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熊耀 《南方论刊》2012,(5):54-56
20世纪末,阿克塞尔.霍耐特凭其承认理论登上学术舞台,之后不久,他就获得了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第七任所长的殊荣,一跃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三代领军人物。在阐述和论证自己的承认理论之前,为了给自己理论的可行性寻找充分的依据和根源,他曾将思维的触角伸向了马克思早期的一些理论著述,之后,为了给其承认理论作论证,他依然找到了马克思。这里主要就是对霍耐特这一前一后对马克思理论的独到解读作以阐述,并对这种解读做一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2.
胡云峰 《兰州学刊》2007,6(6):13-16
文章力图揭示霍耐特在他的人类学著作中对费尔巴哈人类学唯物主义的理解,以及对马克思和费尔巴哈之间的人类学关系所做的评价,然后分析这种评价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特点,最后指出我们对这种评价应取的态度.在霍耐特看来,费尔巴哈的人类学唯物主义的核心是"感性"和"利他性";马克思在改造费尔巴哈人类学的过程中遗失了其中某种解放性的力量;霍耐特的这个观点离不开他的哲学人类学的立场,而我们今天又应该在考察时代背景之后批判地看待他的这一立场.  相似文献   

3.
作为当代社会批判的重要范畴,"物化"始终是批判理论研究的核心环节之一。霍耐特以承认理论对卢卡奇的物化批判作出新的诠释,将物化重塑为"承认之遗忘"。在这种对物化的"承认之遗忘"重构过程的批判性解读中,朱迪斯·巴特勒对霍耐特"承认之遗忘"的物化构建作出了积极性评价,同时对霍耐特的参与性活动、儿童依恋过程等方面作出保留性评判。但是对"承认之遗忘"的主观批判将消极暴力性行为排除在情感性活动之外,弱化个体发生学的经验性论证效力。这种批判及其限度的揭示在一定程度上廓清了"承认之遗忘"的理论难点,进一步深化了霍耐特承认范畴的存在性内涵。  相似文献   

4.
霍耐特以承认理论开始了对社会批判理论的规范性重建,之后借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思想,将实现社会自由作为正义原则,把"承认"构建为实现社会自由的途径,完成从承认正义观到自由正义观的发展。霍耐特用承认范式取代分配范式,使自由正义观区别于当代主流正义理论。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看,承认蕴含在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中,社会自由蕴含在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观点中,自由正义观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政治哲学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秦慧源 《理论界》2012,(10):76-79
批判性是贯穿马克思理论发展始终的思想精髓。马克思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创始人,是以资本逻辑为核心展开社会批判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等对马克思的批判精神进行了继承与发挥;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二代领导核心则把社会批判的矛头转向了工具理性;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三代领导人霍耐特则以"为承认而斗争"为旨向对批判理论进行规范建构。批判理论主题的转换体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依据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新拓展,批判理论的演变逻辑彰显了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时代"在场"。  相似文献   

6.
承认理论是霍耐特的政治哲学、道德哲学的核心。阐发批判理论的承认理论转向的必要性,是霍耐特创立承认理论的前提;而对社会哲学进行反思与重构,则是阐发批判理论的承认理论转向的必要性的前提。在考察社会哲学的传统与现状的基础上,霍耐特在现代性悖谬批判的意义上,将社会哲学界定为社会病理学;并认为只有在这一意义上,才能说卢梭是社会哲学的奠基人。作为社会病理学的社会哲学,在19世纪,经由黑格尔、马克思到尼采才得以真正形成。20世纪社会哲学发展,从卢卡奇到阿多尔诺、从普莱斯纳到阿伦特,是历史哲学路径与人类学路径此消彼长的过程。其中,内含着人类学路径向历史哲学路径的挑战。然而,社会哲学的未来发展,并非像霍耐特所说的那样,完全依赖于形式伦理构想。  相似文献   

7.
沿着哈贝马斯的路线,霍耐特以“承认”范畴来定位自我与他者的主体间关系.在“承认”理论框架之内,艺术家与读者在旨趣、想象力、品味、审美力等方面给予对方以“预先承认”,对艺术作品共同进行”创作”,从而推动了哈贝马斯、伽达默尔所提倡的关学主体间性.凭借承认与蔑视之间的辩证关系,霍耐特对马克思《手稿》中的劳动美学思想进行了反思和重构.但霍耐特并没有将”承认”仅仅视为思辩领域的抽象概念,而是将其植根于日常生活之中,从一个侧面弥合了存在于生存关学之中的个人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8.
承认的类型学探析——对霍耐特承认理论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三代核心人物霍耐特在早期黑格尔承认学说和米德社会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完善的承认-蔑视理论。这一理论是对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更为经验化的补充。通过承认-蔑视这对社会动力学张力,霍耐特从一个较新的理论视角阐明了一种规范的社会理论,而这一规范的社会理论又具有很强的经验相关性。这种规范的社会理论在阐明道德发展的动力以及贴近社会经验方面显然比哈贝马斯通过以语言为中介的交往行动理论和罗尔斯抽象论证的正义论更有着很大的优势,但在理论论证的逻辑严密程度以及各关键概念间的逻辑层次关系的论证上却稍有不及。  相似文献   

9.
芬伯格解读出的马克思是这样的: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揭示出资本主义的技术设计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志;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过渡理论表明社会主义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运动,这种运动将造就一种新型的社会体系,这种新型的社会体系也将具有自己的技术体系。芬伯格对马克思的解读为我们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0.
当代政治哲学出现了所谓从分配政治向承认政治、平等政治向差异政治的范式转向。如何因应这种变化,社会批判理论内部出现了不同的选择。霍耐特把它理解为当代社会斗争的正确反映,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批判理论进行了重构。南希.弗蕾泽则认为,它在一定意义上是社会主义运动受挫后的理论退却,并提出了以“公平参与”规范为基础的既包括承认要求也包括分配要求的“复合正义论”。关注这场争论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最新动向,同时对深化马克思主义的规范基础研究都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