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傣语和泰语均属侗台语族台语支,是分布于不同国度的跨境民族语言.尽管其间地域相隔,分化年代久远,但仍然保留着较为严整的语音对应规律,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异同及对应关系.它们是有亲缘关系的亲属语言.  相似文献   

2.
傣语中的水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用文化语言学的观点,首先考察了西双版纳傣族居住的地理环境特征,认为“水”是西双版纳地理环境中一个十分突出的因素,因而,傣族文化中也具有十分浓厚的“水”情结。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进而分析了傣语词汇、俗语、诗歌与“水”的联系,试图以此阐明傣语中的水文化。  相似文献   

3.
傣、泰干支文化源于汉文化,在吸收的过程中则发生了一些变异,即:西双版纳傣族、泰北兰那泰人一直沿用汉族的干支纪时法,并借用了干支读音。而泰中泰人除了在15世纪30年代以前曾使用过干支纪时法外,还同时使用十二生肖纪年法,此历法实为干支纪时法的一种变异,并用巴利语序数词1—10和高棉语十二生肖名称代替干支,这是多元文化对泰人产生深刻影响的必然结果;在十二生肖动物名称上,傣、泰与汉族或傣、泰之间也存在着细微差别。另外,干支文化通过越南传入傣、泰地区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傣泐语和泰语同属汉藏语系侗台语族,是跨境亲属语言。但傣泐语、泰语的三事事件编码手段不同。基于三事事件的研究框架对傣泐语、泰语动词39个进行分析。绘制语义图发现傣泐语、泰语对三事事件概念空间分割方式不同,傣泐语倾向采用语法化程度低的VT-h13(给)-R连动式表达策略,而泰语更多采用语法化程度较高的VT-kεε(于)-R、VT-caak(从)-R前置词构式和更高的双宾构式。傣泐语的三事事件表达为更加典型的东南亚SVO分析型语言。  相似文献   

5.
6.
济南市楼盘通名的语言文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济南市273个楼盘名为研究对象,从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角度,利用数据统计对济南楼盘通名的现状进行描写,归纳楼盘通名中的济南特色,在定量与定性的双重分析中试图解释产生特色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傣泰民族的"勐"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勐"的概念以及由"勐"所产生的政治制度、思想意识和宗教文化长期存在于西南泰之中,是这个族群所共有的,又是其区别于其他族群所特有的概念。从部落社会一直延续到近代,"勐制"与"勐文化"浓缩了西南泰的历史,从政治到经济、军事到思想、宗教到非宗教,"勐"的概念渗透傣泰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研究"勐文化"有助于我们更贴近西南泰生活的社会实际,从这个民族群体所固有的本质特征来认识和理解它。  相似文献   

8.
汉、傣语在远古时代可能有同源关系,大约两千多年以来,汉、傣语就一直保持着相互接触,但这并不能完全说明汉语与德傣语的声母就处于同一历史层次上,因为汉语和德傣语各自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同时渗入了语言或方言中一些复杂的词汇层次,使某种语言或方言中同一词有两个或多个语音形式,也就是我们通常认知的同源异形词.  相似文献   

9.
语言和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对傣语的影响是直接的、具体的。本文从语言结构、语言使用、语言观念、文字创制等方面探讨了南传佛教对西双版纳傣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壮语和越南岱侬语中存在着一大批语音语义相同或相近的熟语,从中我们可以透视到壮族与岱侬族共有的民族文化特色以及久远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1.
民族语言研究,能促进民族交流,加深民族了解,增进民族感情,推动民族发展,是民族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凭着对民族语文的热爱,戴庆厦几十年如一日,立足语言本体勤勉治学,亲自调查并深入研究了20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在民族语言研究尤其是藏缅语族语言研究方面影响巨大,其丰富的民族语言研究经验是一笔重要财富,对学术界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泰国泰族和西双版纳傣族都有拜水的习俗,拜水习俗在这两个民族中具有极其相似的文化内涵.同时,泰族和傣族对外来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由于分别处于不同的文化生态环境,所接触的异文化不尽相同,受到的影响在程度上也存在差异,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两个民族的拜水习俗在形式上出现了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台语支民族有共同的历史来源,是中国、东南亚有影响的一个族群,但是由于缺少文献记载,其早期历史十分不明晰,语言比较分析成了重构这个族群早期历史的重要手段。壮族、傣族是台语支族群两个重要的民族,通过词汇比较发现,壮、傣民族分化前就创造了发达的稻作文明,在稻田和水利建设技术、水稻育秧栽培技术、稻米加工利用技术以及由此衍生发展的畜牧、建筑村落以及节庆信仰等领域已与现代传统农村相差无几,可以说壮、傣民族分化前已经具有比较发达的以稻作文化为特征的农业社会文明。比较分析壮、傣民族早期共同稻作文化形态对进一步认识台语支诸民族历史文化源流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傣族和日本民族都是水稻农耕民族,糯米食品在各自的日常生活、宗教祭祀、节庆、生命礼仪中均被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其文化寓意的相似性,缘于大致相同的经济生活背景及对糯食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更是多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王朝的国家.民族杂居地区少数民族语言在历史时期对地名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分析了民族语言形成的地名对历史地理研究的价值,表述了其在历史研究和地名工作中的意义,并希望在今后的地名文化研究中能得到进-步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客歌是壮族根据汉族故事重构的山歌。以名物为切入点,可将客歌的内部建构与外部文化紧密联系起来。名物之名,是建构壮族客歌的基本路径,其具体建构方式包括增益家畜、鸟类和鬼神叙事,置换故事中的地名、环境和人物身份,以及删减汉族版故事中诸多陌生的名物,等等。名物之实,意指壮族客歌丰富的文化意涵,其具体包括崇尚家畜、鸟类和“尚鬼”的万物有灵观念以及强烈的处所意识等等。以名物为视角对壮族客歌进行研究,揭示出壮族客歌建构的基本路径,有助于壮族人以自己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7.
“门”族网络新词及其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震惊世界的水门事件之后,"门"族新词凭借着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成为又一颇具势力的网络新词族。本文旨在探求"门"源及"门"义的过程中揭示"门"族网络新词的衍生机制及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心理,同时进一步推动新词新语特别是汉语外来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依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河流名称数据库收录的6万余条河流名称,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我国河流通名的地理分布及其文化背景。初步结论为:①我国河流通名约80种,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两大区域分异规律,即东西分异和南北分异。东西分异大致与人口地理分界线一致,其线以东河流绝大多数以“河”为通名,其线以西河流通名则呈现出明显的民族特色。南北分异大致以秦岭-淮河-太湖为界,此线以北河流通名呈现出明显的社会性,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水系的利用和改造,而其线以南河流通名呈现出明显的自然特性。②河流通名分布的区域差异,除了受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外,历史传统、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民族分布等文化因素对其也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空间隐喻是以空间概念为始源域向其他目标域进行映射进而获得引申和抽象意义的认知思维过程。壮英方位词"上/下"在范围、社会地位和价值取向,"前/后"在时间、社会关系和事物排序,"里/外"在亲疏关系和心理情感等喻化思维中体现了类同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