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唐代市场管理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伴随着农业、手工业等的发展,商品经济比往代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市场贸易的繁荣。史载唐都长安东西两市商业兴隆,“东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聚”,西市“市内店肆如东市”。东都洛阳为第二大商会,除此外扬州、成都等许多都市商业也十分发达,市场贸易繁  相似文献   

2.
作为千年帝都,有关洛阳历史的书籍汗牛充栋,丁一平博士的《历史那边的洛阳城事》(2010年11月河南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城事》)是其中较有特色的一部。全书分13个部分,分别讲述了远古至近现代在洛阳或以洛阳城为背景所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着重讲述了东周、东汉、北魏、隋、唐时期的洛阳,对洛阳历史研究关注较少的民国时期也进行了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3.
崤山南道在隋唐之前就是一条比较重要的交通通道。隋唐以后其取代崤山北道成为两京之间最重要的交通通道。隋炀帝和唐高宗时期是崤山南道修建的高潮时期。修建后的崤山南道不仅扩宽了道路,种植了树木,沿途还修建了很多行宫和驿站,景色优美,行人繁盛。安史之乱后,皇帝基本不再巡幸洛阳,但仍有很多士人和官员行经于此,直至唐末。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洛阳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阳为我国素负盛名的“四大故都”之一。自周公营洛邑,平王东迁,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朝代先后在此建都,号曰“九朝古都”。在这近千年的时间内,洛阳曾屡次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洛阳,处于东汉之后,隋唐以前。正当这一名城历史发展过程的两个高峰之间这一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其复杂,是中国历史上治乱交错的动荡阶段,洛阳城在此时期的几次破坏和重建,都和这种政治局面直接相关。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因此,本文拟就此课题作一些初步探讨,借供同志们参考。一、东汉末年洛阳城的大破坏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公元二十五年)定都洛阳。从此洛阳作为中国统一王朝的首  相似文献   

5.
应晓琴 《兰州学刊》2007,5(1):135-137
帝王边塞诗多凯旋题材.隋、唐时期有三位君主创作了不少的边塞诗作.其中隋炀帝诗多耀武扬威之作,风格凌厉;唐太宗诗将乐观必胜的宏伟气度与悲壮的情怀融为一体,开创了唐边塞诗风;唐玄宗诗稳健明畅,表现了他开边黩武表面行为之下的深层思想.晚年的玄宗仍保持了一定的清醒,对于民族政策是开明的.唐朝能够战胜安史之乱,与此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6.
略论秦汉时期的交通与贩运商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的国内水陆交通网的初步形成,不仅促进了国内贩运商业的繁荣,而且还推进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之间贩运商业的发展。同时,上述两种贩运商业的发展与繁荣,及秦汉时期人们的勇于开拓之精神,对国际商路的沟通和国际间长途贩运商业的拓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当时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国家政策等因素,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贩运商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使秦汉交通所提供的便利条件,并没有得以充分地利用  相似文献   

7.
“安史之乱”打断了唐王朝昔日的繁荣,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统治者在对南方经济依重的同时,在用人方面也逐渐向南开放。江西地处东南,贯通南北的大庾岭——赣江——鄱阳湖商道,不仅对江西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推动的作用,而且给北方人士流寓入赣提供了交通便利。宋明江西科举、政治人才的大量涌现,除了经济因素之外,人口迁入所带来的社会效果不容忽视,恰恰如此,江西经过自“安史之乱”到五代时期连续数次人口涌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江西在封建时代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 短短二十八年的北齐王朝,在文学史上似乎称不得什么繁荣时代。即以诗歌而论,在丁福保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和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二书中所辑的北齐诗数量都不算丰富。即使在这些诗中,还包含着萧慤、阳休之和颜之推等入隋人物的作品。然而,在古代一些论者看来,从北魏末年到北齐却是北方文学的一个比较兴盛的阶段。如唐代来到中国的日释空海曾论北朝文学说:“从此(按:指魏孝明帝)之后,才子比肩,声韵抑扬,文情婉丽,洛阳之下,吟讽成群,及从宅邺中,辞人间出,风流弘雅,泉涌云奔,动合宫商,韵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汉口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锋 《江汉论坛》2002,2(11):56-61
明清时期汉口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明代中期至汉口开埠,它是传统商业市镇的兴起与鼎盛时期;二是汉口开埠至张之洞督鄂,它是早期现代化的萌动时期;三是张之洞督鄂至清朝灭亡,它是早期现代化的发展时期。这三个阶段的历史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不论是从城市史的角度,还是从早期现代化的角度,都值得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0.
商业的社会效益,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商业为生产服务的效果;二是为群众生活服务的效果;三是商业活动在社会文化、政治方面产生的效果。社会效益不仅是商业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内容,从长远的眼光看,它还是提高企业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社会主义商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决定了商业  相似文献   

11.
(5)魏侍中应璩在直庐,见一白狗,问众人无见者。逾年卒。近犬祸也。(二、犬祸、923)原标点易生歧义。根据上下文来看,“问”的对象应是“众人”,“无见者”则是叙述的结果。“众人”之后逗号不可缺。(6)晋武帝太康八年三月乙丑,震灾西阁、楚王所止坊,及临商观窗。(三、火不炎上、933)“震灾西阁楚王所止坊”是一句,中间不当停顿。“西阁”为西端之宫殿,《汉书·杨恽传》:“恽上观西阁上画人,指桀纣画。”何晏《景福殿赋》:“屯坊别署三十有二。”注:“坊,别室也。”“楚王所止坊”应在“西阁”内,震灾西阁内楚王所止坊一处,而不是“西阁”和…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商业经济学会筹备组于今年五月下旬在镇江召开了以商业经济效益为主题的第三次全省商业经济理论讨论会。会上讨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商业经济效益的概念及特点;(二)商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标准及考核指标;(三)我省商业经济效益状况、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四)提高商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我国历史中社会经济高度繁荣、人文政治环境异常宽松的时代,城市商业发展在宋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有的坊市制度瓦解,城市商业蓬勃兴起,贸易日趋繁荣,商品交换空前活跃,工商业行会逐步形成与发展,纸币得到大量使用。宋代的商业,特别是城市商业的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用近乎写实的手法展现了北宋末年东京开封城的繁盛景象,各种商业元素在其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本文以《清明上河图》中展现的繁盛的商业贸易为视角,系统梳理了《清明上河图》中的商业化元素,并从北宋商业发展的动因及政府管理等方面展开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4.
隋唐时期洛阳及其周围地区仓储初探曹铁圈(中州古籍出版社)我国历代都十分重视仓储建设,不仅把仓储的多寡作为衡量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而且把仓康系统作为自己财政体系的一部分。处于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繁荣时期的隋唐王朝,在仓储制度的建立、完善方面,与它们的整个经...  相似文献   

15.
和秦汉、魏晋南北朝及隋相比 ,唐初统治集团的观念在信仰 (宗教 )、华夷 (中外 )、君臣 (君民 )和用人 (人才 )等几个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这一变革推动了唐代一系列较为完备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的实行 ,直接促成了唐代的繁荣和强盛  相似文献   

16.
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泉州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也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兴盛。泉州的宗教文化在这一时期呈现着丰富多彩的局面,不仅外来宗教异常活跃,泉州本地的民间信仰在这一时期也非常兴盛。它们与泉州社会经济和谐繁荣密不可分。本文拟以泉州民间信仰通远王崇拜网络为例,说明宋元时期泉州神缘与商缘的和谐互动,对泉州社会经济的和谐繁荣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里坊是古代都城构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坊之置始于北魏平城,洛阳、邺京沿置。邺南城400余坊,北宋时已不可名状。稽诸石刻,可考证出东魏北齐邺京28里3坊,里、坊置正,分掌管理和治安。城内置坊,城外置村。里承汉制,坊启隋唐,邺京里坊制度在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地区将开发成世界上又一个繁荣的经济合作区域,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建立一套与出海相匹配的海洋一内水一陆地交通系统。吉林省建设一条以图们江为起点通向欧洲的大陆桥,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完成上述任务的最佳选择。但图们江问题涉及中、苏、朝三国的交界,因而必须首先解决陆桥起点的法律地位问题;第一,要确认中国在图们江出海的商业通航权;第二,要赋予图们江国际河流地位;第三,要解决在国际多式联运中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9.
姜涛 《学术界》2012,(10):81-92,284
法学研究必须以法学通说的建构为目标,这不仅可以重塑法学理论在法律实践中的指导作用,而且是法学理论得以繁荣进步的保障。尽管法学通说的形成路径有多种,但重视法学通说的学术前提以及关注法学通说的修辞基础与公共性格,却共同预示着一种法学理论可否位居法学通说的共同关注点。而法学通说的识别则内在性地取决于其自身的主体间性与客观性,这又分别依赖于两大基本转变:一为从独断主义到解释共同体,二是从存在论到规范论。  相似文献   

20.
吕昊 《南方论刊》2022,(7):75-77+80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诸割据政权间的商业交流密切,海外药材贸易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前蜀是当时重要的药材产地与集散地,南汉、闽、吴越不仅盛产药材,还通过海外贸易获得大量舶来药材。前蜀(907-925年)与南汉(917-974年)、闽(909-945年)、吴越(907-978年)的商业流通促进了区域间药物交流,推动了这一时期医药事业的发展。本文以前蜀李珣的《海药本草》作为线索,辅以其他古籍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展现前蜀与这三个政权的药物交流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