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炳 《山西老年》2009,(3):15-15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主席为雷锋题词46周年的纪念日。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首先发表了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三天后,也  相似文献   

2.
臧凤华 《中华魂》2012,(15):41-43
今年2月28日,《燕赵都市报》刊发一篇时评:《还原真实雷锋,偶像没有黄昏》。(王石川文,以下简称川文)川文首先指出,雷锋当公务员时"喜欢拍照片、发表文章",当工人时"穿皮夹克戴手表",当兵时学习《毛泽东选集》,是"五六十年代的时尚"青年。接下来笔锋一转,开始晾晒"雷锋不是道德完人"的"缺点"和"毛病"——"年少轻狂,有虚荣心","爱炫耀","不守纪律","不讲规矩","到厨房拿吃的"等等,说"这是真实的雷锋",声称"还原真实雷锋","雷锋精神才更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著名的《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曲从诞生到传唱,有着奇特的故事。它最先与雷锋有密切的联系。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雷锋日记》也随即出版发行全国。当时,上海音乐学院有位音乐教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不同时期三部雷锋题材的电影作品《雷锋》《雷锋之歌》和《离开雷锋的日子》为个案,通过史料梳理与文本分析,揭示三部作品中不同的主题设置、内容选取和美学风格与其各自拍摄与接受的历史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雷锋》回应了60年代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处于艰难恢复之中的历史背景,同时承袭了"十七年"电影中常见的英雄成长母题;《雷锋之歌》回应了"文革"时期阶级话语不断激化以及中苏关系日益紧张的历史事实;而《离开雷锋的日子》则以"仪式化"的文本方式,通过对雷锋形象中助人为乐精神的强调,实现了对文本与现实之间鸿沟的想象性弥合。  相似文献   

5.
四十一年前的3月5日,《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雷锋的光辉名字走进千家万户,神州大地迅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学习雷锋活动的高潮。雷锋,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千千万万青少年从雷锋身上汲取了生命的力量,在建  相似文献   

6.
谢汝羡 《源流》2012,(13):53
今年《源流》第一期刊登《2012有望成为阳江革命遗址建设年》一文后,阳江市委办、市政府办于5月4日出台了相关政策,将市老促会向市委市府建议"2012为革命遗址建设年"延展为2012-2016五个建设年,并对阳江重要革命遗址的抢救修缮工程工作作出具体安排。阳江"两办"《关于加强全市革命遗址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提出,根据阳江市革命遗址的实际情况,决定对阳江重要革命遗址  相似文献   

7.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雷锋生前曾在日记中写道:"学习刘思乐,甘做革命的‘螺丝钉’。"那么,刘思乐到底是什么人呢?原来,刘思乐就是当年在沈阳军区和雷锋齐名的"不生锈的螺丝钉",现在是河南省孟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07年5月20日,笔者在孟州市会昌办事处家属院里,采访了这位老模范。  相似文献   

8.
由共青团广东省委组织,省青年读书活动办公室与《广州青年报》共同举办的“广东青年最喜爱的书”评选活动”结果于1992年1月21日揭晓。共15种书籍被评为“广东青年最喜爱的书”。其中,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有三种,占总数的1/5,它们是:《雷锋在我们当中》、《好书献给您——<人生的路标>丛书导读》、《写作大要》。《雷锋在我们当中》是中山大学出版社为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27周年而出版的重点书,它及时配合了1990年3月群众性学雷锋的活动。该书前半部“雷锋的故事”,形象生动地表现雷锋胸怀共产主义理想,全心全意  相似文献   

9.
正2012年是雷锋逝世50周年,全国上下正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对于60年代出生的人,雷锋叔叔是少年儿童成长的"偶像",记忆深刻的当然还有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潘冬子及真实版的刘胡兰、草原英雄小姐妹。《雷锋的故事》是我们这一  相似文献   

10.
周年丰 《中华魂》2012,(19):59-59
十七届六中全会,就个人精神层面而言,只突出讲了"学习雷锋精神"。雷锋是我们党、军队、人民,是毛泽东思想培养的优秀战士的杰出代表。毛泽东同志不仅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而且说"他有点哲学思想"恩格斯说,哲学是云中的意识形态,根在地上雷锋的哲学思想,在哪里?在《雷锋日记》里。如:1961年10月20日日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相似文献   

11.
晓敏 《成才与就业》2012,(20):12-15
正提起雷锋,你想到了什么?是不是那张雷锋站在汽车旁的照片?照片中的雷锋,站在阳光下,站在汽车旁,笑得那么灿烂,笑得那么满足。提起学雷锋,你想到了什么?是不是想到了,每年3月5日,一个个学雷锋小组上街摆摊,义务为人民服务。是不是想到了,一首歌里这样这样唱道,我在马路边,捡  相似文献   

12.
读雷锋故事,透过其言行,折射其精神:甘当"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这也是我们职场上讲的职业素养。这一点在今天这个时代仍然需要,组织仍然需要像雷锋那样敬业精业、从岗位做起的人。敬业、精业,从文字上来解释,"敬业"是对待自己职业的态度,"精业"是精通自己从事的职业。自古敬业就是一种美德。宋朝朱  相似文献   

13.
所有的中国人乃至全世界的人,认识雷锋是从电影《雷锋的故事》开始。影片中导致雷锋因车祸致死的王大力让不少人心生埋怨。然而,35年后,又一部电影《离开雷锋的目子》把雷锋的战友乔安山从幕后推到了台前。究竟是王大力还是乔安山撞死了雷锋?雷锋真的是在指挥倒车的时候被电线杆撞死的吗?如今的王大力和乔安山在哪里7他们的生活有没有受到影响?……这些谜底,都在46年后的今天得以揭晓。  相似文献   

14.
永远的雷锋     
彭勃 《老友》2012,(8):1-1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1962年8月15日,雷锋不幸牺牲,未满22岁。雷锋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在6年的工作、生活时光里,他的言语、行为中闪烁出的共产主义精神平凡而伟大,让亿万中国人民感动至今。“向雷锋同志学习”,毛泽东3次题词;励志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激励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重温他短暂生命的点点滴滴,仿佛能看到他亲切热情的面庞和充满活力的身躯,体会温玉和真金的美好。  相似文献   

15.
余玮 《中华魂》2013,(6):11-12
在那火红的年代里,我背诵过雷锋经典的名言、学习过((雷锋日记》、翻阅过《雷锋的故事》、看过黑白故事片《雷锋》、唱过红歌《学习雷锋好榜样》、收藏过连环画《雷锋》,也积极响应号召争当过“小雷锋”,作文里写过“心目中的雷锋叔叔”。雷锋在共和国的精神地平线上是个标志性的人物,穿军装、戴军帽的剪影是陪伴那个时代的很多青少年成长的永恒偶像,  相似文献   

16.
鲁迅《谈金圣叹》一文写于一九三三年五月三十一日,发表于同年七月《文学》创刊号,后由作者编入《南腔北调集》.这时期的阶级斗争形势,总的说来,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所指出的,一方面是反革命的"围剿",一方面是革命的深入.从一九三二年六月十二日到一九三三年二月,毛主席领导红军粉碎了蒋介石对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农村革命进一步深入.在国民党统治区,蒋介石加紧反革命文化"围剿":查禁进步书刊;封闭进步书店;逮捕,杀害进步文化工作者.但以鲁迅为旗手的左翼文化工作者,坚持斗争,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使文化革命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七年三月五日,在纪念毛主席“向雷锋周志学习”光辉题词发表于四周年的时候,《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重要社论,在重新传达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朱委员长十四年前的题词的同时,发表了华主席、叶副主席最近的亲笔题词。华主席号召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把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叶副主席勉励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在粉碎“四人帮”取得历史性伟大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继承毛主席的遗志,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实现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又一重大措施,是对广大干部和群众的亲切关怀、深刻教育和巨大鼓舞,是我们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华主席和叶副主  相似文献   

18.
《中华魂》2012,(6):38-41
自从毛泽东主席1963年3月5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几十年来,雷锋精神哺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  相似文献   

19.
    
柯岩 《中华魂》2012,(4):30-30
当代著名诗人和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原书记柯岩,因病于2011年12月11日13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柯岩于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专著《柯岩文集》(6卷)、《柯岩儿童诗选》,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雷锋》、《中国式的回答》,  相似文献   

20.
“维和士兵,雷锋的伙伴;维和士兵,中国的尊严……”中国首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工程兵大队队歌——《维和士兵之歌》威武雄壮。伴着这节奏,官兵们于2004年4月7日到了利比里亚;踏着这节拍,官兵们于2005年1月5日回到祖国。维和工程兵大队的官兵大多来自雷锋生前所在团。他们圆满完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