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1年7月23至24日,由安徽大学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所主办,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协办的第三届"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大学举行。会议开幕式由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芮必峰主持,安徽大学副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7月12日至13日,由安徽大学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所主办,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史学月刊编辑部协办的第五届"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吉林大学、沈阳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上海建桥学院、中国科  相似文献   

3.
<正>由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安徽史学》编辑部及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9月8—9日在合肥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安徽大学,以及广东省社科院、安徽省社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多位学者参会。安徽大学党委书记李仁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8月20—22日,第二届"文献传播与历史研究"高端学术论坛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不列颠图书馆藏中国近代珍稀文献辑录、校勘并考释"研讨会在合肥举行。会议由国家基金重大项目"不列颠图书馆藏中国近代珍稀文献辑录、校勘并考释"课题组主办,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安徽史学》编辑部、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所联合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院、清华大学、复  相似文献   

5.
2012年9月14至15日,清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大学举行。会议由安徽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主办,《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安徽大学出版社、安徽省古籍办协办。与会60多名专家学者,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安徽大学等大陆高校、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6.
2017年10月11日至14日,由中国杜甫研究会、安徽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中国杜甫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杜甫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合肥召开.来自中国杜甫研究会、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河南社科院、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台湾大学、台湾中山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和安徽大学等单位的八十余名海内外学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2005年8月2~5日,由安徽大学联合安徽省历史学会、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安徽省社科院历史所主办,上海中山学社、江苏省孙中山研究会、杭州师院人学院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协办,安徽大学历史系承办的“辛亥革命与长江中下游暨中国同盟会岳王会百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来自美国海外中山学社和国内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的50余名学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安徽大学、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文化厅暨蚌埠市人民政府联合发起的“涂山.淮河流域历史文明研讨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七届年会”于2001年7月20日至24日在安徽省蚌埠市举行,  相似文献   

9.
王朝兴衰、社会形态演进、国家与社会互动的分析模式与阐述框架,从不同角度与层面揭示中国历史的本质与奥秘,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但都程度不同地忽略了中国历史进程的主体——人。"中国历史"首先是"中国人"的历史,是千百年来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为了生存与发展、追求美好生活,不断"适应"并"改造"其所处的环境,摸索并建立适合自身生存与发展需求的社会组织与制度,创造并不断"改进"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的历史。"人为本位"的中国历史学,应当是叙述、分析、阐释这一历史过程的学问;其根本目标是揭示"中国人"的人性,包括具体个人的"个人性"、不同意义与层面的人群的"人群性",以及作为文化人群的"中国人"的人性;认识、叙述历史事实与历史过程,理解、认识关于历史的认识,都应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以"中国人"作为历史叙述与认识,以及认识历史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10月 1 3日至 1 5日 ,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主办、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协办、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隆重召开。中国农业博物馆党委书记王世坤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管恒禄教授、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明宜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张波教授、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陈文华研究员等出席了会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河北大学、郑州大学、安徽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  相似文献   

11.
外国传教士在华报刊活动伴随着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历程,推动了中国近代本土新型报刊的兴起并进而影响中国社会进程。作为在华传教士报刊活动的两支主流,在华基督教报刊和在华天主教报刊呈现阶段性发展态势和特征,前者经历了起步期、停滞期、初步发展期、转型期、快速发展期、持续发展期,后者经历了发端阶段、初步发展、勃兴时期、快速发展、深入发展阶段。外国传教士在华报刊活动的历史分期是正确认识其发展轨迹和规律的基础。其历史分期反映了外国传教士在华报刊活动的发展态势及其在传教事业和西学东渐过程中对中国社会和本土新型报刊兴起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的成立,为藏语报刊的发展创造了适宜条件。1951-1979年,是中国藏语报刊发展的确立期。本文旨在对这一时期中国藏语报刊发展的社会背景、基本构架、传播特点和历史地位做出简要阐述,力求在比较开阔的视野中把握藏语报刊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3.
翻检与探賾中国古代报刊的历史脉络与发展进程不难发现:中国古代报刊历史漫长、继轨无绝,是维护国家"大一统"局面和稳固统治秩序的得力助手与有效工具;囿于封建制度与顽固势力严酷禁锢,古代报刊因不具备适宜的生存环境与充分的进化条件而无法向近代报刊演进;古代报刊是掌握在统治者手中的独享特权,普通大众一直被排斥在阅读对象范围之外;晚近时期的报刊不仅没能过渡到近代报刊,而且日益成为革命事业的绊脚石、社会进步的拦路虎。通过对古代报刊发展历程及其办报实践的回溯与探析,检视与探究其未能演变为近代报刊的深层次的各种原因以及其未能向近代化程途嬗进与衍化的诸多制约性因素,可以得出对报纸鼎革、报企转型及报业升级的有益启示与现实镜鉴。  相似文献   

14.
1999年12月4-6日,中国历史时期灾害与社会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会议由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办,来自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等9个单位的对位代表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邓海伦教授参加了会议。葛剑雄教授在开幕词中指出“灾害与社会”的内容,是历史地理这个传统学科介入社会现实问题的一个良好途径,希望今后各地同仁能携手共进,为这方面研究发展做出贡献。邹逸城教授作了“灾害与社会”的主d国报告。邹教授指出,灾害是自然界变异对人类社会造成损失,它的社会属性十分明显。中国是一个灾害额发…  相似文献   

15.
<正>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是安徽省高校省级重点学科,拥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建有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目前有教授10名,副教授8名,主要成员有朱士群、任暟、吴家华、吴学琴、方爱东等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有: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学术的视域入手,来梳理与辨析历史和历史哲学的内涵与外延;本文首先考察历史一词的多重含义;指出西方历史哲学乃根据对历史的两分法,即历史事实和历史著述,而有"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两大流派;进而指出中国古代对历史有一三分法,即史事、史文、史义,认为史义即为中国的历史哲学,同时史义又包含有"历史之大义"与"吾心之精义"两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7.
正在现代中国,传媒兴盛的区域性现象并不少见,而这种现象的形成必定和某种特定的区域性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田中阳先生的《承先启后的历史坐标》(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通过对湖湘文化精神与"五四"时期湖南报刊传播互动关系的研究,深刻揭橥了"五四"时期湖南报刊兴盛的文化密码,准确测绘了作为传播重镇的湖南报刊的历史坐标。一经世原道、民主科学的对接:"五四"时期湖南报刊的精神动力田中阳先生《承先启后的历史坐标》第一章"总论",从考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众历史热"不仅产品种类多数量大,而且具有产品多元化、形式通俗化、作者业余化、品质扁平化等特点,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市场、科技和文化发展变迁的必然结果。面对"大众历史热",历史工作者应该做好以下三点: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更加主动地迎接大众史学时代的到来;主动参与,努力引导,推动历史知识普及和"大众历史热"的健康发展;执著敬业,做好本分,为社会做出示范和表率。  相似文献   

19.
汪诗明,历史学博士,公共管理博士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84-1989年在安徽大学历史系、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研究所学习。1989-1992年在安徽大学历史系任教。1992年在南京大学历史系高级讲师进修班学习,1993年至今在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历史系和苏州科技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任教。2000-2003年在南京大学攻读世界史博士学位。2003-2006年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主持人语]中国近代报刊继承了传统京报的某些形式,并有所发展,从时间维度可谓中国传统京报的近代化,就空间维度而言又能窥见西方报刊样式的印记;既有中国古代书籍文献学术探索及教化的价值取向,又有西方所谓的新闻资讯告知功能,是传统与现代的杂糅。近代报刊在传播形式上"通中外",在传播内容上"达民智"。从中可见救亡图存压力下近代报刊政治功能变迁的历史印痕及其兴衰成败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