不同.另外,在形象刻画方法上,两位作家也有他们的同与异.  相似文献   

15.
孙建茵  王绍文 《学习与探索》2023,(3):154-160+182
马克思之后,马克思主义美学始终致力于探讨艺术与人类生存及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例如西方马克思主义把艺术理解为人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和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阿多诺延续了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立场,将文化工业看作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意识形态,对其展开透彻批判。与之相对,他把自律艺术看作是唤醒的自由个性和创造性本质的超越手段予以坚决维护。然而,阿多诺主张自律艺术与文化工业绝对二元对立的艺术精英主义遭到了布达佩斯学派代表人物马尔库什的反对。马尔库什主张保持自律艺术与文化工业之间的张力,他认为这种两极相联的动态悖论是现代性视域下艺术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黄宗广 《学术交流》2003,(8):159-162
假借是人类自觉的创造性意识和行为,尤其是精神性创造的重要因素.人类原始初期,在假借意识支配下,人们现实地改造客体,导致了工具的使用和制作,而当人们想像地改造客体时,假借则成了人类艺术创造的发端.同时,在艺术的创造过程中,假借意识将物与心两者沟通起来,并调节物象与心灵的关系,使物象形态与作者心态达到平衡.艺术由此才能够成为连接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的天桥.于是,假借就成了人们调节与周围世界的平衡关系,达到生存自由的精神需要,也就成了人们从事艺术创造活动的内驱力和原动力.  相似文献   

17.
意义世界的拓展过程 ,是人类不断自我提升、自我解放的过程。为了克服自然存在的无意义 ,人类付出了顽强的努力。不论神话、宗教、科学、艺术还是历史 ,都是创造和追求意义、拓展人的意义世界的积世累代的不懈努力。正是这种努力 ,使文化的各组成部分构成一个统一的文化整体。人们对意义世界的研究 ,应该有助于使文化变革成为更加自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人们把社会主义文明划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种二分法从两极抓住了文明的辩证本性。然而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有机整体,文明从它萌芽和产生的时候,就包括了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文明与历史上其他形态文明的本质区别不在于物质文明或精神文明,而在于制度文明。 “制度文明”这一概念的根据和意义是: 一、可以克服二分法在逻辑上的局限; 二、可以使人更好地理解文明的实体,文明的发展和进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受西方心理小说和意识流小说的影响 ,中国当代作品也注重开发人物精神世界。这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是最具开创性的。陈忠实在创作《白鹿原》时曾说人物的心理积淀以及传统的心理层面代表了中国人当前的生活模式。因此 ,作家们在写作中都不同程度地注意到人物个体心理层面对其命运的影响。电视剧本《十品官吴山羊》之所以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好评不仅在于他反映了生活的本真和他的喜剧性风格 ,更在于他关注到个体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物的命运。《十品官吴山羊》剧中的一系列人物散见于农村生活的不同角落和不同层面。他们的生活阅历以及知识层面、心…  相似文献   

20.
唐田恬  王丽萍 《阅江学刊》2011,3(6):119-125
师陀代表作《期待》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把握作品在情节处理、时空观照和叙述设置上的双重性以及作家从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分寸和传递出的对革命、对时代、对命运的态度等,有助于研究者深入作家的内心世界,窥见一个曾经热心革命的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将热情转化为温情,将同情升华为悲悯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