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们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不仅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人类历史进步遗产的继承和发展。恩格斯说:现代社会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6页)我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素称文明礼义之邦,有着极其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方面要运用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文化和道德,另一面又要继承和发扬我国精神文明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2.
一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共产主义建设事业,是千秋万代的事业,它不是一代两代人就能完成的,而是要依靠许多代人才能完成。并且,它又一定能够依靠革命事业接班人,一代一代承继下去,千秋万世,永无穷尽。在人类历史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传宗接代”,一种是反动统治阶级的“传宗接代”,一种是无产阶级的“传宗接代”。历史命运决定,反动阶级的统治无论延续得多久,终有一天要“断宗绝代”;而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是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重要观点,这一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自身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保持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也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 社会主义教育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教育,它将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我们指明了的。社会主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建设总目标的“战略重点之一”和“关键”,它要大规模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材和熟练劳动力,要大规模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5.
一、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和人才,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基本观点。中国现代史的经验教训,为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 马克思在从事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创立的时候,一直以极大的热情注视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他对科学技术上的每一次进步,总是感到欢欣鼓舞。他认为,“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在内”。马克思把需要经过专门培养训练、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称为“复杂劳动”。并指出,“少量的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马恩全集》第23卷第58页)他强调说,工人阶级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马恩全集》第16卷第217页)。恩格斯也断言,“能够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措施之一,首先是对一切儿童实行普遍教育”。他认为,“受过教育的人,会比愚昧无知的没有知识的人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好处”。(《马恩全集》第2卷第614页),恩格斯还指出,工人阶级的解放,除了需要律师之外。必须有大量的医生、工程师、化学家、农艺师及其他专门人才。因为问题在于,工人阶级“不仅要掌握政治机器,而且要掌管全部社会生产,而在这里需要的……是丰富的知识”。(《马恩全集》第22卷第487页) 列宁继承发展了马恩重视教育、知识和人才的思想。他说过,在一个文盲  相似文献   

6.
历史从来是在批判地继承中发展的,首先是继承,其次是批判,这可以说是一条规律。人们不能不接受既成的历史事实,处于历史形成的社会关系之中,这就是继承。历史强制人们继承,一代一代地保持历史的联系。人们在既定的历史基础上从事新的创造,或推陈出新,或赋予旧形式以新内容,这就是批判。批判不是单纯地否定一切,而是一个从肯定到否定再到新的肯定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可能只有批判而无继承,也不可能只有继承而无批判。无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史,都是这样。马克思曾经说过:“单是由于后来的每一代人所得到的生产力都是前一代人已经取得而被他们当做原料来为新生产服务达一事实,就形成人们的历史中的联系,就形成人类的历史,这个历史随着人们的生产力以及人们的社会关系的愈益发展而愈益成为人类的历史。”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延绵不绝。昨天是对前天的批判与继承,今天是对昨天的批判与继承,明天又是对今天的批判与继承。这种发展过程的内在规律性,就是历史的辩证法。恩格斯说过:“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为了认识人类本质的伟大,了解人类在历史上的发展,了解人类一往直前的进步,了解人类对个人的非理性的一贯有把握的胜利,了解人类战胜一切似乎超人的事物,了解人类同大自然进行的残酷而又顺利的斗争,直到具备自由的人的自觉,明确认识到人和大自然的统一,自由地独立地创造建立在纯人类道德生活关系基础上的新世界”,为了了解这一切,就必须求助于“历史的启示”。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不可分割的。无产阶级革命旨在拯救人类以往的全部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文明。因此,我们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弄清楚历史文化遗产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所谓普及教育,是指国家对学龄儿童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所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它首先是相对为少数有闲阶级服务的古典教育而言的,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代阶段后生产和生活之必需。从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来看,几乎所有现代化国家都是以实施普及教育为起点的。在现实生活中,除普及教育外,我们还常可见到诸如“义务教育”、“普及义务教育”的说法。那么它们与普及教育有何联系与区别,在意义上有否不同呢?我们先从语义上来分析。普及教育与义务教育都是外来语,英文分别是universaleducation和compusoryeduca…  相似文献   

8.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形态近几年来,随着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化,人们已认为,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说是斯大林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首先这么明确地提出来的.在马克思的原著中,并没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五个阶段,而认为是三个形态.这三个社会形态,第一是“最初的社会形态”,或名“原生的社会形态”、“古代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或“史前社会”;第二是“第二大形态”,或名“次生的社会形态”,即“阶级对抗的社会”,或“文明时代”;第三是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是这么说的:“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认为现代社会发展有两个模式而不是一个模式,一个是人们熟知的“阶级斗争模式”,另一个是马克思晚年在《资本论》第3卷提出的“技术进步模式”。这两个模式都以唯物史观为原理,但在解释和指导现代社会发展上各有侧重。“技术进步模式”认为“让科学忠告资本退位”,工人阶级的知识化将使资本家阶级‘成为多余的人”,“技术进步模式”适合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是马克思“技术进步模式”的理论自觉和实践回归。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看法,他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素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对知识分子的期望,都是“技术进步模式”的展现和再造。  相似文献   

10.
历史的辩证法不断地向历史的主人昭示:发展不是绝对的进步,而是曲折的前行,是前进与代价之间的矛盾运动.恩格斯指出:“由于文明时代的基础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所以它的全部发展都是在经常的矛盾中进行的.生产的每一进步,同时也就是被压迫阶级即大多数人的生活状况的一个退步.对一些人是好事,对另一些人必然是坏事,一个阶级的任何新的解放,必然是对另一个阶级的新的压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73页)发展往往通过付出代价的方式来运作,并通过扬弃代价的方式为自己开辟道路.马克思说:“在人类,也象动植物界一样,种族的利益总是要靠牺牲个体的利益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而且“在开始时要靠牺牲多数个人,甚至靠牺牲整个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Ⅱ,第125-126页)社会发展充满了前进与倒退、文明与野蛮、进步与落后、欢乐与痛苦、自由与必然的激烈斗争和矛盾冲突.历史的事实竟是这样的悖理:社会发展造就了高度繁荣的现代文明,可是人类在享受自己的现代文明时却不得不面对它的孪生产物——自然环境恶化、社会矛盾激化、主体自身异化,并且社会愈发展,似乎主体的发展愈受阻隔和压抑,社会发展和主体发展的对抗性愈加重.也许是出于对理想社会的美好向往,人们习惯于把社会发展描  相似文献   

11.
知识分子是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队伍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没有知识分子参加 ,革命和建设的事业是不能成功的。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邓小平对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重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明确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 ;指出知识分子是党的一支依靠力量 ,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之前,思想家们从三种路向探讨了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一是论证资本主义文明社会的永恒合理性,二是主张返回到人类简单需要的原始状态,三是提出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社会的未来社会的空想。马克思从人的物质生产劳动出发,提出了人类文明演变的思想。马克思认为资本具有二重性,资本打破了人对狭隘的人群共同体的依赖,但又迫使人依赖物化社会关系;资本为了逐利刺激生产力发展,却又无法驾驭生产力;资本通过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榨取剩余价值,使社会有了大量自由时间;资本以殖民侵略和掠夺方式促使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在资本的统治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社会生活关系、政治关系和精神文化关系都扭曲了。资本的内在矛盾促使其走向解体,被社会主义的高级文明形态所代替。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使它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 1 50多年前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人的自由发展的思想。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思想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并指出它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大大升华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要进一步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就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现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的多维度、多层面的揭示,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套有机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意蕴上彰显了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本真,即人是社会历史的人,社会历史又是人的社会历史。邓小平正是从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既合目的又合规律的运动过程的高度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论断,从而有力地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向着有益于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后马克思主义与晚年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的对话,误读了晚年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因此,本文在重读晚年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关于“股份资本生产方式”向“股份社会主义”“过渡点”系列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后《资本论》时代”生产方式,即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职业—阶级结构变迁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及其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产生极其巨大和深远影响。在这个《建议》中,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人”等方面的宏伟蓝图。这意味着,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稳健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也将进人加速发展时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城乡差距有望逐步得到缩小,我国农村面貌将迎来新一轮的历史性巨变。  相似文献   

17.
一、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历史依据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提出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两种尖锐对立的社会制度,但这种对立并不能改变人类文明发展的自身轨道。社会主义不能“无中生有”,它必须继承人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创造的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文明成果,才能进一步创造…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以实现“人类解放”为旨归,对以资本勾连起来的现代性和资本主义进行武器性批判。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哲学人类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社会政治学批判”,揭示出资本主义现代性中的人是“现实的人”、“异化的人”,发现隐藏在资本主义现代性中的特洛伊马一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同时,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实践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成为“科学”。为建立社会主义现代性,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由的人”提供了有原则高度的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实践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对此列宁曾经作过一个简洁明了的解释: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 (二)在人类发展的一百多万年或更长的时间中,阶级的存在只是一个短暂的时期,它“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马克思),其时间至今不过数千年。阶级是一  相似文献   

20.
理解江泽民最近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命题的重要理论通道 ,在于邓小平所建树的关于观察、说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问题的基本方法框架。这一基本方法框架的核心内涵 ,主要不是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观察框架中 ,而主要是在宏观文明进步、现代文明积累的观察框架中说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和民主政治问题。在政治文明积累的意义上说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问题 ,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哲学方法论的继承和发展 ,是对列宁、毛泽东解决社会主义民主问题的方法思路的超越 ,因而也是理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范畴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