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从本体论哲学由盛到衰再重新崛起的历程表明:所谓本体论的当代“复兴”,不是对旧有本体论形态的回复,而是经过严格语言分析阶段以后,在当代变化了的条件下,对哲学本体性质的重新规定。因此,“合理性”是重建本体论的重要思路,它要求:1.必须改变对本体的提问方式;2.要调整对本体问题的回答内容;3.必须转换对本体的论证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是重建哲学本体论的理论基础。它既坚持了本体论承诺的客观性基础,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又坚持了本体论承诺的人文价值和人文意义,反对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
略论本体论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体论哲学由盛到衰再重新崛起的历程表明:所谓本体论的当代“复兴”,不是对旧有本体论形态的回复,而是经过严格语言分析阶段以后,在当代变化了的条件下,对哲学本体性质的重新规定。因此,“合理性”是重建本体论的重要思路,它要求:1.必须改变对本体的提问方式;2.要调整对本体问题的回答内容;3.必须转换对本体的论证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是重建哲学本体论的理论基础。它既坚持了本体论承诺的客观性基础,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又坚持了本体论承诺的人文价值和人文意义,反对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3.
“彼在”是存在论意义上的抽象的存在者,是因时因地因缘而存在之在。在本体论的研究中,“彼在”最贴近“在”,是刚刚“有”了内涵,“有”了规定性。任何存在者,都必须有时间性、空间性和一定的缘由条件的因素,是因为时间性、空间性与因缘性而得以显现。“彼在”在本体论研究中具有历史地位:一是中西哲学本体论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二是使本体论传统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发生质的变化,使本体论研究回归到依从本体发生的原点上;三是拥有事物发展的历史性、科学性和逻辑性与实在性、实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世界的可理解性"是科学理解得以成立的前提和基础,而对这种可理解性的证明来自于"体用不二"这一本体论承诺.对于科学理解而言,混沌是其本体论前提,其内涵是正在生成的确定性.通过将本体论承诺与科学知识的两种形态联结起来而推断出科学理解的主要机制是判断力,通过科学史上的案例对其进行逻辑和事实两方面的分析,可以确定科学理解的形成机制与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主义的思潮下,人们更倾向于将心身之间关系问题纳入到自然主义的研究视角,持着一种自然主义的本体论。而戴维森的心身随附性观点的发展既可以为物理主义服务,同时也可能会滑入到二元论的深渊,其心身随附性的观点只是体现了心物之间的协变性关系,并没有形而上学的依赖性,无法保证其物理主义的本体论前提。金在权通过重新诠释随附性概念,重新利用因果排除论证和帕皮诺的物理因果闭合论证,他认为,随附性单向蕴含物理因果闭合原则,物理因果闭合原则又蕴含着物理主义,所以随附性必然化物理主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夏佩尔的经验主义和信念总和的本体论 ,普特南的逼真实在论和指称语义学本体论及邦格精确的系统的唯物主义的构建 ,阐述现代科学本体论的合理之处和进步。科学本体论与传统本体论不同之处就在于不预先设定世界的实在性 ,而是求解它是什么。从传统思辨的立场转向实证的立场 ,这是科学本体论主要特点之一。我们时代建立起来的本体论都依据科学 ,并随之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学假说向科学理论的转化究竟是怎么回事?它有哪些必要的环节?各个环节分别处于什么地位?这是科学方法论的一个中心问题。逻辑经验主义者将它描述为经验证实或确证,历史主义学派将它归结为价值评价,真理的连贯论者则认为它是一个逻辑连贯性的论证过程。这都是一种简单化、片面性的认识。其实,经验论证”、逻辑论证、价值评价都是科学确立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对理论提供支持。其中,经验论证无疑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现代本体论哲学 ,即科学本体论的兴起。传统的思辨的形而上学本体论受到孔德科学实证主义和后来逻辑实证主义的拒斥 ,但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不排斥它。到了奎因整体主义的“本体论承诺”恢复了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 ,并且走向相对主义和实用主义。到了历史主义那里传统形而上学成为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 ,直到科学实在论者那里初步构建科学本体论 ,最后在邦格的科学唯物主义中形成了科学本体论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对“编辑通论”的理论基础─—自然主义方法论的概述。自然主义作为本体论,它与带证唯物主义同义,主张在编辑六艺中,一定遵循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的规律、写作规律、校对规律、审美规律等;而作为一种创作和编辑心理学,是一种超越论,即强调在科学理性的哺育下实现对理性的超越,从由之者、知之者,进入好之者、乐之者的无为境界,实现哲理与诗画的统一,而达到“与天同乐”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0.
西方17—18世纪源于唯名论的经验主义、狭隘的唯物主义和唯科学主义给人类的道德、正义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它彻底否定了道德、正义在本体论上赖以生存的形而上学,将人类贬斥为与动物为伍的边缘。为了拯救区别于动物的道德、公平正义,首先是康德从非本体论的、形式主义的道德出发,论证了理想主义的道德;其次是现象学派的舍勒从情感主义为切入点,构建了道德的本体论,论证了价值的实在性、价值模式的多层次性、知识的多元性,并提供了“善”的判断标准;而哈贝马斯在康德的理想主义形式主义道德、舍勒的实在主义道德基础之上,一反“独语论”、“单主体性”的道德论证模式而采取“主体间性”,实现了从“单主体”、“意识理性”、“先验道德理论”到“交互主体性”、“交往理性”的范式转变,为道德伦理正义、政治哲学的程序化转向提供了哲学上认识论以及世俗理性的重构基础,提出了现代道德、政治正义得以获致的程序模式和程序原则。   相似文献   

11.
对实在概念的误用是当前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不休的主要原因。人们常把实在概念和实体概念相混淆,然而,前者是-个认识论概念,后者是一个本体论概念。仔细分辨这两个概念,那么就可以找到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争论的症结所在。实际上,二者争论的根潭来自于休谟问题,只有解决体谟问题才能确立科学实在论。从现代逻辑和语言哲学看,休谟问题是可消解的,而科学实在论正是在科学现实基础上得以成立。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为什么会成功?科学的成功说明了什么?这是如何合理地理解科学的重要论题之一。科学实在论的“逼真”论证和“无奇迹”论证认为,科学的成功说明了科学理论是对实在的正确的或近似正确的描述;劳丹对此进行了逐一反驳。他认为,科学的成功只说明了科学方法的可靠性。对科学成功的这两种理解都是片面的和狭隘的。关于科学成功的理解应该是多维度的,既有历史的、认识的、方法的、经验的维度,也有社会的维度。当我们把这些维度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解科学的成功时,科学的成功说明了科学只是在整体上对世界的内在机理的模拟,真理是两者的相似程度等于1的理想状态,是科学追求的目标,科学理论是在谈论世界,而不是描述世界。这是关于科学成功的一种弱实在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自然主义在中日两国的不同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自然主义文学思潮被先后引入中日两国后 ,产生了不同的命运 ,其差异主要表现在 :日本形成了自然主义文学思潮 ,中国则没有 ;日本以自然主义取代写实主义 ,中国试图用自然主义补充写实主义 ;对自然主义人性观的截然不同的态度 ;虽都偏重于个人的题材 ,但侧重点不一样  相似文献   

14.
英国哪些作家作品受到了法国自然主义的影响并可以归入自然主义的行列中——即英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归属问题——是认识英国自然主义文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然而, 单纯以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区别或文学影响的实证批评并不能准确地确定英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归属。因此, 以自然主义理论为基础, 结合自然主义小说的界定及其特征, 将实证批评与审美批评相结合, 同时考察英国文学的实际情况就会发现, 可以归入自然主义行列的英国作家主要有乔治·吉辛、乔治·莫尔、阿诺德·贝内特、威姆萨特·毛姆。这些作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自然主义的影响, 其创作显示出明显的自然主义风格和特色。  相似文献   

15.
卡夫卡的思想和创作明显地受到过福楼拜的影响,卡夫卡声称自己和福楼拜有某种血亲关系。作为精神导师,福楼拜将卡夫卡引领进了一条源于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又超越了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道路。福楼拜是卡夫卡永远的诱惑,卡夫卡在福楼拜的精神引领下,走上了自已的寻求之路。卡夫卡学习和借鉴了福楼拜的叙述文体。福楼拜因为拒绝一切派别而自成一派,卡夫卡无疑从这里获得了启示和信心。  相似文献   

16.
自然主义已经成为当代美国哲学的重要特征。在这一特征的形成过程中 ,批判的实在论者尤其是恩斯特·内格尔的理论观点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今美国哲学中 ,存在着一种从实用主义的角度重新解释实在论的倾向。普特南哲学的转变及其与罗蒂关于相对主义的争论 ,就充分表现出这种倾向。在当代美国哲学家看来 ,实在论、自然主义和实用主义在哲学基本倾向上是一致的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解释为一种以实用主义为主导精神、实在论为基本态度、自然主义为思想方法的美国特有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真实性是自然主义叙事诗学的核心范畴。美国作家诺里斯的叙事真实性有3个来源:一是法国自然主义作家左拉的诗学及实践;二是英国吉卜林浪漫主义的创作观念;三是美国本土的现实主义诗学。诺里斯的真实性叙事诗学综合了自然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多元因素,是题材选择的浪漫性、细节处理的实证性和现实主义的典型性的统一。真实性研究揭示了美、法自然主义文学的巨大差异以及美国自然主义文学题材选择、创作手法和诗学观念的重大变迁。  相似文献   

18.
西方语境下的“启蒙”精神的核心是理性精神。在中国语境下,“启蒙精神”被简单地等同于“科学精神”,“科学”这一概念更多地被用作指称一种实证的方法。此刻,科学精神的精神内核并不是西方意义上的理性精神。由于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科学精神被具体化为“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因此,中国主流话剧的倡导者将话剧当成了一种用以宣传某种政治思想的工具而非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话剧的工具化证明了中国的“话剧精神”尚未建立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新青年》中科学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青年》杂志对科学问题的探讨已上升到科学主义层面,并与中国新文学有着内在的学理逻辑联系。崇高科学的历史语境,使科学精神成为强势话语,决定了写实主义(包括自然主义)在现代中国的独尊地位,也使反科学主义的、按“进化论文学观”演变流程应处于前列的“新浪漫主义”退居其后。就历史理性而言,中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对科学主义的抗衡,是逆历史潮流的,但它们的价值选择却指向了对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负面成分的批判,趋向了审美现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