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鲁迅在《记苏联版画展览会》一文中,重申了展览会的说明书所揭示的全部展品的两个要点,即“一般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和对于现实主义的根本的努力”。这也正是鲁迅介绍苏联版画的两个基本出发点。前一点讲倾向性,后一点讲真实性。关于后一点,即美术的写实,是鲁迅介绍各种绘画的根本动机。鲁迅对于我国绘画艺术的伟大贡献,从艺术思想和方法的角度说,就是他坚定地引导美术走向写实主义的创作道路。鲁迅概括苏联版画的特点时说:“它不象法国木刻的多为纤美,也不象德国木刻的多为豪放,然而她真挚,却非固挚,美丽,却非淫艳,愉快,却非狂欢,有力,却非粗暴;但又不是静止的,她令人觉得一种震动——这震动,恰如用坚实的步法,一步一步,踏着坚实的广大黑土进向建设的路的大队友军的足音”。这种艺术,使人感到美,就因为它在感情上  相似文献   

2.
现代论者认为:决定小说美学价值的必然因素是叙述,而不是故事。被誉为我国小说史的一个伟大转折点和总突破的鲁迅小说,在“五四”时期,曾强烈地震撼青年读者的心,并产生巨大影响,这固然有思想内容和小说观念上的突破,然而不能否认,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形式上的创新。如同茅盾所说:“在中国的新文坛上,鲁迅君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用鲁迅自己的话说,就是: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而这“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大都体现在叙述方面。鲁迅小说不仅吸收了西方现代小说那种具有强大艺术表现力的叙述方式,而且还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中多种优秀的艺术传达手段,从而打破了中国旧小说那种僵化的叙述模式,创造出多姿多态的新的叙述体式,使中国小说获得了新生,并拓出了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拙文拟从叙述视角、叙述结构、叙述基调、叙述手段等四个方面对鲁迅小说的叙述艺术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鲁迅一生提出过许多光辉的思想,拿来主义是鲁迅对中华民族的重大贡献,它将对我国四化建设起到巨大作用。拿来主义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具有丰富的系统的本体内容,体现了自立自主自强的原则,具有自主性、辩证性、创造性特色,是鲁迅几十年进行大量的丰富的拿来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结晶。拿来主义与开放政策是一致的,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锐利武器。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文明,无不与国际的文化和文明存在着相互吸收、相互影响、相互浸透和相互排斥、相互抵制、相互斗争的双向流动过程,这是客观存在的复杂模式。拿来主义是我们在这个复杂模式中获得主动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鲁迅杂文中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杂文中的艺术特色刘梅鲁迅的杂文是他全部作品中最具特色、最具生命力的一部分,他用深沉的、悲愤的、曲折而又犀利的笔触,始终直面社会、人生乃至人的灵魂。“他屹立着、洞见一切已有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  相似文献   

5.
在鲁迅的小说中,以主人公价值处境为基点的叙事构成了表层叙事,以叙事者价值处境为探讨对象的叙事构成了深层叙事。表层叙事揭示了处于旧的历史秩序中的生命个体心灵之苦与精神之病,深层叙事则体现了写作主体疗救思想价值在文化实践过程中,由于文化的裹挟和人性情感的特殊体验、记忆而导致的分裂与崩溃。前者表现了鲁迅的人道情怀和关怀意识,后者体现了鲁迅文化选择的价值困境与伦理困惑。价值诉求的确定性与价值实践的不确定性之间相互映照构成的互动对话、紧张消解的悖论性关系,创造了充满精神内涵和意义张力的文本结构,表现了作者对启蒙理想的双重判断和双重期冀,同时也突显了高度理想化的现代价值在仍占统治地位的传统秩序中实践和生效的历史境遇。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杂文不仅以理性的解剖令人深思,而且以感情的抒发荡人心魄。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鲁迅的杂文是抒情的散文诗。当然,这部分地表现为鲁迅的杂文是直接用散文诗的形式出现,但也不全是如此,更重要的是多数杂文有着浓郁的抒情笔调,渗透到杂文肌体内部的抒情气氛,因而具有内在的抒情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杂文应列为文学“正宗”说诚如鲁迅所说,杂文是“古已有之”的。然而使得杂文作家颇为灰心的是,这“古已有之”的杂文却从来没有被列入文学“正宗”的地位。到了近代,杂文创作有了很大发展,杂文概念也与前大不相同,举凡杂感、小品、短论、随笔、札记、随感录,乃至通信、日记等,就都是杂文作家乐于驾驭的样式。五四文学革命初期,新文学尚属草创,“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鲁迅这里所说的“散文小品”,指的正是《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上常见的随感录、短论等,也就是后来被一总称之为杂文的那一种文体。发展到三十年代,杂文更是兴一时之盛,至于有了“杂感年”,“小品年”之说,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讽刺艺术是首屈一指的。在腐朽、黑暗的旧时代,为了唤醒民众,他以小说和杂文(更主要是杂文)为武器,对腐败的统治者和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代理人物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讽刺。其思想的深刻,使人铭心刻骨;其娴熟的讽刺艺术,更为世人所惊叹。萧伯纳做为一个爱尔兰籍的剧作家,其讽刺艺术也是举世公认的,在戏剧创作中,他对腐败的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对资产阶级绅士淑女们揭露和嘲讽同样是淋漓尽致。宽  相似文献   

9.
救救被封建礼教熏染的孩子,是鲁迅宏观启蒙主义思想的重要出发点;从父亲手中首先解放了孩子是鲁迅家庭教育理想的集中体现;传统教育方式的批判是鲁迅家庭教育思想的“立”中之“破”;甘为孺子牛的父子道德是鲁迅对自己所主张的家庭教育理想的躬身实践。“精神启蒙”是鲁迅教育观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论鲁迅的再创作宋德胤再创作是属于作家文学的范围的,但是,再创作却是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交融结合的结晶。我们知道,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的关系是至为密切的,马克思在论及希腊神话时说:"大家知道,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成为希腊人幻想的基...  相似文献   

11.
开放意义上的广延性,是鲁迅创作视角的首要特征,它的直接意义是意味着创作视角对再现生活形象的时空结构的把握特征,是作品宏观脉络联结点的特征。这集中体现为作品整体构思的特质。作品的整体构思,是作品宏观结构的核心,它跟作家的创作视角更为直接地联系在一起。因为,整体构思是对创作视角接纳生活信息的直接的宏观反馈,即对这些信息整体位置的排列组合,它是作品微观方面,即细节的具体描绘和安排的逻辑线索,细节是在整体构思的制约下安排的,它和创作视角特性的联系,较之宏观构思,显得陷蔽和复杂。我认为,体现鲁迅创作视角开放意义上的广延性的其作品的整体艺术构思,带有下列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鲁迅在《看镜有感》短评中提出汉唐气魄论,其所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方法论的启示和巨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论中国反腐败斗争黄革新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同反腐败斗争相互交织向前推进的。近年来种种消极腐败现象的蔓延滋长已对我国的政治建设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腐败与反腐败,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厂“大干部群众议论纷纷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熟悉现代文学的人都知道,创造社跟鲁迅有过激烈的争论,虽然后来他们为着同一目标的大战斗的需要,“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一同参加了左联,一同向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文化“围剿”作斗争,但是要他们完全消除芥蒂,是很困难的。然而,作为创造社发起者和重要成员之一的郁达夫却是个例外。自从1923年2月17日在北京和鲁迅相识后,便终生热爱和尊敬鲁迅。他对于鲁迅在中国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和文化事业上的卓越贡献认识得最早。用郭沫若的话说:“郁达夫之于鲁迅更有点近于崇拜。”鲁迅的《呐喊》出版以后,郁达夫一再向友人推荐,他说:“如问中国自…  相似文献   

15.
鲁迅和郭沫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和郭沫若是同时代的两位文学巨星。他们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拓了广阔的道路,是文化战线上两面相映成辉的旗帜。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了他们的战斗业绩:“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如果是将没有路的路开辟出来的先锋,郭沫若便是带着大家一道前进的向导。” 然而,这一双战友却终其一生未曾会面。“五四”时期鲁迅在北京,郭沫若留学日本。“五四”过后郭老到了上海,接着便于一九二六年到广东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任文学院长,此时鲁迅被迫离开北京,远走厦门。一九二七年鲁迅到广州时,而…  相似文献   

16.
普列姆昌德是印度著名作家,在印地语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生于1880年,卒于1936年10月8日。鲁迅是我国著名作家、思想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著地位。生于1880年,卒于1936年10月19日。对于中国读者来说,鲁迅的一生是众所周知的,从1903年开始在杂志上发表文章起,30余年间,他写下无数文字,是文化战线上的一名旗手。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以至中世纪,对艺术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界限是认识不清的.十八世纪以来,由于各种文化发展的总的影响,才使科学和艺术有了明确的界限.但也仅限于用科学和艺术的比较来证明艺术作品是否具有认识现实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同古代对艺术和科学相互关系的认识没有多大区别.对这一关系的认识曾有过不同的理解:有的人是通过逻辑途径来解决的(如?别林斯基就认为,艺术与科学的差别仅在于解决认识往务的方式上);有的人是通过两者关系在历史上的反复变化来解决的(如谢林认为,根据原始神话来看,艺术和科学应当在将来重新融为一体).而马克思主义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则完全不同于上述这些认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就指出过掌握现实的艺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杰出代表认为,科学认识能够变混乱为和谐,从而也创造了美.某些苏联学者也认为科学和艺术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别.本文作者(列宁格勒大学哲学系伦理学和美学教研室教授,哲学博士)从艺术的认识作用,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的区别,人类活动的两种心理机制,形象思维的特点,艺术激情的实质,艺术直觉和理性直觉的区别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批判了苏联当前学术界中认为科学和艺术将要走向"融合"的观点.译文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启蒙运动思想史上,无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鲁迅都占有着特殊的地位。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由早期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还在于他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人们只是在“五四”时期才能具有的那种思想和见解。他的启蒙思想在当时的中国,是远远地跑到了他同辈们的前头。 鲁迅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在思想文化战线上,他代表着全民族的大多数,始终是 “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他是新文化运动最伟大最英勇…  相似文献   

20.
谈到鲁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人们就会想起他的著名的“拿来主义”,同时也有人会想起他在“青年必读书”征答中交白卷及在附注中情绪化的议论: “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