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哈萨克语的词义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民族由于语言特点的区别,反映词义的语言形式也会有所区别.本文将现代哈萨克语的词义关系归纳为上下义、同义、反义、同音和多义等5种关系,其中同义关系的词又分为等值同义词和非等值同义词,反义关系的词又分为对立反义词、相对反义词和换位反义词,同音关系的词又分为根素式、派生词式和根素-派生词式同音词.  相似文献   

2.
大荔方言不同的三身人称代词在自身的语法系统中相对立,有各自的价值。大荔方言三身代词单、复数的区别是通过声调变化区别的,这种人称代词的单、复数声调变化可以说是属于"广义形态"的,它只构成词汇上单、复数的对立,但不能表达具体的语法结构关系。大荔方言的人称代词在主语、宾语和定语、同位语等不同的句法位置上有不同的形态表现,形态变化是通过声调加以区别的,这种形态变化是语法功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就语言而言,不仅表现为词语所指概念之间的对立,而且也表现为事言结构内部的种种对立.正是那些不同性质、不同层级、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相互依赖而又相互影响的对立群体,和谐地构成了语言的对立统一系统.现代语言学对语言系统的子系统——语音系统和语法系统的对立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揭示.那么,作为语言系统的另一子系统——语义系统状况如何呢?这是一个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诗歌翻译中形式对等和意义对等的对立立场为基础,从语言是形义结合的体系的角度,讨论了形式与意义的辩证关系.从基本原理出发,我们认为形式和意义既有对立也有统一.由于形式是表达意义的手段,故形式代表意义,并参与意义的建构.我们的结论是,诗歌翻译既要反映主题思想,又要给文体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论与“一分为三”有关的几个学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象形态中确实存在“一分为三”,但仅凭这一点就用“一分为三”补充甚至取代对立统一规律,根据不足。“一分为三”不是矛盾的形式,而是联系的形式。“中介”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有着普遍的意义,但矛盾中没有独立于对立双方的中介。用“一分为三”、“一分为二”等对辩证法的一些观点作通俗说明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必须注意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价值冲突有内在的实质性结构和外在的形式性结构。价值冲突的实质性结构表现在多个层面。按价值冲突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价值冲突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等;按价值冲突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利益根本对立的价值冲突和利益根本一致的价值冲突。实质性结构与形式性结构是相互依存、表里统一的。  相似文献   

7.
一“没有假恶丑就没有真善美。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统一体总要分解为不同的部分,只是在不同的具体条件下,内容不同,形式不同罢了。任何时候,总会有错误的东西存在,总会有丑恶的现象存在。任何时候,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总会有的。”这是生活的辩证法。艺术的辩证法正是来源于生活的辩证法。因为有了  相似文献   

8.
在沈从文笔下有一系列二元对立结构,如城-乡、生活-生命等,正是在这些对立结构中沈从文作出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评判。与这些二元对立结构相关的则是另一深层意识结构:常态与癫狂的二元对立与价值错位。这一深层意识结构或隐或显地体现于他对一个故事三次不同的讲述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但有关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关系的问题一直是理论研究者讨论的热点话题。理论界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认识:“一致论”“对立论”和解释学视野中的“差异论”。作者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虽然有不同的地方,但在主要方面是一致的。将他们的哲学思想关系简单化的归结为一致或者对立是不符合事实的。  相似文献   

10.
论副词重迭     
本文是副词性重迭形式研究中的一部分。旨在立论副词与其重迭形式的对立存在,并对此提出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描写与解释。本文只涉及基式为自由的副词的一类重迭式副词,排斥基式为非自由副词的其它重迭式副词。根据我们对1000多万字比较典范的现当代白话文著作的考察,这类副词重迭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1.
童庆炳教授内容形式关系论的重要论文《论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矛盾》存在着严重不足,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他对内容、形式、题材概念的界定,二是他认为文学作品内容、形式概念的存在具有合理性,三是形式与题材的关系,四是以"对立原理"作为理论依据。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根本上是整一的,形式征服题材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矛盾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汉语四字格成语的声调搭配形式具有对称性特征,根据现代汉语语音划分平仄的理论可予以分类统计。分类统计表明: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是最主要的声调组合方式,其余多是上述形式的变式,合律型和变式型占绝大多数,拗者仅占少数。实验结果表明:(一)按平仄区别不同声调搭配形式有一定理据性,但同一种平仄搭配形式,具体内容因声调组合而异,所以在随机和分类两种呈现条件下对认知的影响都没有显著差异;(二)分类呈现总的来说对记忆和保持的影响比随机呈现大,说明每一种搭配形式都有规律性;(三)规律和变异乃对立统一体,规律中加上变异才显出语言的节奏,所以完全和谐型成语中镜影型和旋转镜影型以及重复型虽占很大的比例,但仍有很大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三个问题: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前人从“实事”中“求”出的“是”。不能把实事求是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立起来。实事求是不是一切由自己从头“求”起。离开具体分析照搬“本本”是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二、现实中有不同的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二者脱离,发生矛盾也有不同情形,既有理论脱离实践,也有实践脱离科学理论指导。将实践检验理论和理论指导实践当作理论与实践之间双重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去把握,才能做到实事求是。三、“务实”和“务虚”不是两种对立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而是两种不同内容的工作。要做到实事求是,务实和务虚两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4.
肯定与否定是两个完全对立的概念,容不得半点含糊。英语中表达否定的形式和方法较为复杂,且与汉语表达否定的形式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掌握英语的否定形式,对英语学习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汉语语篇中的名词回指不必是先行词的复现,回指具有丰富的形式特征,名词回指包括同形回指、部分同形回指和异形回指;回指词与先行词也不限于同义关系,回指词和先行词之间有多种语义关系,主要有同义关系、上下义关系、类义关系等;语境是确立不同语言形式以及不同语义关系的名词性词语之间具有同指关联的语用因素,名词回指选择受语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哈贝马斯和韦伯的合理化理论一脉相承,但二者在世界图景假设、哲学基础、理论性质3方面都有所不同:韦伯立足于超验世界和经验世界的对立来建构其合理化理论,其哲学基础是意识哲学,建构的合理性是普遍真理的形式合理性;哈贝马斯的合理化理论的世界图景假设是经验世界内的系统和生活世界的对立,其哲学基础是语言哲学,建构的合理性是共识的交往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词语的意思往往有正反两面,学者讨论的时候,常要谈到其所表现的矛盾的对立与转化。当然,不一定是系统的语言哲学,也不一定要用哲学上的术语,但对语言的运用、对修词或翻译,都是关系很大。所以本文就词语意思的正反、怎样转化、怎样应用,这几方面作初步论列。(一)词义怎样发生正反对立的现象在语言的运用上,词义正反的转化,无论汉语、英语或其他语言中,都很重要,尤其是汉、英等分析性较大的语言,词语对上下的依赖性较多,词义的对立往往随语境的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后半叶德国美学家立普斯的移情说在西方美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理论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审美必须要有客体对象;二是审美中主体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三是审美最终达到的是主客体对立的消失.若仔细分析就可发现这三方面内容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之间有明显区别,在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没有立普斯所指的移情,且立普斯的移情说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核心--天人合一更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完全不同的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19.
关于决定无产阶级两种革命方式的条件问题,理论界和史学界迄今末有统一的看法。笔者认为,无产阶级采用不同革命方式的关键,取决于革命所赖以进行的条件,其中主要的就是在革命进行过程两大对立阶级之间力量对比转化形式。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本体大而言之有三种可能的基本形式:或以神为本,或以物为本,或以人为本。现代社会由于"上帝死了",使得"物本"和"人本"的对立空前凸现出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正好切中了这一现代性主题。国民经济学的理论原则是以物为本,而马克思批判国民经济学的武器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