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前后国民外交协会活动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外交协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国民外交团体,其成立之初曾作为政府后援,积极配合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的外交努力,后又对"五四"运动的发生及中国政府拒签《对德和约》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为最终在华盛顿会议期间收回山东主权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国民外交协会在"五四"前后发动和领导的国民外交运动无疑是中国近代历史转折时刻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2.
日本学者松尾尊充在《世界》1988年第二期发表《五四运动与日本》一文,指出:五四在中国非常受重视,被认为具有划分中国史的现代与近代的划时代意义,是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出发点。但是近年来日本的五四研究出现了一种新倾向。中央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编的《五四运动史再探讨》对中国的看法提出了异议:否认五  相似文献   

3.
<正> 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一场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是一场冲击各界、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虽然距今已70周年了,但它的生命之树不但没有枯萎,反而更加茁壮,更加挺拔。缅怀”五四”,继承“五四”,超越“五四”,这是每一个“五四”传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正是因为如此,山东大学于1989年3月15日至17日,召开了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大型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组织、邀请了校内外的80余名专家、学者,从多侧面、多角度对五四运动进行了广泛、热烈、深入、系统的探讨。现将讨论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与五四运动的爆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以及五四运动历来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有关这方面的论著汗牛充栋。但对于梁启超与五四运动之间关系的研究却鲜有论及。本文试图就梁启超与五四运动爆发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以作引玉之砖。一、力主中国参战众所周知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m协约国把德国在我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一战爆发后 ,一直就觊觎中国领土的日本 ,借口对德国宣战 ,竟于 1914年 9月出兵我国山东 ,并侵犯“战区之外”的三维县车站。 1915年初 ,日本政府进一步向袁世凯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针对日本的侵…  相似文献   

5.
王笛 《社会科学战线》2022,(5):92-109+282
文章主要讨论巴黎和会期间美国与中国的互动及美国对中国收回山东主权诉求的态度。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这也不是美国所期望的结果,而是当时协约国中各强国的权力博弈所决定的。美国是当时支持中国的唯一大国,但并不能主宰巴黎和会的一切决定,还必须依靠英、法两国,而对于山东问题,英、法站在日本一边。文章指出,无论美国最终是坚持还是放弃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诉求,中国直接收回山东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长期以来,五四时期的中国人及后来的研究者都认为巴黎和会是以中国的失败告终。但是,回顾这段历史,根据对已有历史资料的分析,美国对日本施加了非常大的压力,让其保证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将山东主权归还中国。因此,不能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是完全失败的。在巴黎和会和五四运动百年以后,历史的结论是,中国只能自己救自己,哪怕有强国愿意助中国一臂之力,也没有办法超越当时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既定格局,以及中国无力解决自身问题的严酷现实。  相似文献   

6.
由聂家华、武善云主编,山东友谊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的《中国的脚步——民族崛起的百年历程》一书,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的重要专著。该书依据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要学好中国近现代史的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究竟谁领导了五四运动?多数人倾向于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另一种则认为是工业无产阶级领导。笔者最近查阅了大量有关五四运动的材料,发现这两种观点与五四历史的本来面目有许多不相吻合之处。我认为,五四运动是学生自发的、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山东为目的的反帝爱国运动,爱国主义思想是五四青年的指导思想;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导致了运动的爆发,运动先是由学潮,后逐渐发展为包括社会各界广泛参加的群众运动,但在运动中,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严密的组织领导,没有制定一个全盘的、周密的行动计划,初期规模不大,纯属自发;在五四爱国运动中,青年学生坚持不懈的斗争,对运动取得胜利起了最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1919年爱国群众愤怒捣毁济南《昌言报》馆,是五四运动中在山东发生的一起重大事件,它不仅将山东的爱国运动引向深入,而且推动了全国群众运动的发展。因此,这一事件引起了国内外五四运动史研究者的注意。关于这一事件的发生时间,一般都认为是7月21日,此说最早是由方传桂、王群演在《砸昌言报馆始末》一文中提出的。文章说,五四运动爆发后,济南的“多数报社对爱国运动,表示鼓励与支援。但为安福系掌握的昌言报,却屡发谬论,诋毁学潮,……以致引起群众忿恨”。“一九一九年七月二十一日晨约九点钟,在省议会召开各界联合救国大会”。会后,“各界群众涌入昌言报馆”,将其捣毁(《五四运动回忆录》下册,第705—706页)。这篇回忆录的价值在于:它不但阐述了《昌言报》  相似文献   

9.
三十五年研究概况建国三十五年来,五四运动史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49年到1965年是五四运动史研究的开发阶段。这一阶段搜集出版了部分重要史料,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的《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五四运动回忆录》,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室编的《五四时期期刊介绍》等上十种。史学工作者还试图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方法概括这一历史。华岗的《五四运动史》、黎澍的《从辛亥革命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丁守和、殷叙彝的《从五四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堪称颇有份量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0.
六十年前,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掀起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既是一个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又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它以战斗的姿态,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五四”前后,山东人民的革命斗争与全国各地的革命运动紧密相联,是整个五四运动的一  相似文献   

11.
由五四运动开始的中国现代文化思潮,本质上是一种开放的思潮。这种思潮同五四运动所提倡的民主精神与科学精神有着内在联系。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五四”的开放精神却较少留意,这势必影响我们对于五四运动的正确认识和正确评价,也不利于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本文拟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意见。 五四运动与开放意识 五四运动是在近代一系列事变的推动和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与五四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对整个五四运动都起了巨大而全面的作用:梁启超直接点燃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而北京大学是由康有为、梁启超所办强学会官书局演变而来;以《新青年》为标识的一代新知识分子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他们都曾不同程度地受到梁启超的影响;五四运动的两大旗帜是“民主”与“科学”,而作为“新思想界勇士”的梁启超正是这方面的先驱;梁启超领导的政治派别研究系也与五四人建立了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敬爱的周恩来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早在一九一九年,他就积极投身于五四革命运动,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进行了英勇无畏、毫不妥协的斗争。在五四运动的暴风雨中,他认真研究、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筹办进步刊物,组织革命团体。他写了很多战斗性很强的评论文章和报道,及时指导运动的健康发展,他不愧是五四运动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五四新文学运动是五四运动的重要一翼,是五四文化革命的主要内  相似文献   

14.
<正> 研究概况五四运动至今整整70周年了。70年来,我国对五四运动史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五四运动到1939年的20年,是初步开展研究的阶段。20年代,五四运动的倡导者和参加者们,根据当时救亡运动的需要,着重研究五四爱国救亡运动。30年代,国统区的文化工作者开始注意了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研究。但由于受“左”的思潮影响,片面地将五四新文化运动看作是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从“五四”20周年到1979年是五四运动史研  相似文献   

15.
改订新约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所进行的最主要的外交活动,过去论者对其多持否定态度。本文认为,传统观点对改定新约运动的评价有失客观之处,而应对其重新做实事求是的分析与评价。作者认为,改订新约运动取消了帝国主义在不平等条约中的一些特权,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关税自主,收回了一部分法权、租界和租借地,签订了近代以来第一批相对平等的新约,从而使改定新约运动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中以往历次收回主权运动成绩最大的一次,构成了中国近百年来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作用不应忽视、同时也应看到改定新约运动具有不彻底性,所争取到的主权也是很有限的,还不能从根本上废除不平等条约,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彻底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爆发的并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五四运动具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以往在五四运动的研究中,谈的最多是其政治和历史方面的原因,即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就宏观意义上的五四运动或者把五四作为一个以五月四日为中心外延了的历史时代来说是不错的,但是就这一运动本身作为一次中国学生运动而言,除了上述两点之外,其所以发生,更重要的和直接的历史前提则是五四以前中国学生运动的深入发展。如果没有五四前的已经蓬勃发展的并且根源于中国社会之中的学生运动,那么  相似文献   

17.
<正>5月7日,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基地特聘研究员、二级教授王世谊在光明日报撰文: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文章指出:五四运动是青年人开创的,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功绩首先应归功于青年知识分子。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深刻理解和继承发展五四精神,才能实现五四先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发生于大转变的历史时代,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第一篇章。关于五四运动的革命性质,史学界长期以来是有争论的。去年8月,朱务善先生发表了“五四革命运动是否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文。文章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必须有无产阶级的领导”,“没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就不能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但“五四革命运动的产生是自发的”;不仅李大钊同志等在北大组织的马尔格斯学说研究会“没有领导五四运动”,而且“五四时期,并没有中国无产阶级参加,到‘六三’才有上海工人起来罢工支援,然而那时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形成,更谈不到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五四运动的领导”;“因为没有共产党没有无产阶级领导”,所以五四运动“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只是“为中国民主主义发展开辟了新的阶段的前景”。这就是说,文章涉及一系列发人深思的问题: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五四运动产生的自发性,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和无产阶级(它的思想、它的战斗力量)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五四运动的革命性质及其历史地位等。本文试图就上述问题提出自己肤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史学界前辈及诸同志。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大众的主权观念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终于在“五四”时期得到了确认。在这一过程中,铁路路权作为国家主权的具体象征物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前夕,北洋政府中的旧交通系、新交通系、研究系三大政治派系围绕着是否要统一铁路权益、实行五国共管进行了一场论争。这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次由政府内部党争引发、国外势力纷纷粉墨登场、国内有识之士踊跃参与的国是讨论。这场论争与山东问题紧密关联,使人们外争主权、内争民权的意识愈发强烈,对五四运动的爆发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 什么是五四精神?我认为,五四精神就是批判精神。因为就在五四运动当时,胡适、陈独秀这两位运动的领导人就回答什么是五四精神。胡适说,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就是这次运动的精神。当然,在这里他借用了尼采的一句话。陈独秀说,“五四”实际上宣传了两个东西,一是德先生,一是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从这两位五四运动的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