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九三八年,茅盾写了一篇《不要误解了报告文学》的文章,批评那种认为报告文学在技巧上低一级的看法,并且指出:“伟大作品也即是报告文学的杰作,正如伟大的作品中可以有小说、诗歌、戏剧一样,也将有报告文学.”①几十年过去了,茅盾的论断一再得到了证实.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来,七年的时间里,我国报告文学创作空前繁荣,报告文学队伍人才济济,报告文学园地奇花竞放.现在,这枝文学新花,已经毫无愧色地独立出来,在艺术技巧上也日益鲜明地表现出它独具的特色.一近几年我国报告文学艺术上最大的突破,表现在刻划人物方面.这个问题尽管至今尚有争议,但它取得的成绩是引人注目的.文学的中心任务是写人.而报告文学却因具有浓厚的新闻性,它常常是一些突发性事件的报告.早在我国报告文学的初期,茅盾就指出:“‘报告’的主要性质是将生活中发生的某一事件立即报告给读者大众.”②钱杏村在我国第一本报告文学集《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的序言中也说:“报告文学的最大力点,是在事实的报告.”他们的这些论断与过去报告文学的实际情况是基本一致的.无论是约翰·里德的《震撼世界的十天》、斯诺的《西行漫记》,还是我国后来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等,都是以报道事件为主的.有些作品,如《包身工》,虽然也花了一  相似文献   

2.
新闻通讯和报告文学,都是近代社会生活的产物,都是近代报刊产生以后才出现的文体。新闻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和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可以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手法写人纪事,通常用来评介人物、事件、推广工作经验,介绍地方风貌等。虽然,新闻通讯可以运用一些描写手法生动地描述人物事件,但它的主要任务是为了传递信息,报道最新的、人民最关心的事实的产生和发展。它不是文学作品。 报告文学则是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也是速写、特写等的总称。它虽然必须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并且迅速及时地表现出来,为当前的政治  相似文献   

3.
报告文学中议论的美学品格薛传芝报告文学是新闻和文学的结合。它必须遵循新闻真实的原则,又必须具有文学的艺术属性。随着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报告文学作家的参与意识增强,报告文学作品更紧密地贴近生活。它不仅运用小说、电影的一些艺术手法对现实生活中一些成熟的典...  相似文献   

4.
田流从事散文特写创作,迄今已有四十多年历史了。一九三七年他的长篇报告文学《在激流中》的发表,是他踏进文学领域的  相似文献   

5.
巴金在旧中国的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先后写出了二十部中、长篇小说,七十多篇短篇小说。其中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尤其是《家》。这部作品在三十年代出现,应当说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个新的收获。它标志着现代长篇小说达到了新的水平。文学是表现人的艺术。它的主要任务是典型人物的创造。在《激流三部曲》中,巴金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觉新是他花费笔墨最多,刻划得最为感人的艺术典型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个人物看法很不一致,褒扬者甚少,贬斥者甚多。  相似文献   

6.
报告文学与无产阶级革命 回顾一下报告文学(Reportoge)的兴起和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报告文学是伴随着无产阶级登上社会历史舞台的新型文学,因而它是人民的文学,战斗的文学,真实地记录时代风云的文学,是最富于时代精神的文学.报告文学不同于诗歌、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文艺散文等文学形式,它不是古代早就产生了的,而是近代社会生活的产物,是近代政治社会生活需要的产物.十九世纪末期,欧洲曾出现过比新闻生动一点的反映战争场面的速记,如德国记者写的短篇战地速写;反映民主主义革命者生活的特写,如俄国民粹派领袖谢尔盖·米哈依洛维奇·克拉甫钦斯基写的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是位有影响的大作家,他的创作活动是从一九二七年左右开始的,在大约半个世纪以来的创作生活中,他已为我们创作了四万多字的作品,给现代文学宝库增添了财富。在这些作品中,《激流三部曲》是最能代表作者的创作成就的。特别是其第一部——《家》,更吸引着广大青年读者的心。巴金在《激流总序》中说:“在这里,我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图画。自然这里只有生活的一小部分,但已经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组织成的生活的激流是如何地在动荡了。我不是一个说教者,所以我不能够明确地指出一条路来,但是读者自己可以在里面去找它。”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我国当代文学出现了“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少有的报告文学热,它以显赫的业绩活跃于中国文坛。本文试图对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社会历史特征加以美学的分析,以期争鸣。报告文学是时代的“晴雨表”,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当我党粉碎了“四人帮”,翻开了中国历史光辉的一页的瞬间,当人们还没有完全从时代“惯性”中跳出,尚未从余悸中解脱,报告文学就以其敏锐的洞察时代风云的嗅觉和触及社会生活现实的勇气,  相似文献   

9.
"新五性"是笔者针对报告文学的"旧三性"而从新时期以来的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创新理论.它既为文体特性,也是价值标准.它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报告文学的观念更新与审美新变.这一点,在史传报告文学与问题报告文学中表现尤为突出.而张正隆、陈启文与阮梅作为其中不同年龄和文体流派的新老作家,在这方面具有极大的代表性.以他们为例进行补充论证,可以从一个侧面管窥近年报告文学创作的发展流变.  相似文献   

10.
在报告文学理论中,真实性的问题是带有根本性的.对这个问题的正确理解,是研究报告文学的基础.从报告文学的发展来看,真实性问题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它被提出来讨论,也不是一开始就很尖锐的.当报告文学作为一种新兴文体刚刚产生的时候,它基本上属于新闻的范畴,是新闻体裁的一种.正由于它的根是扎在“新闻”这个土壤里,所以人们对它的真实性问题没有什么争议.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当报告文学逐渐从新闻领域走进文学领域的时候,真实性的问题就引起了作家和读者的关注.报告文学的历史还告诉我们,当报告文学在某一个时期有了比较大的发展,出现繁荣局面的时候,真实性的问题往往也提得比较尖锐.  相似文献   

11.
一 知认分子题材大规模地涌进报告文学领域,是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的一个极其显著的特点。这一特点的出现,是和新时期我国政治生活的新变化、新形势分不开的。 从五十年代末到打倒“四人帮”的二十来年中,中国知识分子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文艺作品中,都是一个悲剧性的角色。特别是文革十年,极“左”路线把中国知识分子的面目和作用,歪曲、糟踏得面目全非,从肉体到心灵对他们进行了严酷的迫害。因而新时期到来后,随着全国性的拨乱反正开始,对中国知识分子给予正确的、实事求是的评价也就自然而  相似文献   

12.
"针砭时弊、揭露问题、干预生活"这是我国报告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大胆追求的责任意识,80年代中晚期出现的问题报告文学不仅继承了这一光辉传统,而且还站在传统报告文学的肩膀上为实现报告文学的批判功能做出了自己的大胆尝试和锐意改革.  相似文献   

13.
在整个文学发展史中,报告文学的历史并不长。正如高尔基所说,它是“年轻的文学”(《论文学》)。本文试就笔者管见所及,极简略地勾勒一下报告文学发展的轮廓。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报告文学创作呈现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它紧扣着时代的脉搏,把笔触伸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让我们看到了变革着的时代前进的轨迹,听到了前进中人民的心声。一批综合性、全景式巨篇的出现,标志着报告文学正在实现突破,它们在报告文学的园地里发挥了优势,在全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所国心的《一九六七年的七十八天——“二月逆流”纪实》、钱钢的《唐山大地震》、涵逸的《中国的小皇帝》、沙青的《北  相似文献   

15.
我对报告文学真实性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独立的文学部类,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报纸出现以后,由新闻脱胎出来,而后逐渐发展,逐渐完善,最终独树一帜的。它虽然步入文学的行列,但它保留了强烈的新闻性特征。这种特征首先表现在它必须以特定的新闻性内容为题材,也就是说它所反映的“必须是真实的事件或真实的人物,真实的史实。在这种独特的形式里,完全是真实的东西。”这正是报告文学区别于其它文学形式的根本标志。其它文学形式,不管是散文、小说,还是戏剧、电影,可以“专用一个人为模特儿”,把生活中确实存在的真人真事经过改造,塑造为艺术形象;也可以“杂取种种人”凑成一个,根据社会生活虚构故事情节。不管用哪种方法塑造形象,都要经过典型化途径。所以,这些人物形象,在社会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但又不能指认他就是谁某;这些  相似文献   

16.
报告文学在世纪之交的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历史,报告文学曾经有过灿烂迷人的时光。然而,90年代以来,报告文学开始走入低谷。导致它陷入困境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其本身的垢病:虚构的侵入、思想的肤浅、作者独立人格在金钱面前的流失和削弱。因此,在世纪之交,报告文学必须迅速寻找到它的出路。而重振雄风的关注之一是紧紧拥抱生活。坚持真实则是它不可动摇的原则。再之,报告文学切不可轻描淡写了文学性,新闻因素不是、也不应该成为这一文体的主导特质  相似文献   

17.
历史进入新世纪,面对越愈强势的商业霸权话语,部分报告文学作家,尽管阻力重重,处境艰危,但仍然不改初衷,顽强地实践着报告文学直面现实、干预生活的传统,努力地拓宽着报告文学的疆界:对农村问题的关注、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对社会问题的揭示,表现出了知识分子对社会特有的责任意识与批判张力,使整体处于颓势的报告文学创作出现了点点生机,使读者看到了不易看到但应该看到的社会的更宽阔一面,以引起我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在文学这个大家族中,报告文学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诸样式相比,起步最晚。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我国才开始出现《赤都心史》、《饿乡纪程》、《暴风雨》、《五月卅一日急雨中》这些可以看作是报告文学的作品。而“报告文学”名称的正式引进与提出,则已是三十年代的事了。“左联”成立后号召开展“工农兵通信运动”,在1930年8月4日左联执委会通过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新的情势及我们的任务》一文中明  相似文献   

19.
昨天当报告文学刚刚呱呱落地,来到人世间时,许多人把它看成是个“毫无价值的”小不点儿,且不说资产阶级对它不屑一顾,连我们队伍中的人对它的作用也都发生怀疑。高尔基曾劝一位作者去写特写(报告文学),这位作者犹如面对第一辆出现的火车的人立即给高尔基回信道;“我因为创造力的昂扬而全身发抖,您却劝我试写特写,这是开玩笑吧?”在这位作家看来,报告文学是个劣等的文学样式,写它不需要创造力。在苏联,有位作者曾因写过一篇很有名的长篇小说而一鸣惊人,这本书被翻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后来有人请他写一篇重要的关于当前迫切问题的报告文学,他说:“感谢上帝,现在我已走到一条大路上来了,我可以不再写报告文学了。”这二例,可以说是整个社会对刚出土的报告文学的误解和冷淡态度的缩影。但是,报告文学却并不因此而夭折,它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宝鸡文学界出现了一批引人注目的文学新人,他们无论在创作观念上,还是在表现手法上,较之前辈作家均有所超越。可以说,他们是以一种新的姿态跃上文坛的,从初始创作就显示出良好的创作状态和带有一定冲击力的创作势头。在这其中,就有尹西农。我觉得,宝鸡的报告文学创作,一直是远远落后于全国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