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一、引言2007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强调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2010年6月,住建部等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弥补了长期以来夹心层住房政策的缺位。2010年我国建设保障性住房580万套,2011年建设1000万套。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运用有关自然原生态的设计理念,帮助居住空间的品质进行再提高,满足都市人向往古朴自然、亲切静谧的原生态空间的渴求。从设计理念、装饰材料、绿化、家具陈设这几个方面,探讨当下居室空间回归自然的设计方法,尝试现代与古朴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既是“人口的城市化”,也是“空间的城市化”。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重组明显,社会分层现象明显体现在居住空间分化上,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程度加剧。通过上海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分析,对城市化进程中的上海市城市居住空间结构演变及特征进行剖析,进而对农民工居住空间演变、特征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忠伟  杨露 《城市观察》2011,(6):137-142,172
随着城市的不断蔓延扩张,边缘区的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并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本文对失地农民居住形态进行探讨,采取多功能混合居住模式使得居住空间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以达到居住活动形态与居住空间形态的辩证统一。针对失地农民这一特殊人群,通过对其居住空间的规划研究来避免以往“撤村建居”安置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将对失地农民居住空间形态的研究提前到其农村聚落向城市聚落转变的初期,有效避免“城中村”的形成,更具有实际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家庭环境对儿童健康发展的具体影响,文章从儿童对家庭环境的总体感受出发,基于家庭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与环境行为学的整合,以及影响儿童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涵盖个人、人际和物理空间的小群生态系统模型:家庭空间环境(FSE).并在相关文献佐证与在线访谈调查检验的基础上,构建了较为完整的...  相似文献   

6.
杨卡 《城市观察》2014,(2):168-176
结合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统计数字,本文重点分析了大都市居住问题的社会分异特征和空间差异状况,指出大都市居住紧张的根源在于住房供需的结构性失衡、公共资源配置的空间失衡,以及城市功能布局中的工作空间失衡,治理路径也应以结构调整为入口。  相似文献   

7.
韩秀伟  胡佳佳 《城市》2010,(5):46-48
一、相关概念解释居住空间分异,借用人类生态学的概念解释,是由于城市居民的职业类型、收入水平、社会地位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社会阶层相对集聚的居住区,也就是指具有不同特性的居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自聚居而形成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化的现象。通常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城市,  相似文献   

8.
对于流动人口如"北漂"来说,租住公寓只是他们漂泊的临时停靠点,温暖的港湾只能出现在他们居室内的幻想中。流动人口公寓中的性交易问题不仅牵引出法律、经济和道德问题,除了流动人口居住者与性工作者之间的对立外,两者同样被裹挟进消费主义逻辑下空间的生产和增殖过程,他们因空间的剥夺不仅失去了对空间的控制和生产能力,而且成为消费主义驱动的空间增殖的生产工具。在这个过程中流动人口公寓这样具有异质性表象的居住空间,其实质不仅没有凸显真实空间的虚伪性,而且通过自身的异质性表象掩盖了真实空间的特征而成为当下一种新形式的"异质空间"。  相似文献   

9.
蒋智  秦川 《城市》2010,(2):53-55
对于城市居住空间而言,其演进过程的重要意义要大于其建设过程。居住空间的演进过程将决定它是否能够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住区。城市居住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居住空间是一个缩小化的城市。居住空间的生长性包括功能的多样性发展、公共服务设施的弹性变化、街道的活力培养、持续生长陛以及社会自治。只有引导居住空间在演进过程中健康、稳定地生长,才能促进居住空间的发展成熟,进而促进城市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11.
朱静宜 《城市观察》2015,(5):98-107
通过对上海开埠以来居住空间的发展变迁与居住空间的获取机制进行梳理,提出居住空间的获取中存在准入机制、基本收获与附加收获等相互作用的因素,说明居住空间分异一直是社会分层情况的体现,而在今天,居住分异反过来加深了社会的分层,原因在于准入机制与附加收获之间形成了封闭的联系,即主要的准入机制包括支付能力与户籍所有,都直接或间接受到作为附加收获的教育资源的获取的影响,因此未来的城市规划与城市政策制定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于在教育资源较为匮乏的情况下保障个人平等获取教育资源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谢爱华  姜黎黎 《城市》2013,(4):42-46
一、引言居住用地占据城市建设用地1/3的面积,居住空间是人们最常见、最直接接触的空间类型,也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联最密切的区域。近二三十年来,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多样化需求,政府主导开始自上而下对住房建设进行改革,居住空间发展的延续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要求,家庭伦理道德,特别是孝道观念也必然发生现代的转向。对传统家庭伦理进行扬弃,使之适应现代社会,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这个过程对我国传统的居住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海岩  郝克路 《城市》2007,(8):74-77
住宅 供人长期居住,尤其是一个家庭居住的房屋称住宅.每所住宅由一间或数间组成,住宅的内部空间,因居住者的构成及其生活方式的不同而有差异.城市的住宅结构与居住方式和乡村也有很多不同.形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从总体结构、偏移增长、圈层结构以及不均衡特征等四个层面剖析了长三角城市群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从人口自然增长因素、经济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等四个方面探析人口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基于16个核心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影响长三角城市群人口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1)长三角城市群的性别比例较为均衡,老龄化程度较严重且城市群内部差异较大,学历结构要优于全国其他地区;(2)长三角城市群的人口偏移增长量呈现上升趋势,并逐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人口空间圈层体系结构,但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指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3)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房价水平、环境质量和就业率是影响长三角人口空间分布的关键性变量。  相似文献   

16.
生鲜市场关系到民生、城乡经济联系和就业等问题,孤立地研究某一类型的生鲜市场具有片面性,不利于理解整个城市的生鲜市场功能和全局管理。通过对昆明市主城区各种生鲜市场实地调查和问卷,运用ArcGIS空间叠加分析、核密度分析和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描述了该城市多元生鲜市场的空间格局的形成和演变,归纳不同生鲜市场的特征及其多元生鲜市场共存格局的原因,并对未来演变趋势进行分析,提出此消彼长的互动关联性对各主体所隐含的机遇和挑战,由此说明从地域视角开展的研究,能综合把握全局特征,以及各类型之间的彼此关联性,可弥补以往单一类型研究的不足,并对政府的相关决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戈壁绿洲城市张掖为研究对象,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敏感脆弱的城市生态系统使城市绿地的研究别具意义。通过分析张掖城市绿色空间在四个不同时间段的发展演变特征,得出自然环境是绿色空间发展的基础,社会经济是绿色空间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政府行为、规划思想是绿色空间发展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并探讨了未来张掖生态安全屏障的构筑和人居环境的提升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吸引了更多的人口涌向城市,城市生活的巨大压力让人们的居住需求也有了变化,家庭人口数量减少,人均居住面积也在减少,小面积居室成为人们的首选,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人们对居住的舒适程度并没有减少反而要求更高。设计师的任务就是,在整个家装过程中利用有限的空间,通过设计手法的应用,融入设计文化去满足居住者对居住环境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9.
20.
殷亮  任娟 《城市》2012,(10):64-67
构图是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建筑的色彩设计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中国住宅建设的高速发展,居住建筑的色彩设计不断突破传统的色彩取向与构图方式,设计手法更新较快,这些设计或构图大胆,或精雕细琢,富有创意的色彩设计拓展了大众对居住建筑色彩构图的理解,也表现出设计师对居住空间深层次的关注。目前,我国城市居住建筑的外观色彩大体有6种构图方式。一、横向构图在城市居住建筑色彩中运用最广泛的构图方式是横向构图,即建筑色彩分布以水平线条作为分界线,相同或相近的色彩水平延伸,给人以平静、稳妥的视觉感受和从容、安详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